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旦正卓玛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贵南县阳光幼儿园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其价值是巨大的,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能力具有其他学习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运用
【正文】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教的理念、学的方法,是有别于传统接受式学习的一种新的旨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实施新课标的需要。新课程理念更强调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五官并用,全身心的参与教学过程,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研究者”。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全员参与进来,使学生全都动起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谈谈其作用。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解释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法,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目的,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责任分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与合作,从而完成共同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使其广泛运用,还着力重视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自主合作活动,借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由于它在营造课堂的学习氛围,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合作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所以得到了新课标的极力推崇。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
(一)小组讨论。讨论是在日常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在数学课堂中运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点表达自己的看法,听取组内同学的体会以及提出自己的疑惑之处。通过学习小组讨论,各个组员对谈论的数学知识点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同时参考其他同学的解题方法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解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更为透彻,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存在的具体疑惑。
(二)小组竞赛。小组竞赛是一种能充分体现小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形式。竞争能激起学生的求胜欲望,在竞争中学生能得到能力的提高。教师组织小组竞赛,在竞争题目上,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一定难度而且具有探究意义的题目让学习小组之间展开竞争,如具有开放性的题目上、一题多解的题目上,都是良好的竞争载体。小学数学中夺红旗、击鼓传花都是常用的竞争形式。
(三)小组展示。针对某一数学主题,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展示的形式开展教学。运用这一小组形式时,教师可指定特定的数学主题,也可让学生自主选题,然后学习小组通过资料的搜集和计算推演等过程得出小组研究的成果,并通过黑板板书、PPT等方式进行成果展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担当的是指导者和评价者的角色,体验的主体是学生。另外,在评价环节,应赋予学生一定的评价权限,并让学生说明自己的看法。学生在资料搜集、讨论成果呈现等环节不仅能学习到不少的知识点,同时能培养知识的归纳总结、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等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价值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习兴趣。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法,本身的新颖性就能让学生颇感有趣。与传统学习的个体性的不同的是还体现在学生群体性上,这种也是有别于过去而具有新颖性,这些形式的变化,都能起到激趣作用,都能激活学生主体性。而且这种学习方式还为全体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不同程度的满足了学生发现者的心理需求。学生在探索新知、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较为充分的满足,能快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这也是一种能激趣的良好手段。
(二)有利于互帮互学,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合作学习从本质上说就是互帮互学,互为促进。经常开展合作学习,就能有效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实践中,只要是学生个体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都可以开展合作学习。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易混易淆题目,为强化印象而采用集体研讨。这本质上也是一种合作大范围的智慧合作交流。教学练习时,我们经常遇到学生普遍题目出错的现象,而学生对此各有各的说法,意见一时半会还不能统一,教师如果马上公布答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效果不一定好,这时教师把问题放到学习小组中让大家一起思考,最后得出结论,学生在一起交流、争执的过程中更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所学的知识就能掌握得更牢固了。这样就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探求新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地掌握新知识,有的知识教师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有的知识光靠教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反复机械地训练,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学生也不一定能掌握得好,课堂教学必须是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富有创造地探求新知,而不是学生消极地接受、机械地模仿。教师可以在新授内容中有所选择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所学的知识,有时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究。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常采用的并且具有较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运用这种方式具有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和课堂氛围、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更为透彻以及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等优点。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加大力度,创新运用,使其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理论[J].普教研究,1994年。
[2]张媛媛,合作学习策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年。
[3]朱君培,如何有效开展合作学习[J].广东教育,2004年。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教的理念、学的方法,是有别于传统接受式学习的一种新的旨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实施新课标的需要。新课程理念更强调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五官并用,全身心的参与教学过程,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研究者”。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全员参与进来,使学生全都动起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谈谈其作用。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解释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法,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目的,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责任分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与合作,从而完成共同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使其广泛运用,还着力重视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自主合作活动,借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由于它在营造课堂的学习氛围,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合作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所以得到了新课标的极力推崇。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
(一)小组讨论。讨论是在日常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在数学课堂中运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点表达自己的看法,听取组内同学的体会以及提出自己的疑惑之处。通过学习小组讨论,各个组员对谈论的数学知识点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同时参考其他同学的解题方法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解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更为透彻,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存在的具体疑惑。
(二)小组竞赛。小组竞赛是一种能充分体现小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形式。竞争能激起学生的求胜欲望,在竞争中学生能得到能力的提高。教师组织小组竞赛,在竞争题目上,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一定难度而且具有探究意义的题目让学习小组之间展开竞争,如具有开放性的题目上、一题多解的题目上,都是良好的竞争载体。小学数学中夺红旗、击鼓传花都是常用的竞争形式。
(三)小组展示。针对某一数学主题,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展示的形式开展教学。运用这一小组形式时,教师可指定特定的数学主题,也可让学生自主选题,然后学习小组通过资料的搜集和计算推演等过程得出小组研究的成果,并通过黑板板书、PPT等方式进行成果展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担当的是指导者和评价者的角色,体验的主体是学生。另外,在评价环节,应赋予学生一定的评价权限,并让学生说明自己的看法。学生在资料搜集、讨论成果呈现等环节不仅能学习到不少的知识点,同时能培养知识的归纳总结、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等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价值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习兴趣。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法,本身的新颖性就能让学生颇感有趣。与传统学习的个体性的不同的是还体现在学生群体性上,这种也是有别于过去而具有新颖性,这些形式的变化,都能起到激趣作用,都能激活学生主体性。而且这种学习方式还为全体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不同程度的满足了学生发现者的心理需求。学生在探索新知、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较为充分的满足,能快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这也是一种能激趣的良好手段。
(二)有利于互帮互学,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合作学习从本质上说就是互帮互学,互为促进。经常开展合作学习,就能有效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实践中,只要是学生个体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都可以开展合作学习。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易混易淆题目,为强化印象而采用集体研讨。这本质上也是一种合作大范围的智慧合作交流。教学练习时,我们经常遇到学生普遍题目出错的现象,而学生对此各有各的说法,意见一时半会还不能统一,教师如果马上公布答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效果不一定好,这时教师把问题放到学习小组中让大家一起思考,最后得出结论,学生在一起交流、争执的过程中更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所学的知识就能掌握得更牢固了。这样就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探求新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地掌握新知识,有的知识教师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有的知识光靠教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反复机械地训练,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学生也不一定能掌握得好,课堂教学必须是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富有创造地探求新知,而不是学生消极地接受、机械地模仿。教师可以在新授内容中有所选择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所学的知识,有时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究。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常采用的并且具有较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运用这种方式具有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和课堂氛围、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更为透彻以及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等优点。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加大力度,创新运用,使其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理论[J].普教研究,1994年。
[2]张媛媛,合作学习策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年。
[3]朱君培,如何有效开展合作学习[J].广东教育,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