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忽视听说训练
【作者】 史生芳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上新庄镇上新庄中心小学
【摘要】听、说能力作为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我们不能只为“应试”培养学生读写能力而忽视听说训练。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今天,我们更要想方设法开展听说训练,促进学生听说能力有效提高。【关键词】小学语文;听说训练;开展
【正文】
长期以来,为“应试”服务的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学生读写培养,而忽视听说训练,致使学生耳听不明、言不到位,不能清晰地表达自己所闻。我们知道,听和看一样,都是获取信息、摄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说和写一样,都是语言输出方式,都是表达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能因为“考与不考”而重此薄彼,忽视学生听说能力地培养。这样是不科学的,也是新课标不允许的,特别是在全面实施素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理念呼唤下,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
解决了观念问题,还得有实践方法。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了听说培养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为此,我们要想方设法,拓展听说训练途径,灵活听说培养方法,切实提升学生听说能力。新课标也说到:“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作为语文素养重要内容的听说能力也应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得到培养。下面,我将用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学生听说能力培养心得。
一、激发兴趣促进听说
兴趣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持续动力,也是学生促进听说能力发展的有效载体。没有兴趣,学生既没有耐心听,也没心思说。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应以激趣为始,着力培养学生听的兴趣和说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听”的意义,感受到“说”的愉悦。参与各项活动的原动力,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有了兴趣,活动才能散发它的魅力,并起到各种作用。因此,训练过程中,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重点之重点,以便使学生的听说训练的效果显著。如练习5中的“说说写写”——要求学生了解些蔬菜,并把它们写下来。为完成这一练习,教师让学生做了一件有趣的事:带上纸和笔,随妈妈或其他人上街买菜去。在买菜过程中,观察菜摊上的各种菜各是什么样,甚至价格是多少,通过大人多方面了解各类蔬菜,详细将这些自己了解到的记录在“案”。学生接到这样的有趣任务,一下子来劲了,各个激动不已,积极筹备去当个小大人,和真正的大人、真正的生活打一次“交道”。到了课堂上,学生展示的材料表明,他们的收获非常大,不论是哪一方面,至于听说能力的提升就更不用说了。那些学生侃侃而谈的样子就验证了这一切。这些是兴趣造的“福”吧。
二、观察插图练习听说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易受直观事物影响,特别是视觉上的直接刺激,更能引发他们求知兴趣,激活练习欲望。因此,我们要抓住教材上的如插图这些直观载体,开展看图练听说活动。由于那些图片色彩鲜亮、生动形象,对小学生具有极大诱惑力,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如教学《云房子》,教到课文重点处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小鸟所造的云房子,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讲给同学听。有了直观载体,学生果不负师者的一番苦心,把云房子的各种特点说得非常到位,更可喜的是,所用语言更是精彩。为进一步拓展,教师让学生把自己也当作小鸟,亲手“造”房子,并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进行描述。在此过程中,学生参与热情高,听说能力得到了相应培养和提高。
三、拓展内容发展听说
学生想象力是极其丰富的,只要有特定情境,有引发思维驰骋的载体,有活跃思维的教学氛围,学生都会放飞想象,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我们如果再加以引导,学生把它表达出来,通过同学间的倾听交流,就能达到既培养了听的能力,又发展了说的能力的目的。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想象。特别是抓住课文空白处、思维拐脚处、内容关键处,让学生尽情思考,然后各抒己见,互相交流,相互倾听。如教学《狼和小羊》这篇课文时,狼多次找碴儿想吃小羊,都被小羊用事实反驳了,失败了,最后就原形毕露,直接扑向小羊。课文到此嘎然而止,那么狼扑向小羊后,结果如何呢?文中留了个很宽阔的想象空间。于是,教师就引导学生当个故事王,好好续编故事。于是,学生在此展示了他们的想象能力,让后续故事异彩纷呈。再如教学《孔繁森》,课文这样写道“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着三个藏族孤儿。”具体怎样抚养呢?课文没有道明。我们就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想象,然后运用自己语言来描述孔繁森如何培养孩子。这些环节的设置用意无非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使他们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听与说的能力同时获得训练,得到发展。
四、合作学习强化听说
合作交流是新课标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相互交流、互相倾听,达到取长补短的教学效果。在语文教学中要运用合作交流学习方式,必须要做好人员的科学分组,让不同学习品质的学生在一起,而且要有明确的学习分工,各司其能。当然,合作学习是以自主学习为前提的,对于难点问题、开放题目,学生凭一己之力无法解决时,我们才让学生在自学基础上,有了一定感性认识后开展小组讨论交流活动,要求学生人人都要讲、人人都要仔细听,作好记录,最后汇总成小组意见或建议。在交流过程中,一人做主讲,其余要认真听,领会别人表达的意思,找出与自己观点的不同之处。轮流到自身表达时,选择不同观点进行交流,把达成的共识记录下来。除了交流学习体会外,也可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倾听方法、表达方法。这些都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
总之,要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说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之事,需要我们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除了思想上高度重视外,我们还有多想办法创设平台,让学生有众多说的平台、听的实践,在反复的练习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凌龙华,语文有味才有位[J].教育参考,2005.3。
[2]潘新和,新课程语文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钟启泉、崔允,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长期以来,为“应试”服务的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学生读写培养,而忽视听说训练,致使学生耳听不明、言不到位,不能清晰地表达自己所闻。我们知道,听和看一样,都是获取信息、摄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说和写一样,都是语言输出方式,都是表达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能因为“考与不考”而重此薄彼,忽视学生听说能力地培养。这样是不科学的,也是新课标不允许的,特别是在全面实施素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理念呼唤下,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
解决了观念问题,还得有实践方法。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了听说培养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为此,我们要想方设法,拓展听说训练途径,灵活听说培养方法,切实提升学生听说能力。新课标也说到:“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作为语文素养重要内容的听说能力也应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得到培养。下面,我将用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学生听说能力培养心得。
一、激发兴趣促进听说
兴趣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持续动力,也是学生促进听说能力发展的有效载体。没有兴趣,学生既没有耐心听,也没心思说。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应以激趣为始,着力培养学生听的兴趣和说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听”的意义,感受到“说”的愉悦。参与各项活动的原动力,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有了兴趣,活动才能散发它的魅力,并起到各种作用。因此,训练过程中,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重点之重点,以便使学生的听说训练的效果显著。如练习5中的“说说写写”——要求学生了解些蔬菜,并把它们写下来。为完成这一练习,教师让学生做了一件有趣的事:带上纸和笔,随妈妈或其他人上街买菜去。在买菜过程中,观察菜摊上的各种菜各是什么样,甚至价格是多少,通过大人多方面了解各类蔬菜,详细将这些自己了解到的记录在“案”。学生接到这样的有趣任务,一下子来劲了,各个激动不已,积极筹备去当个小大人,和真正的大人、真正的生活打一次“交道”。到了课堂上,学生展示的材料表明,他们的收获非常大,不论是哪一方面,至于听说能力的提升就更不用说了。那些学生侃侃而谈的样子就验证了这一切。这些是兴趣造的“福”吧。
二、观察插图练习听说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易受直观事物影响,特别是视觉上的直接刺激,更能引发他们求知兴趣,激活练习欲望。因此,我们要抓住教材上的如插图这些直观载体,开展看图练听说活动。由于那些图片色彩鲜亮、生动形象,对小学生具有极大诱惑力,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如教学《云房子》,教到课文重点处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小鸟所造的云房子,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讲给同学听。有了直观载体,学生果不负师者的一番苦心,把云房子的各种特点说得非常到位,更可喜的是,所用语言更是精彩。为进一步拓展,教师让学生把自己也当作小鸟,亲手“造”房子,并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进行描述。在此过程中,学生参与热情高,听说能力得到了相应培养和提高。
三、拓展内容发展听说
学生想象力是极其丰富的,只要有特定情境,有引发思维驰骋的载体,有活跃思维的教学氛围,学生都会放飞想象,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我们如果再加以引导,学生把它表达出来,通过同学间的倾听交流,就能达到既培养了听的能力,又发展了说的能力的目的。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想象。特别是抓住课文空白处、思维拐脚处、内容关键处,让学生尽情思考,然后各抒己见,互相交流,相互倾听。如教学《狼和小羊》这篇课文时,狼多次找碴儿想吃小羊,都被小羊用事实反驳了,失败了,最后就原形毕露,直接扑向小羊。课文到此嘎然而止,那么狼扑向小羊后,结果如何呢?文中留了个很宽阔的想象空间。于是,教师就引导学生当个故事王,好好续编故事。于是,学生在此展示了他们的想象能力,让后续故事异彩纷呈。再如教学《孔繁森》,课文这样写道“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着三个藏族孤儿。”具体怎样抚养呢?课文没有道明。我们就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想象,然后运用自己语言来描述孔繁森如何培养孩子。这些环节的设置用意无非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使他们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听与说的能力同时获得训练,得到发展。
四、合作学习强化听说
合作交流是新课标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相互交流、互相倾听,达到取长补短的教学效果。在语文教学中要运用合作交流学习方式,必须要做好人员的科学分组,让不同学习品质的学生在一起,而且要有明确的学习分工,各司其能。当然,合作学习是以自主学习为前提的,对于难点问题、开放题目,学生凭一己之力无法解决时,我们才让学生在自学基础上,有了一定感性认识后开展小组讨论交流活动,要求学生人人都要讲、人人都要仔细听,作好记录,最后汇总成小组意见或建议。在交流过程中,一人做主讲,其余要认真听,领会别人表达的意思,找出与自己观点的不同之处。轮流到自身表达时,选择不同观点进行交流,把达成的共识记录下来。除了交流学习体会外,也可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倾听方法、表达方法。这些都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
总之,要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说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之事,需要我们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除了思想上高度重视外,我们还有多想办法创设平台,让学生有众多说的平台、听的实践,在反复的练习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凌龙华,语文有味才有位[J].教育参考,2005.3。
[2]潘新和,新课程语文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钟启泉、崔允,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