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教育改革视角下的青少年研学旅游

【作者】 赵勇为

【机构】 湖南省永兴县职业中专学校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和青少年研学旅游逐步推进,中小学的实践活动课程也日趋多样化。在新的形势下,研学旅游作为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旅游行业一个新的增长点,引起广泛的关注。文章基于教育改革视角对我国青少年研学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针对现有青少年研学旅游的实践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青少年;研学旅游;教育改革
【正文】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公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并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设立研学旅游实验区,进一步推动研学旅游在教育体系内的推广与实施。青少年研学旅游引起了社会和旅游界的广泛关注,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一、现阶段我国青少年研学旅游发展现状
  1.研学旅游产品设计以市场为主体,缺乏创新和特色,未突出教育功能
  由于我国研学旅游实践时间短,学校在研学旅游产品设计上缺乏相应的资源,因此现有研学旅游产品的设计者主要是旅行社。旅行社设计的研学旅游产品形式较为单一,基本上是以夏令营的形式为主,提供的产品不是停留在名校的参观上,就是在语言的研修上。现实中,旅行社开发和设计的研学旅游产品由于缺乏专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内容缺乏特色和创新,在线路设计上出现游学搭配不合理、重游轻学、游而不精等问题,没有突出旅游产品的教育功能。同时,在设计和开发中容易忽略青少年性格特点和心理需求,旅游项目的参与性和趣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未得到充分体现,与普通大众旅游产品未产生明显的差异化。实践中,研学旅游中的“学”更多关注点在知识或课程的学习,对青少年的情感需求和自身能力的锻炼、培养关注力度不够。
  2.研学旅游城乡发展不平衡
  虽然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城乡二元机构差异仍然较大,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城市家庭的经济条件远胜于农村家庭。城市中青少年学生相较于农村青少年学生拥有良好的家庭物质基础、优越的师资力量和信息条件,见识相对开阔,思想意识都比较超前,因而研学旅游发展迅速。而在农村地区,区域经济欠发达,师资力量和信息比较匮乏,家长思想相对保守,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旅游的支持度低于城市,研学旅游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特别是贫困山区,由于经济落后、交通闭塞、观念陈旧等方面的原因,学生的基本教育权益都难以得到保障,开展研学旅游更是举步维艰。
  3. 研学旅游涉及部门多,未形成统一的协调机制
  旅游是一种综合强、协调性高的活动,旅游的顺利进行涉及多个部门和行业。研学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它不仅依赖旅游行业,更依赖于教育行业和社会力量。研学旅游卓有成效的进行需要政府、学校、旅行社、交通、景区、保险等各部门通力合作。我国研学旅游践行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未形成统一的协调机制,学校与旅行社各自为政,两者之间未能进行优势互补,造成研学旅游的游学结合的功能未得到发挥。
  4. 安全问题是研学旅游发展的最大障碍
  青少年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寻求求刺激,喜欢冒险性的项目,但是年龄尚小,自制力较低,缺乏安全意识。因此,青少年学生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学校、家庭和社会所关注的重点。在旅游过程中,客观环境不断变化,可能会出现许多诸如交通、食品卫生等安全隐患,加上青少年天性易冲动、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安全管理的难度系数较大。有实地调查显示:每年出现的旅游事故伤亡率中学生的比重较大,并呈不断上升趋势。许多学校因安全责任重大不愿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旅游活动,有些家长因怕孩子出安全事故不支持学生参加研学旅游活动,安全问题成为制约青少年研学旅游发展的瓶颈。
  二、我国青少年研学旅游发展建议
  1. 加大研学旅游课程研发力度,将研学旅游纳入学校教育体制
  研学旅游与其他旅游产品的最大区别在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教育功能[15],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点,研学旅游最大的亮点是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将课程学习融入真实的情境之中,能有效唤起学生的学习、探索欲望。在旅游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亲身的经历、互动、参与,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这些亦都是现代教育改革需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将研学旅游纳入学校教育体制,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研学旅游课程设计、加强研学旅游课程的研发力度、确保研学旅游的有效实施,将有力推进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
  2 .加强创新,设计丰富多样的研学旅游产品,突显研学旅游的教育功能
  研学旅游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旅游这种轻松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实现游和学的有机结合。针对青少年的性格特点,研学旅游产品开发和设计时要突破传统,运用创新思维模式,满足青少年对研学旅游产品个性化、多元化、趣味化、知识化的需求。研学旅游产品主题选择上要打破常规,突出亮点;线路设计上要别出心裁,游学相融;产品内容上要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实践中的研学旅游产品要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参与性,将教育功能镶嵌在旅游的每一个环节中,注重学生素质的熏陶和能力的培养,做到以游助学、以乐寓教,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彰显研学旅游的教育优势。
  3. 多方合作,完善研学旅游统筹协调机制
  建立教育部门、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政府、学校、旅行社、家庭等共同参与合作的联动协调机制。成立多方参与的研学旅游的专项小组,由政府部门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学校旅行社参与研学旅游的课题设计和统筹实施、社会和家庭给予相关的资源和信息支撑,确保青少年研学旅游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建立研学旅游各利益相关主体的科学管理和评价机制,由专业小组进行具体的指导和监督,使研学旅游能够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其游学结合作用。
  4. 构建青少年研学旅游安全保障体系
  青少年研学旅游最重要的方面不仅仅学习效果和旅游体验的保证,更重要的是安全的保障。在研学旅游开展之前,要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做好青少年的安全教育工作。建设青少年研学旅游安全预警机制,在旅游过程加强安全意识,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警示,确保饮食、住宿、交通、学习、游览各环节的安全。完善研学旅游保险制度,为青少年学生购买相应保险,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