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对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作者】 刘敬莉

【机构】 山东省青岛第五中学

【摘要】新课程教学改革对我们每位教师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以往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教学必须符合学校提出的“打造优质高效课堂”的要求,使自己的教学深受学生喜爱。
【关键词】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正文】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来源于观察与实践。运用生活中的现象来创设情境,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围绕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引导学生去试验和演示,进而分析和探究。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又可以起到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探索效果。
  一、明确目标,让学生充分感知学习内容
  教师在课前吃透教材,将学习内容以学案形式呈现。我校的备课都是以集体备课为主,但是每位教师所带的班级学生情况各不相同,所以对于学案的使用,学校严格要求每位教师要对学案进行二次备课,即针对各自所带学生的特点,对学案中的内容进行修改、增删、以增强学案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指导学生根据学案阅读教材或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阅读教材。对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求边看边思,反复推敲,最大限度地自主解决问题,并做出标记,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提供提问的最佳情境。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问题,生活中充满科学,如汽车车胎上有花纹,为什么?冬天早晨起床后打开玻璃窗时,玻璃窗是湿的,为什么?旧的日光灯管两端是黑的,为什么?早晨起来看到大雾,大雾是什么形成的?什么季节出现?什么时候?同样还有霜的形成,这样的问题,容易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以直观,形象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其充满趣味性、思维性、挑战性和创造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利用实验美丽创设问题情境,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从现象入手,通过研究、分析而揭示现象的本质和内部现象,如观察烧瓶的水重新沸腾,启发学生分析原因?
  二、小组合作,组内自学、讨论 
  教师指导组长开展小组讨论,在小组充分讨论和准备的基础上再到全班进行展示。这个环节要顺利进行,小组长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这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需要教师耐心细致的辅导,对小组合作学习也要训练有素。在学生交流(或展示)过程中教师注意对本节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集中与分类,以便于教师在新授课中集中讲解.这个环节要求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注意倾听各个层面的学生的声音,而且要观察各层面学生的表现,并且对捕捉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快速确定出现问题的原因,为下一个环节的精讲巧练打好基础。
  三、营造民主、和谐氛围,培养创新能力 
  环境因素对创新能力的发展影响巨大。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我们必须努力通过实验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首先要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例如,在讲“固体能传声”的教学中,我通过小组实验展示来进行,有的组做小实验:让一位同学耳朵紧贴课桌面,另一位同学在一端敲击桌面听声音;有的组现场制作土电话并进行现场表演;有的组讲关于贝多芬的励志故事并模拟实验:让一位同学用耳机堵住耳朵用牙咬着木棍的一端,另一端放在电子琴上来听弹奏声。这个得结论过程看似有些慢、有些乱,但学生在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用多种方式来感知固体能传声的过程,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要采用多种方式,营造创造氛围,培养创新能力。新课改下的物理学科的实验教学中方式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根据“教情”,特别是“学情”,选择不同的实验教学方式,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光沿直线传播”时,可以带领学生到校礼堂观察舞台上镭射灯的发光情况;在操场上观察自己早中晚的影子及长度变化情况;观察树荫下的光斑的形状;让学生在家里自制针孔照相机;播放视频观看国庆阅兵整齐的队列;做游戏玩箭头为小吸盘的射箭比赛等,通过这样方式多样的实验活动,培养了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的学习是在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的,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高效作业,课内完成
  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训练思维、增强体验、引导行为的一种手段。高效课堂的作业需要精心挑选。运用典型题目来以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当堂达标、当堂反馈、当堂矫正,提高课堂的作业效率。完成任务后,让小组成员互换批改,并相互借鉴,完善答案。老师巡回检查学生的作答情况,对于先完成的学生及时面批,掌握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讲评点拨。教师要根据课本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提升点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设计题目,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把课本上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加以运用,以增强学习的实效性和有用性。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或模式,不要机械地按部就班地套用模式,应该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变式”处理。只有“变”才会显示出灵活性,只有“变”才会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只有“变”才会充分展示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艺术风格。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才会更具有创造的活力。正如魏书生所说:“探索课堂教学方法,确立课堂教学类型,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不应该非把自己框定在某一种模式里不可,可根据自己与学生的实际确立一种基本模式。基本情况如此,情况有变则变。如果自己眼界比去年开阔了,学生基础比去年坚实了,学习积极性比去年高了,那么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必须随之改变。”这应该是我们面对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面对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所持的科学态度。
  总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参与度大大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效课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互动探究,交流合作,共同进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了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的满腔热情,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高效课堂要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要以扎实的教学内容为载体;要以多元的学习方式为中介;要以积极的课堂气氛为依托;要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导向。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学会,让学生尽可能多学知识。
  参考文献:
  [1]范宗潮. 创设物理情境,发展学生多元化智能[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1(10). 
  [2]杨培荣. 初中物理教学初探[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2012(Z1).
  [3]王少君. 美国校园生态研究性学习活动简介[J].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