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刍议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作者】 刘立国

【机构】 山西省吉县教育科技局

【摘要】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是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招生政策、选拔形式、入学标准、录取方式等方面。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它不仅是人才选拔的方式,而且是确保高等院校新生质量的关键,也直接对基础教育起着导向作用。分析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方向,评述各种改革方案和策略,提出多元化改革路径的一些初步设想。
【关键词】高校;招生考试;自主;多样化;渐进策略
【正文】
  1 改革的动力
  从表面上看,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呈现多样化。多样化是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这种多样化几乎影响到高等教育的所有方面。其中,高等学校的分化和学生的多样化,形成了推动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多元化的两个主要动力。
  1.1 高等学校的分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通过“211工程”、“985工程”,以及高校的合并和升格等政策措施,推动了高等学校的分化。为了便于讨论,我们暂且把我国高等学校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精英高等教育机构,其主要职能是“教育和训练经过严格选拔的学生,以使他们适应需要高标准和高度创造性的脑力工作”。学术卓越是这一层次大学的追求目标,现有39所“985”大学、112所“2l1”大学被认为是这一层次的。第二层次介乎精英与大众之间,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大量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是这类大学的功能定位。这一层次包括未进入“985”的“211”大学和部分地方大学。第三层次为大众高等教育机构,其主要职能是满足所有希望入学并有资格入学者的高等教育需求,这一层次包括了部分地方大学和大部分高职高专类院校。院校层次不同,培养目标迥异,招生标准亦应有所区别。显然,用单学术标准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要选拔出符合从最高层次到最低层次所有高校所要求的合格学生是很困难的。
  1.2 学生的多样化
  作为专门人才培养机构,每一所高等学校都必选择适合本校职能定位的学生。最适合的学生并不一定是传统学术标准下的最优秀的学生。为此,我们必须建立多个标准,采用多种考试和招生办法,让各类学校挑选各类学生,也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个性特点,合理选择高校,获得最佳发展。如果按上述我们对高等学校的三种层次分类。那么高校招生考试制度至少需要建立三种不同的标准,并形成三个正态分布区域,以便供高校和学生自主选择。
  2 策略的争议
  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学界人士,对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多元化趋势已无异议,概括而言,主要有两类观点:取消统一高考论和坚持统一高考论。
  2.1 取消统一高考论取消统一高考论者试图用富于感情色彩的呼吁来占领道德高地,他们使用了最引人注目的词汇:“全国统一考试制度的要害就是统一,强调一刀切。”高考是“人神共愤的考试”。他们认为,虽然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但始终只是集中在考试科目设置、录取方式、考试形式等方面,统一高考制度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要克服招生制度的弊端,根本的办法不是对现有体制作修补,而是抛弃现有体制,实行各校自己招生的新办法。
  2.2 坚持统一高考论
  他们认为,高考是我国教育的一项基本制度,是适应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而产生的高校新生选拔制度。高考制度是有不少局限,也对中小学教育产生了消极影响,但就公正客观地选拔人才而言,对我国教育和社会还是利大于弊的。因为,统一高考相对来说是最公平、最公正的选拔人才的模式。
  3 渐进的策略
  高等教育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因此,改革是必须的。但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看,改革的合理选择应该是采用渐进的策略。1998年教育部制定,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规定了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要从有利于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高校公平选拔合格人才、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和社会稳定的原则出发,进行高考科目、内容、方法和制度的改革试点。”1999年教育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重申了这些原则。2004年教育部制定{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大致勾勒出了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策略:“推进高考制度改革,进一步建立以统一考试为主、多元化考试和多样化选拔录取相结合,学校自我约束、政府宏观指导、社会有效监督的高等学校招生制度。”可见,渐进策略也是教育主管部门做出的选择。理论容易论证,策略也不难抉择,但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更重要的是实践操作问题。笔者结合近几年来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实践,对多元化渐进策略的改革路径提出一些初步的设想。
  4 多元化招生考试制度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可以和正在实施的课程改革同步进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全面实施之后,将为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多元化奠定一个客观公平的基础,各类高校的招生考试和录取方式也可以由一种扩展为三种:第一,一本院校招生的主要依据可以是统一高考成绩,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可以作为录取时的参考;举行提前自主招生考试的一本院校,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可以作为学生申请参加提前自主招生考试的入门条件。第二,二本院校招生可以根据高考成绩录取学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时的参考,也可以既根据高考成绩,又根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录取学生,具体科目和成绩要求由招生院校自主决定;部分二本院校或二本院校的部分专业,还可以根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采取申请入学的办法招收学生。第三,高职高专类院校可以根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采用申请入学办法招收学生,但也可以从当年参加高考而没有被本科院校录取的考生中招收学生。这样,考试方式多元化、招生方式多元化和录取方式多元化,将真正成为现实。可见,我们有可能在保留统一高考的前提下推进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多元化。当然,统一高考的性质将随之发生变化,从所有高校招生的主要依据逐渐转变为一本院校和部分二本院校招生的依据之一
  因此,当招生考试制度多元化推进之后,统一高考可以改为“大学联考”。
  5 结语
  由于高等学校的分化和学生的多样化,走向多元化已成为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多元化并非等于取消统一高考,它只是要改变过去所有高校都根据学生在按照唯一学术标准形成的正态分布中的位置来录取的办法,建立多种不同的测评标准,并形成多个正态分布,使每一所高校都按自己的职能定位确定招生标准,学生也能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能力倾向做出理性选择,从而真正实现高校自主招生,学生自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