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究

【作者】 敖璐麟

【机构】 四川省德昌县锦川镇中心完全小学

【摘要】要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我们要创新教学方法。要使方法出效益,就需要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精心设计。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提高;教学方法
【正文】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障。传统信息技术教学由于教学方法单一,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仿模式,且长期践行。持这种理念教学,学生自然就会有生腻感,打不起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来,其学习效果打折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在倡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我们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就成为我们创新教学方法的重要追求。下面,我谈谈实践感受。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到:“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发生了兴趣,那么,他做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纵观我们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生事物敏感,充满了极大的兴趣,对任何事情都喜欢亲自操作,因此信息技术课对他们有很大的吸引力,这是对小学生进信息技术教学的有利因素。但是在小学生信息技术教学中,好多小学生从兴趣出发,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是为了网络游戏、看电视、微信或QQ聊天等,偏离了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因此,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我们还是要以激发兴趣为首要任务,使其兴趣发生转移,转移到信息技术自身的学习与使用上来。实践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但我们最好是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实践,生活实践,使其为学习和生活服务,这样来让学生体验实用性的过程中爱上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例如,初学键盘,认识键盘,通过字母游戏进行训练;鼠标的练习,可通过“纸牌游戏”和同学比赛谁的游戏时间短进行训练;“画图”来训练,学生可以利用它来设计制作贺片,送给他人;“WORD”文字操作,可以让学生利用它写作文、写信、制作课程表等。这样,在课堂上学的都能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都能服务于现实生活,都是学生所需要的,学生学起来就会有兴趣,乐于学。
  二、搭建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平台
  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其工具性可以说完全体现在实践中,因此,学信息技术不能光说不做,必须动手操作。所谓“把戏要过手”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落实到实践中,我们应搭建平台,让学生努力尝试,营造积极探索,具有创造性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强调在课堂上,只要敢于尝试,就会成功。比如在教学生制作幻灯片时,同学面对功能强大的“Powerpoint”软件,无从下手。模仿较多,创新较少,制作出来的演示文稿,没有新意。这时可仔细观察学生作品中的特殊地方,让同学发表意见,接着大家一起试一试。这样时间长了,学生的思路就开阔了,也愿意动手尝试了。学生不仅认识到了动手操作、手脑结合的重要,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体会到了大胆尝试就会成功的道理。最重要的是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了创新意识。课堂上要努力探索创造性学习新途径。例如在平时教学中,鼓励学生不以老师和同学所做的作为标准,强调自己的作品要与众不同,同时注意学生的作品,让其进行展览,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出,就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另外结合学校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参与创新,这样逐渐帮助学生树立了创新意识。
  三、建立帮扶辅导机制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上机操作辅导就是一大困难。老师人手少,不可能每个人手把手辅导,这对信息技术教学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现代通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使用,其实大多数学生在智能机中学会了计算机操作的常识,还有的学生早就把课本上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了,这是非常有利的教学优势。在课堂上,我们要充分发挥这部分学生的作用,建立帮扶辅导机制,让他们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安排座位时,要有效搭配,使学生的智力资源优化组合,发扬传、帮、带的精神。小老师在上岗前要进行“岗前培训”,要对他们的德、能、勤、绩全面考核,培训合格后颁发“教师资格证”,随后就可以“持证上岗”。老师在上机操作时要巡回检查,一发现问题就及时纠正,要对“小老师”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对业务能力和“师德、师风”的考核,对于不合格的要取消“教师资格”。对优秀的“小教师”要评选班级“教坛十杰”进行鼓励。对于学生中涌现的优秀人选,可以对“小教师”进行扩编,让他们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
  四、实施分层梯度教学
  尊重差异在教学上的体现就是因材施教。我们知道,学生个体间是有差异的,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因多种因素的原因,导致学生具有差异性,我们不能“一刀切”,其弊端在“班级授课制”中也很明显。因此,在现行教学中,我们应实施分层梯度教学,按照不同学生的情况,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次教学。具体做法是先分析教材,对内容进行整合,在课堂上提出基本任务与扩展任务,只要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就算完成了教学要求,这样肯定了绝大多数同学的成绩,使他们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给部分学生留下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完成所要达到的扩展任务,并且进行互相激励,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这样,就能更好地体验成功学习之感。
  当然,要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如任务驱动,情境教学等都是良好方法。要使方法出效益,就需要我们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总之,作为教师,我们一方面要不断更新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要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尽可能地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佳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能体现出价值,为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苗志鹏,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2]李钦,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中小学电教月刊,2009年。
  [3]李永强,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中华少年,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