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 曹继映
【机构】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永北镇兴营小学
【摘要】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低效不容忽视,它不仅是短期内降低教学质量那么简单,更为严重的是会阻碍学生的长效发展。因此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及纵深发展,作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实施有效管理,打造有效课堂是全面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正文】
高效课堂要以扎实的教学内容为载体。扎实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载体。高效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学内容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难”越好,而是要在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因此,课堂上教师要以“精讲多练”方式落实教学重点,要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发展熟练的基本技能。课堂上学生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引导他们在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才能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有效的提高高校课堂,大体总结为下面几点:
一、创设学习情境,尽量让学生喜欢数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关心的是什么?感兴趣的是什么?小学生的学习认识是:“具体实践活动的体验”过程而不是脱离实际生活的纯理论的推理过程。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创设适宜的直观的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持、为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把数学融合于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世界的密切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学习和理解知识。在自己的教学中我了解到用图画、教具或学具、录音机等立体展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背景、故事情节等,会使学生更形象、直观地把握情境,进入情境,因为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小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对数学往往不感兴趣,上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常常是在“要我学”的压力下被动地接受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各种丰富多彩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联系生活事例创学生感兴趣的情景 ,为学生创设可探索的问题情境。创设的问题情境越贴近一、二年级学生的生活,就越能使学生体验出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学生的兴趣激发、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就越好。 例如,我上的二年级北师大版下册“角的认识”教学时,我就结合学生熟悉的班级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室内学生的周围哪些物品中有角。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我又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能看到的物品以动态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时让同桌俩相互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黑板、桌凳、课本、作业本、三角板、红领巾等,这些物品中都有角。形象直观的教学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又不易混淆。教学中情境创设也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
二、教师要加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学而第一》),这话原意是君子要致力于根本的修养,有了正确的根本自然就能衍生出良好的德行。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只有有了正确的教育思想与理念我们才能在教育之道上越走越远。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只有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指导我们教育教学有效高效。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 曾经有一位家长问孩子所在校的校长:你说我们送孩子上学是为了什么呢?校长反问道:你认为呢?家长说:我觉得是为了学习未来成功和幸福人生的智慧。家长的话很有道理,教育的真正的目的就是人的发展,是使人成“人”的过程,即自然人成为社会人。于是我们的教学过程不再是“师送生接”的机械过程而是一个“以理解为前提的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其次,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改革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指出:课程不仅仅是知识、也是经验、是活动;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反思性、批判性、建构性的实践活动;它不是静态的、预设的,而是动态的、生成的。也就是说在课堂这个主阵地上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传统的师讲生听的教学方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要大胆改革课堂,运用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模式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参与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充满喜悦的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建构。
三、营造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中,才能思路开阔,主动参与学习。教师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的语言,以及小游戏都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把课堂“让”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参与课堂活动,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乐于自主学习。例如:教学 “分数应用题”,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一个班学生人数不超过50人,其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5,问这个班最多有多少个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我一说出题目,就有学生提出:“这道题未告诉具体人数,无法解答,是不是题目出错了?”我对学生的质疑没有直接给予答案,而是反问学生:“学生的人数应该是什么数?”学生回答:“学生人数应该是整数。”我再启发:“那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我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学生经过讨论,很快得出结论:4+5=9,因此这个班的人数最多是45人,并很快求出问题的答案。
四、精心设问,吸引学生
数学是以课堂思维为主的,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进行的是有意义的思维训练。在设计问题时不要出现下列情况:教师设计好每一个细节问题,学生顺着教师解题思路解答;有的还是一问一答,还有的是教师说上句,学生说下句……这些设计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更不利于学生的创新。那么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打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学生带入富有现实意义的生活情景中。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的课堂上,把学生分成6人一组,并用自己准备好的画圆工具:一个图钉,一条细绳,一支铅笔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画圆。由于用这套工具画圆看似简单但真正画起来一个人还难以完成,就必须合作操作。稍有不慎,就难以画出一个理想的圆。正是因为在反复克服困难中才好不容易画出一个圆,它便增加了吸引力从而深刻体会到画圆的各个要素的作用。因此学生在学习半径、直径的特点,以及圆心、半径的作用时,就有感而发,有话可说,表现得异常积极。这样的课堂才是一种享受,才能实现和谐与高效。
总之,新的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既重视个性和人文性,又注重面向全体和科学性,既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注重“落实双基”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促进教师学习新课堂理念,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流于形式的教学模式,审视主导与主体关系,摆正自身位置,实现大容量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角色的转变。推进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发展。当然新的教学模式还需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与升华,构建一种确切适应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高效课堂要以扎实的教学内容为载体。扎实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载体。高效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学内容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难”越好,而是要在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因此,课堂上教师要以“精讲多练”方式落实教学重点,要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发展熟练的基本技能。课堂上学生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引导他们在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才能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有效的提高高校课堂,大体总结为下面几点:
一、创设学习情境,尽量让学生喜欢数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关心的是什么?感兴趣的是什么?小学生的学习认识是:“具体实践活动的体验”过程而不是脱离实际生活的纯理论的推理过程。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创设适宜的直观的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持、为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把数学融合于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世界的密切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学习和理解知识。在自己的教学中我了解到用图画、教具或学具、录音机等立体展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背景、故事情节等,会使学生更形象、直观地把握情境,进入情境,因为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小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对数学往往不感兴趣,上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常常是在“要我学”的压力下被动地接受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各种丰富多彩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联系生活事例创学生感兴趣的情景 ,为学生创设可探索的问题情境。创设的问题情境越贴近一、二年级学生的生活,就越能使学生体验出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学生的兴趣激发、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就越好。 例如,我上的二年级北师大版下册“角的认识”教学时,我就结合学生熟悉的班级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室内学生的周围哪些物品中有角。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我又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能看到的物品以动态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时让同桌俩相互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黑板、桌凳、课本、作业本、三角板、红领巾等,这些物品中都有角。形象直观的教学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又不易混淆。教学中情境创设也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
二、教师要加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学而第一》),这话原意是君子要致力于根本的修养,有了正确的根本自然就能衍生出良好的德行。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只有有了正确的教育思想与理念我们才能在教育之道上越走越远。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只有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指导我们教育教学有效高效。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 曾经有一位家长问孩子所在校的校长:你说我们送孩子上学是为了什么呢?校长反问道:你认为呢?家长说:我觉得是为了学习未来成功和幸福人生的智慧。家长的话很有道理,教育的真正的目的就是人的发展,是使人成“人”的过程,即自然人成为社会人。于是我们的教学过程不再是“师送生接”的机械过程而是一个“以理解为前提的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其次,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改革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指出:课程不仅仅是知识、也是经验、是活动;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反思性、批判性、建构性的实践活动;它不是静态的、预设的,而是动态的、生成的。也就是说在课堂这个主阵地上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传统的师讲生听的教学方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要大胆改革课堂,运用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模式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参与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充满喜悦的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建构。
三、营造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中,才能思路开阔,主动参与学习。教师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的语言,以及小游戏都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把课堂“让”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参与课堂活动,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乐于自主学习。例如:教学 “分数应用题”,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一个班学生人数不超过50人,其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5,问这个班最多有多少个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我一说出题目,就有学生提出:“这道题未告诉具体人数,无法解答,是不是题目出错了?”我对学生的质疑没有直接给予答案,而是反问学生:“学生的人数应该是什么数?”学生回答:“学生人数应该是整数。”我再启发:“那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我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学生经过讨论,很快得出结论:4+5=9,因此这个班的人数最多是45人,并很快求出问题的答案。
四、精心设问,吸引学生
数学是以课堂思维为主的,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进行的是有意义的思维训练。在设计问题时不要出现下列情况:教师设计好每一个细节问题,学生顺着教师解题思路解答;有的还是一问一答,还有的是教师说上句,学生说下句……这些设计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更不利于学生的创新。那么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打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学生带入富有现实意义的生活情景中。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的课堂上,把学生分成6人一组,并用自己准备好的画圆工具:一个图钉,一条细绳,一支铅笔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画圆。由于用这套工具画圆看似简单但真正画起来一个人还难以完成,就必须合作操作。稍有不慎,就难以画出一个理想的圆。正是因为在反复克服困难中才好不容易画出一个圆,它便增加了吸引力从而深刻体会到画圆的各个要素的作用。因此学生在学习半径、直径的特点,以及圆心、半径的作用时,就有感而发,有话可说,表现得异常积极。这样的课堂才是一种享受,才能实现和谐与高效。
总之,新的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既重视个性和人文性,又注重面向全体和科学性,既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注重“落实双基”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促进教师学习新课堂理念,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流于形式的教学模式,审视主导与主体关系,摆正自身位置,实现大容量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角色的转变。推进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发展。当然新的教学模式还需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与升华,构建一种确切适应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