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窃读记》教案

【作者】 黄光轩

【机构】 湖北省建始县官店镇刘家包中心小学



【正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2、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第一课时
  一、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二、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时,“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三、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那么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人: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的,请同学们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文。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课件显示):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汇报交流。
  3.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4.诵读句子。
  三、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2.尝试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四、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1.自选感兴趣的、最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四、作业
  1.收集名人的读书故事,制作一期走廊文化展板。
  2.制定“我和好书交朋友”的阅读打算方案。
  附
  【板书设计】
  复杂:快乐 惧怕(心理描写 独特感受) 
  窃读记   
  急切:(动作描写:跨、踮、钻、挤、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