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提升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作者】 刘美珍
【机构】 山东省莱州市沙河镇中心小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推广和启动已经全面展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改革以其自身特有的魅力给广大数学教师带来一个重新思考和再次学习的机会。本文就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升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从教师自身素质、教学方法方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论述和说明。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也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关键词】突破;教学模式;爱心;教学评价
【正文】
我国现有500多万名小学教师,农村就占了大约一半,而数学教师又在其中占有不小的比重。小学数学教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联系着千家万户,关系到祖国的未来。作为一个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大部分的传统农业大国,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如何更加重要。身为一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我认为在新课程标准下,可以通过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
一、教师要突破自身旧观念的束缚
大多数的农村小学老师年龄偏大,深受传统应试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如何转变自身是首要问题。新课改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数学更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创造能力。这就要求老师改变以往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重新调整角色的转变,成为主导者、组织者、参与者。
马斯洛说过:“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思想的改变是困难的,需要每位教师加强责任感,认真学习新课改的内容,最短的时间消化吸收。“机遇与挑战并存。”这次深化改革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综合素质的一次良好的机会。尤其是农村向来是国民教育最薄弱的环节,而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全面推进农村基础教育建设的巨大进步是有很大的实际意义的。
二、教师要用满腔真爱倾注于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学生的老师!”
其名著中的人物米哈伊尔相信震撼了许多人:一个曾经在老师眼中是没法改正的、无可救药的而且是狡猾的、善于随机应变的懒汉和游手好闲者,后来却成了当地有名的手艺高超的修理师傅!这就是“爱”的力量!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爱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核心。
三、改进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往往死板地分为组织教学、导课、讲授、练习、小结和反馈这六个步骤,课堂平淡无奇,缺乏吸引力,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难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与之相适应。
首先进行教学理念的创新。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探索发现数学问题的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提出一个问题的过程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其次改变原有的备课模式。明确备课不等于写教案,还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的水平差异、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等。曾有一句名言:在备课上多花点时间,如根上浇水,在课堂上靠增加学生负担来达到效果,如叶上施肥。这句名言揭示出备好课的重要性。
再次教学内容的创新,建立以兴趣为导向,以密切联系实际生活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双赢课堂。传统的课堂,主要依靠数学教师的讲授和大量的练习题。学生认知中数学就是做题、做题、再做题,这样极易让处于爱玩时期的小学生感到枯燥从而产生畏惧心理,课堂上既容易走神也无法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根据孩子感兴趣的点甚至一些主题,如:寻宝,你是小主人,购物模拟,头脑风暴,故事会……让他们不断期待下面的内容,主动探究,乐在学习中。教学中我还放手让学生参与操作活动,使他们在摆、拼、剪、折、量、捏、画等活动中,体验主动参与学习的乐趣,提高自主参与的能力。
四、改变传统只重学业成绩的评价标准,实现教学评价多元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小学数学的评价除全面地反映数学教育的目标外,还应对学生学习中的的情感与态度做出评价,做到多元化。
首先是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新课程改革要求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评价内容决不能局限在知识和能力这个单一的维度上,还要着眼于过程的经历、体验和探索,进行多元、全面的评价。
其次是评价标准多元化。标准化答案的时代应该成为过去,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标准应该更多地突出开放性,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不要用唯一的解法束缚学生的思路。要鼓励学生探究与发现,鼓励学生有独创的思路和见解。新课程教学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尊重个性,强调学生的个性差异,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活生生的个体,教学评价不能用绝对统一的标准去度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要给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空间。
再次是评价方法多元化。在评价方法上注重多样化,就是要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等评价方法相结合来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多样化,更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当前,一系列新的评价方式,如“档案袋评定”、“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表现展式评定”等等完整而真实的表现了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集中体现了新的课程评价观,代表了课程评价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五、做好教学反思活动
《礼记 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说的就是对教学的反思,这是教师教学走向进步的标志。从另一个角度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会有不完善,甚至是错误的地方,这时候教师就应静下心来,对自己的行为与经验进行反思。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该包括反思教师自己的教学态度、行为、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最终达到教师会教,学生会学的目的。
培养反思能力有四种途径,一是写教学后记和反思日记。二是开展反思讨论,进行集体反思。三是创建教学档案袋和课题研究手册。四是进行教学理念更新。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很有道理。随着教师教学反思研究的深入,教师的责任感必然得到提升,对知识点的理解会更明晰,对学生兴趣点的把握会更准确,课堂效率会更高,教学效果也必然得到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也是如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进行反思性教学,培养反思型、批判型的数学教师,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之路漫漫,教师任重而道远,希望我们时刻谨记肩上扛着什么。
我国现有500多万名小学教师,农村就占了大约一半,而数学教师又在其中占有不小的比重。小学数学教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联系着千家万户,关系到祖国的未来。作为一个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大部分的传统农业大国,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如何更加重要。身为一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我认为在新课程标准下,可以通过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
一、教师要突破自身旧观念的束缚
大多数的农村小学老师年龄偏大,深受传统应试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如何转变自身是首要问题。新课改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数学更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创造能力。这就要求老师改变以往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重新调整角色的转变,成为主导者、组织者、参与者。
马斯洛说过:“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思想的改变是困难的,需要每位教师加强责任感,认真学习新课改的内容,最短的时间消化吸收。“机遇与挑战并存。”这次深化改革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综合素质的一次良好的机会。尤其是农村向来是国民教育最薄弱的环节,而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全面推进农村基础教育建设的巨大进步是有很大的实际意义的。
二、教师要用满腔真爱倾注于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学生的老师!”
其名著中的人物米哈伊尔相信震撼了许多人:一个曾经在老师眼中是没法改正的、无可救药的而且是狡猾的、善于随机应变的懒汉和游手好闲者,后来却成了当地有名的手艺高超的修理师傅!这就是“爱”的力量!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爱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核心。
三、改进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往往死板地分为组织教学、导课、讲授、练习、小结和反馈这六个步骤,课堂平淡无奇,缺乏吸引力,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难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与之相适应。
首先进行教学理念的创新。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探索发现数学问题的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提出一个问题的过程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其次改变原有的备课模式。明确备课不等于写教案,还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的水平差异、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等。曾有一句名言:在备课上多花点时间,如根上浇水,在课堂上靠增加学生负担来达到效果,如叶上施肥。这句名言揭示出备好课的重要性。
再次教学内容的创新,建立以兴趣为导向,以密切联系实际生活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双赢课堂。传统的课堂,主要依靠数学教师的讲授和大量的练习题。学生认知中数学就是做题、做题、再做题,这样极易让处于爱玩时期的小学生感到枯燥从而产生畏惧心理,课堂上既容易走神也无法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根据孩子感兴趣的点甚至一些主题,如:寻宝,你是小主人,购物模拟,头脑风暴,故事会……让他们不断期待下面的内容,主动探究,乐在学习中。教学中我还放手让学生参与操作活动,使他们在摆、拼、剪、折、量、捏、画等活动中,体验主动参与学习的乐趣,提高自主参与的能力。
四、改变传统只重学业成绩的评价标准,实现教学评价多元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小学数学的评价除全面地反映数学教育的目标外,还应对学生学习中的的情感与态度做出评价,做到多元化。
首先是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新课程改革要求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评价内容决不能局限在知识和能力这个单一的维度上,还要着眼于过程的经历、体验和探索,进行多元、全面的评价。
其次是评价标准多元化。标准化答案的时代应该成为过去,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标准应该更多地突出开放性,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不要用唯一的解法束缚学生的思路。要鼓励学生探究与发现,鼓励学生有独创的思路和见解。新课程教学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尊重个性,强调学生的个性差异,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活生生的个体,教学评价不能用绝对统一的标准去度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要给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空间。
再次是评价方法多元化。在评价方法上注重多样化,就是要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等评价方法相结合来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多样化,更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当前,一系列新的评价方式,如“档案袋评定”、“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表现展式评定”等等完整而真实的表现了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集中体现了新的课程评价观,代表了课程评价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五、做好教学反思活动
《礼记 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说的就是对教学的反思,这是教师教学走向进步的标志。从另一个角度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会有不完善,甚至是错误的地方,这时候教师就应静下心来,对自己的行为与经验进行反思。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该包括反思教师自己的教学态度、行为、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最终达到教师会教,学生会学的目的。
培养反思能力有四种途径,一是写教学后记和反思日记。二是开展反思讨论,进行集体反思。三是创建教学档案袋和课题研究手册。四是进行教学理念更新。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很有道理。随着教师教学反思研究的深入,教师的责任感必然得到提升,对知识点的理解会更明晰,对学生兴趣点的把握会更准确,课堂效率会更高,教学效果也必然得到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也是如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进行反思性教学,培养反思型、批判型的数学教师,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之路漫漫,教师任重而道远,希望我们时刻谨记肩上扛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