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探究性学习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启示
【作者】 陈玉桂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中学
【摘要】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该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组织好探究活动,要特别重视探究的过程。【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学习方式;探究过程;创新实验
【正文】
一、探究性学习的起源
探究性学习的思想起源,并非出自于某个教育家灵感的涌现,而是在许多科学家和教育家苦闷于无形的思维框架的束缚,奋力挣脱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过程中逐渐萌芽、形成、发展起来的。在19世纪科学教育刚刚兴起的时候,英国的赫胥黎指出教师的主要职责并不是那么多的去培养学习者,而是去培训开拓者。1909年杜威提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20世纪60年代以后,教育学家开始提出各种探究学习的方式,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式教学法。在发现学习模式中,学生探究的是学科的基本原理,而不是学科的基本事实。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更好呢?”这句话对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把“科学理解为探究的过程”的观点得到了科学教育家们的广泛认可。
二、探究性学习的概念和内涵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该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
1.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
学生由过去从学科的概念和规律开始学习的方式变为学生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要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实施。通过归纳、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最后通过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新问题,对问题进行持续更深入的研究。[4]刘恩山汪忠.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2012,(2).
2.探究性学习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不同于科学家的探究活动,过程虽然被简化,但我们给学生提供完整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对于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是非常必要的。只有亲自参与探究,学生才能理解科学探究的艰难,从而体会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科学家怎样通过一次次的尝试、失败、再尝试来解决问题。参与探究才可以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如何获得科学的知识。
三、探究性学习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启示
2011版新课标指出,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学教学与探究教学有紧密的联系,改革生物学教学,从运用探究式教学做起。[3]郑春和.中学生物学探究教学模式的研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1,(11).探究性学习会给初中生物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根本的变化,下面结合自己的生物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改变学习方式,实施探究性学习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基本上是单纯的接受式学习。生物学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是有效的呢?探究性学习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1]郑春和.改变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学习[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2(6).在使用生物教材时,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应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这种有目的、有步骤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包括对相关事物的观察、描述、提出问题、能搜集信息并作出假设、验证假设、思维判断、表达和交流等。
(二)探究性学习要特别重视探究过程
组织好探究活动,要特别重视探究的过程,而不是结论。因为教材提供给初中学生的探究性学习题目是早有结论的,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和科学家所用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其过程是富有意义的。
(三)教师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帮助者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帮助学生作出假设,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要挑战学生,鼓励学生自己找到答案。
1.从实验材料的选取上创新实验
如《观察植物细胞》实验中,学生想到用葫芦藓的叶片来代替教材中的黄瓜来观察叶绿体,苔藓植物的叶片只有一层细胞,不用再处理就可以制作成临时装片观察叶绿体,效果明显,简便易行。
2.从实验方式方法上对实验进行创新
教材中对于实验的方式方法往往比较完整、规范,有时可以在原有的步骤上进行改进,更好的呈现实验的效果。在《观察植物细胞》实验中,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在实验中在滴清水换成滴浓盐水,细胞壁和细胞膜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这样就可以看到细胞膜。在探究植物呼吸释放的气体时,用矿泉水瓶和截取的部分输液管线(带阀门)做为实验装置,直接手捏塑料瓶就可将气体通过导气管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比教材中的灌水法更科学便捷。正是学生已投入到实验过程中,善于动手,善于动脑,才会发现和改进实验的方法。
总之,我们今天倡导的“探究性学习”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更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今天的青少年,思维活跃,获取信息渠道多,对新鲜事物的追求,远在我们老师之上。这就使我们必须改进以往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探究性学习。从教学模式上突出“探究”,让学生主动参与以“探究”为目的的实践活动。要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表达、去创新、去领悟科学的本质。
参考文献:
[1]郑春和.改变学习方式 倡导探究学习[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2(6).
[2]柴西琴.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1,(8).
[3]郑春和.中学生物学探究教学模式的研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1,(11).
一、探究性学习的起源
探究性学习的思想起源,并非出自于某个教育家灵感的涌现,而是在许多科学家和教育家苦闷于无形的思维框架的束缚,奋力挣脱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过程中逐渐萌芽、形成、发展起来的。在19世纪科学教育刚刚兴起的时候,英国的赫胥黎指出教师的主要职责并不是那么多的去培养学习者,而是去培训开拓者。1909年杜威提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20世纪60年代以后,教育学家开始提出各种探究学习的方式,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式教学法。在发现学习模式中,学生探究的是学科的基本原理,而不是学科的基本事实。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更好呢?”这句话对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把“科学理解为探究的过程”的观点得到了科学教育家们的广泛认可。
二、探究性学习的概念和内涵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该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
1.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
学生由过去从学科的概念和规律开始学习的方式变为学生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要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实施。通过归纳、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最后通过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新问题,对问题进行持续更深入的研究。[4]刘恩山汪忠.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2012,(2).
2.探究性学习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不同于科学家的探究活动,过程虽然被简化,但我们给学生提供完整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对于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是非常必要的。只有亲自参与探究,学生才能理解科学探究的艰难,从而体会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科学家怎样通过一次次的尝试、失败、再尝试来解决问题。参与探究才可以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如何获得科学的知识。
三、探究性学习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启示
2011版新课标指出,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学教学与探究教学有紧密的联系,改革生物学教学,从运用探究式教学做起。[3]郑春和.中学生物学探究教学模式的研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1,(11).探究性学习会给初中生物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根本的变化,下面结合自己的生物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改变学习方式,实施探究性学习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基本上是单纯的接受式学习。生物学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是有效的呢?探究性学习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1]郑春和.改变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学习[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2(6).在使用生物教材时,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应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这种有目的、有步骤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包括对相关事物的观察、描述、提出问题、能搜集信息并作出假设、验证假设、思维判断、表达和交流等。
(二)探究性学习要特别重视探究过程
组织好探究活动,要特别重视探究的过程,而不是结论。因为教材提供给初中学生的探究性学习题目是早有结论的,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和科学家所用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其过程是富有意义的。
(三)教师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帮助者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帮助学生作出假设,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要挑战学生,鼓励学生自己找到答案。
1.从实验材料的选取上创新实验
如《观察植物细胞》实验中,学生想到用葫芦藓的叶片来代替教材中的黄瓜来观察叶绿体,苔藓植物的叶片只有一层细胞,不用再处理就可以制作成临时装片观察叶绿体,效果明显,简便易行。
2.从实验方式方法上对实验进行创新
教材中对于实验的方式方法往往比较完整、规范,有时可以在原有的步骤上进行改进,更好的呈现实验的效果。在《观察植物细胞》实验中,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在实验中在滴清水换成滴浓盐水,细胞壁和细胞膜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这样就可以看到细胞膜。在探究植物呼吸释放的气体时,用矿泉水瓶和截取的部分输液管线(带阀门)做为实验装置,直接手捏塑料瓶就可将气体通过导气管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比教材中的灌水法更科学便捷。正是学生已投入到实验过程中,善于动手,善于动脑,才会发现和改进实验的方法。
总之,我们今天倡导的“探究性学习”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更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今天的青少年,思维活跃,获取信息渠道多,对新鲜事物的追求,远在我们老师之上。这就使我们必须改进以往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探究性学习。从教学模式上突出“探究”,让学生主动参与以“探究”为目的的实践活动。要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表达、去创新、去领悟科学的本质。
参考文献:
[1]郑春和.改变学习方式 倡导探究学习[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2(6).
[2]柴西琴.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1,(8).
[3]郑春和.中学生物学探究教学模式的研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