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

【作者】 陈 鸿

【机构】 四川省德昌县锦川镇罗乜小学

【摘要】 古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学期必然安排两首或两首以上的古诗,学习古诗是小学教材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其中这些古诗多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既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 见解;重要性;激发兴趣;培养;领悟;品味
【正文】

  小学生很有必要学习古诗词,而教师是小学生学习古诗的引导者,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诗意,提高学习古诗的自学能力,我作为一名多年来的一线教师,现谈谈我对古诗词的几点见解: 作为一名多年来的一线教师,现谈谈我对古诗词的几点见解: 
  一、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性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 古诗词尤如一颗闪闪发光的夜明珠,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它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小学课本里的古诗词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它是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的一个切入点,尤其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70首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古诗是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滋润了无数代中国人。它的内容包罗万象,无所不有,这些都是先人智慧的结晶、经验的总结、情感的沉淀。小学古诗词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古语也曾经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学期必然安排两首或两首以上的古诗,学习古诗是小学教材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其中这些古诗多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既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所以小学生更有必要学习古诗词,而教师是小学生学习古诗的引导者,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诗意,提高学习古诗的自学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法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灵活有效地授课。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古诗词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确立自己课程的吸引力,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一节课的内容,学生都怀着好奇和期待的心理渴望着,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导入课题,能使学生觉得教师讲课“有味”,古诗的内容“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课前激趣很重要。在学习《静夜思》时,我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圆的月亮,边画边要求学生回忆与月亮有关的故事传说和诗句,然后再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思考古代诗人们常常借月亮表达怎样的情感,《静夜思》这首诗又会借月亮表达怎样的情感。如此激趣,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趣盎然。
  三、培养自学能力,教会学习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见培养学生自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可先让学生预习,初步感知诗歌大意和感情基调。古诗语言精炼、含蓄、优美,首先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借助课文中的注释或查字典,读准字音,了解字义,从而理解诗句的意思。课上,组织学生交流预习的情况,试着讲一讲古诗的意思,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老师帮助学生理解。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试读、质疑。读后,学生提出:生字“逾”应读什么音我就立即引导他们借助字典认识生字。于是,学生采用部首查字法查出“逾”。为加强学生对“逾”的理解和记忆,又进一步引导:“逾”字与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字读音相同、字形相近、意思相通学生借助字典比较与“愉”读音相同,和“愈”的意思相通,是“更加”的意思。把“逾”放在“江碧鸟逾白”中,又如何理解这句诗的意思呢通过朗读思考,有同学回答出:这句诗的大意是:碧绿的江上飞翔着白色的小鸟。碧绿的江水更加衬托出鸟儿的洁白。肌睜中“欲”是“将要”还是“好像”的意思。到底该取哪种意思呢联系诗句,引导学生讨论后,某生回答:盛开的花儿好像燃烧的火焰一样红。“花欲燃”中的“欲”是“好像”的意思。这样学生就初步了解古诗的内容了。
  四、重视指导朗读
  我认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训练重点应在朗读指导上,朗读既是加深学生对诗意理解的一种手段,又是检查学生对诗句理解深浅的一种方法。我又想:要不怎么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这一句呢然而读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采取范读,学生领读,学生讲读,指名朗读,或小组读等形式,先让学生大声朗读,先是“不求甚解”地读通读好,读到朗朗上口,在读中自悟,当学生领悟到古诗的意思时,学生自然就会入情入境地有感情朗读,进入诗歌中的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发挥自己的创见性去表现古诗的思想感情。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受到美的教育。
  五、启发想象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生活中有美,古诗词教学中也有美。古诗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不离画,画可赋诗。诗与画之所以能够相通,是因为两者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等。一首诗本身就是一幅画,根据诗的内容去画画,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是我在古诗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六、讲究品味、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古诗的语言精确、凝炼。每首古诗的字数有限因而诗人十分讲究用词的精当确切,凝炼含蓄,有时一字一义,甚至一字多义,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如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终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写天门山附近长江的雄伟景色,以简洁的画面,表现长江的磅礴水势及天门山夹江对峙的险要,其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一句中的“出”和“来”化静为动,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地势的险要,给人以动态美。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品味,欣赏美.
  祖国文化渊远流长,古诗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应带领学生走进古代艺术殿堂,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几点尝试[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0)
  [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