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探寻
【作者】 江 沛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双河乡中心小学
【摘要】 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需要我们创新策略,多措并举。实践中,我们可从营造氛围,语言引领、更新手段,强化练习设计等策略进行落实。【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提高
【正文】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我们一线教师的重要追求,也是新课标实现“人人获得良好数学教育”的强烈呼唤。在全面践行新课标的今天,我们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呢?实践告诉我们,如果再沿传统“一言堂”模式是找不到出路的,只有创新教学策略,运用多种方法才能让小学数学课堂彰显活力,才能提高数学教育有效性。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一、营造愉悦民主的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到:“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是有,要提高教学有效性,我们就必须先提高学生参与性,这是构成双边活动的前提。因此,加强愉悦民主的教学氛围的营造,应成为我们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首要之作。在充分发挥教学民主的基础上,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允许学生尝试;出差错,然后自行解决错误。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始终不发表自己的意见,放手让学生展开讨论、尝试,最后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可以说是一种创新思维的表现。这就显示了自主学习的优点,如果教师加以因势利导,则必然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随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集中到学习中来。在很多课堂上,学生的讨论看似热闹,实际上因为组织无效,学生有的相互推辞,有的说一些与课堂学习无关的话,结果讨论时间白白浪费。学生分小组讨论前,教师应引导每组定好组长及中心发言人,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一定要走下讲台,倾听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的讨论状态。
二、教学语言要准确生动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也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语言是上好数学课的基本保证,老师只有通过教学语言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才能坚定学生学习自信心。教师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形象的语言,能将“死”知识变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活”知识;具有情感的语言,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生动的语言,能吸引学生,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生听了便于工作“入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教材化难为易,使学生得到解决美的享受;表述准确的语言,能帮助学生快速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说话应该尽量做到清晰,大小适度、具有亲和力。切忌重复、罗嗦、带口头禅。教师提问不要过大,而且笼统。否则,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要么无法找准切入点。所以教学语言应该是科学和严密的。有的教师教学语言不够科学,也不够严密。例如,在教学《钟表认识》的“分的认识”时,我们可先提问:“同学们,一分钟有多长呢?”这样的问题,对于二年级学生如何能答,一分的时间概念怎么能认识,又不是形象的东西,学生能说吗?能比划吗?我这认为这样的问题是无效的,从学生反应来看,学生的确一脸盲然,也证明了教师这一提问的随意和不假思索。这样的问题应改为,“一分钟,我们能做多少事呢?”再引导学生在一分钟里拍手、数脉搏等活动,就能让学生感受的一分的长短,建立分的概念。所以课堂教学语言的科学与严密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三、运用多媒体注重层次教学
多媒体是经实践反复证明的行之有效的辅助工具,只要运用合理科学,提高教学有效性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新授课中运用多媒体大都是为了化解教学重难点内容的,这个阶段的运用,我们应通过知识难度的层次性设计,让学生由浅入深的学数学。我们知道,数学例题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例题,不仅能使学生数学知识得到建构,而且能获得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数学例题的功能,除了应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与关键、注意题型搭配外,还应强化例题的开放性,尽可能给学生留有较多的思考余地,同时多作一些开放性的引导,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有效性。
四、加强练习的开放性设计
数学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做经过精心安排的练习时,不仅能强化数学知识建构,而且能获得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充分发挥数学练习的功能,除了应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与关键、注意题型搭配外,还应强化习题的开放性,尽可能给学生留有较多的思考余地,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如有这样一道题:“自然课上学生分组做实验,每组桌面上放着装有400克水的容器,35克盐和一个空杯子。老师请同学们按水与盐的比是10:1配制一杯盐水,请你算一算,盐和水可以各取多少?”学生甲说:我取1克盐,10克水;学生乙说:我取2.5克盐,25克水;学生丙说:我取3又1/5克盐,32克水……这是一道解题策略开放的练习,因为你取出的盐不同,所需的水就不同,既可以用整数,也可以用小数,还可以用分数。通过这道题的练习,既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人人都有收获。
当然,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还要很多,我们不可能一一讲述。但在众多方法中,我认为方法可以不同,但必须同工,即调动学生学习主体的积极性来参与学习。这才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追求,唯有此,提高效果才能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焦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4年。
[2]陈金莲,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2015年。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我们一线教师的重要追求,也是新课标实现“人人获得良好数学教育”的强烈呼唤。在全面践行新课标的今天,我们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呢?实践告诉我们,如果再沿传统“一言堂”模式是找不到出路的,只有创新教学策略,运用多种方法才能让小学数学课堂彰显活力,才能提高数学教育有效性。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一、营造愉悦民主的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到:“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是有,要提高教学有效性,我们就必须先提高学生参与性,这是构成双边活动的前提。因此,加强愉悦民主的教学氛围的营造,应成为我们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首要之作。在充分发挥教学民主的基础上,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允许学生尝试;出差错,然后自行解决错误。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始终不发表自己的意见,放手让学生展开讨论、尝试,最后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可以说是一种创新思维的表现。这就显示了自主学习的优点,如果教师加以因势利导,则必然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随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集中到学习中来。在很多课堂上,学生的讨论看似热闹,实际上因为组织无效,学生有的相互推辞,有的说一些与课堂学习无关的话,结果讨论时间白白浪费。学生分小组讨论前,教师应引导每组定好组长及中心发言人,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一定要走下讲台,倾听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的讨论状态。
二、教学语言要准确生动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也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语言是上好数学课的基本保证,老师只有通过教学语言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才能坚定学生学习自信心。教师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形象的语言,能将“死”知识变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活”知识;具有情感的语言,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生动的语言,能吸引学生,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生听了便于工作“入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教材化难为易,使学生得到解决美的享受;表述准确的语言,能帮助学生快速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说话应该尽量做到清晰,大小适度、具有亲和力。切忌重复、罗嗦、带口头禅。教师提问不要过大,而且笼统。否则,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要么无法找准切入点。所以教学语言应该是科学和严密的。有的教师教学语言不够科学,也不够严密。例如,在教学《钟表认识》的“分的认识”时,我们可先提问:“同学们,一分钟有多长呢?”这样的问题,对于二年级学生如何能答,一分的时间概念怎么能认识,又不是形象的东西,学生能说吗?能比划吗?我这认为这样的问题是无效的,从学生反应来看,学生的确一脸盲然,也证明了教师这一提问的随意和不假思索。这样的问题应改为,“一分钟,我们能做多少事呢?”再引导学生在一分钟里拍手、数脉搏等活动,就能让学生感受的一分的长短,建立分的概念。所以课堂教学语言的科学与严密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三、运用多媒体注重层次教学
多媒体是经实践反复证明的行之有效的辅助工具,只要运用合理科学,提高教学有效性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新授课中运用多媒体大都是为了化解教学重难点内容的,这个阶段的运用,我们应通过知识难度的层次性设计,让学生由浅入深的学数学。我们知道,数学例题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例题,不仅能使学生数学知识得到建构,而且能获得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数学例题的功能,除了应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与关键、注意题型搭配外,还应强化例题的开放性,尽可能给学生留有较多的思考余地,同时多作一些开放性的引导,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有效性。
四、加强练习的开放性设计
数学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做经过精心安排的练习时,不仅能强化数学知识建构,而且能获得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充分发挥数学练习的功能,除了应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与关键、注意题型搭配外,还应强化习题的开放性,尽可能给学生留有较多的思考余地,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如有这样一道题:“自然课上学生分组做实验,每组桌面上放着装有400克水的容器,35克盐和一个空杯子。老师请同学们按水与盐的比是10:1配制一杯盐水,请你算一算,盐和水可以各取多少?”学生甲说:我取1克盐,10克水;学生乙说:我取2.5克盐,25克水;学生丙说:我取3又1/5克盐,32克水……这是一道解题策略开放的练习,因为你取出的盐不同,所需的水就不同,既可以用整数,也可以用小数,还可以用分数。通过这道题的练习,既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人人都有收获。
当然,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还要很多,我们不可能一一讲述。但在众多方法中,我认为方法可以不同,但必须同工,即调动学生学习主体的积极性来参与学习。这才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追求,唯有此,提高效果才能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焦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4年。
[2]陈金莲,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