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法初探
【作者】 李 慧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七小学
【摘要】现在的教育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被教师们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这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也是我们理想课堂教学所追求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做法。【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正文】
一、科学组建、明确分工
教师首先根据班内的学生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帮互助中不断提升,获得自信;让学习优良的学生更有提高的平台,科学的分组为你教学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对组内成员的分工合作我本着:人人有事做,谁也少不了谁的分工原则。分别设置了作业监督员,纪律监督员,讨论组织者,主要发言人。
小组内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例如:在开展数学活动课“小小商店”时,孩子们相约带来了玩具、书、文具等物品,教室里开张了近十个小商店,有经理、营业员、收银员、顾客……教室里热火朝天但秩序井然。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如果不分组,如果不分好工,全班一起做这样的游戏,局面真不可想象。科学的组建合作小组,每个成员明确任务为我的课堂教学做了好的铺垫,也为学生的学习提高了兴趣、增强了信心。
二、注重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导致小组合作学习不能顺利进行的主要原因就是小组成员不会合作,追其原因往往不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愿望,而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技能。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实施中有意识地加强合作技能的培养。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数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抓住时机,设计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活动,积极探索,对话互动,共同讨论交流,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时,我让每个小组分别测量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和直径,计算师用计算器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主要发言人做好记录;然后小组汇报教师板书。学生观察板书发现共同点:“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都是3倍多一些”。接着小组交换学具再探究验证,讨论为什么会产生误差?引发了学生深入地思考,有的学生说“我们的尺子本身有误差”;有的说“我们测量的绳子拉得不直”;有的说:“绳子环绕圆的周长时,接头处我把握得不很准”……。我把这些原因一一板在黑板上,学生心中的疑问揭开之后,我因势利导,教育学生学会了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用严谨的态度去解决问题的思想,而且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了科学家探索的科学的艰辛历程,引发了学生爱科学,尊重科学的积极情感,这样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继续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互相启发,开拓思维,让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高涨,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让学生在合作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能力,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是合作的关键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也是学生小组合作的组织人。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因此要求教师要认真做好准备,应该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或意外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怕出现混乱的局面;其次,教师面对教学意外时,必须镇静从容,及时引导,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引导措施。
四、注意合作后的交流和评价,提高合作学习的价值
把合作活动原则实施于教学过程,就应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探索发现。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交流、评价也是学生间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在学生交流时,我要求学生尽量清楚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的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其他组的见解,以博采众长。还要注意抓住时机,让学生给每个小组的交流进行了简短的评价,在掌声中,每个小组的成员带着自信、带着微笑回到了座位;这样一个讨论、评价与补充的完善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认真听取别人发言的良好品质,也培养了学生思维逻辑性和总结归纳的习惯,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参与讨论,体验成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把课内外紧紧结合起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增长了数学见识,激发了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教育、思想意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基层的教师,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我们和新课程一起成长,去迎接小学数学教育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王家明. 影响学生“问题发现”的因素分析[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2.(05)
[2]钱朝霞.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3.(01)
一、科学组建、明确分工
教师首先根据班内的学生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帮互助中不断提升,获得自信;让学习优良的学生更有提高的平台,科学的分组为你教学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对组内成员的分工合作我本着:人人有事做,谁也少不了谁的分工原则。分别设置了作业监督员,纪律监督员,讨论组织者,主要发言人。
小组内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例如:在开展数学活动课“小小商店”时,孩子们相约带来了玩具、书、文具等物品,教室里开张了近十个小商店,有经理、营业员、收银员、顾客……教室里热火朝天但秩序井然。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如果不分组,如果不分好工,全班一起做这样的游戏,局面真不可想象。科学的组建合作小组,每个成员明确任务为我的课堂教学做了好的铺垫,也为学生的学习提高了兴趣、增强了信心。
二、注重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导致小组合作学习不能顺利进行的主要原因就是小组成员不会合作,追其原因往往不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愿望,而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技能。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实施中有意识地加强合作技能的培养。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数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抓住时机,设计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活动,积极探索,对话互动,共同讨论交流,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时,我让每个小组分别测量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和直径,计算师用计算器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主要发言人做好记录;然后小组汇报教师板书。学生观察板书发现共同点:“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都是3倍多一些”。接着小组交换学具再探究验证,讨论为什么会产生误差?引发了学生深入地思考,有的学生说“我们的尺子本身有误差”;有的说“我们测量的绳子拉得不直”;有的说:“绳子环绕圆的周长时,接头处我把握得不很准”……。我把这些原因一一板在黑板上,学生心中的疑问揭开之后,我因势利导,教育学生学会了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用严谨的态度去解决问题的思想,而且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了科学家探索的科学的艰辛历程,引发了学生爱科学,尊重科学的积极情感,这样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继续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互相启发,开拓思维,让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高涨,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让学生在合作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能力,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是合作的关键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也是学生小组合作的组织人。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因此要求教师要认真做好准备,应该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或意外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怕出现混乱的局面;其次,教师面对教学意外时,必须镇静从容,及时引导,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引导措施。
四、注意合作后的交流和评价,提高合作学习的价值
把合作活动原则实施于教学过程,就应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探索发现。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交流、评价也是学生间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在学生交流时,我要求学生尽量清楚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的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其他组的见解,以博采众长。还要注意抓住时机,让学生给每个小组的交流进行了简短的评价,在掌声中,每个小组的成员带着自信、带着微笑回到了座位;这样一个讨论、评价与补充的完善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认真听取别人发言的良好品质,也培养了学生思维逻辑性和总结归纳的习惯,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参与讨论,体验成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把课内外紧紧结合起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增长了数学见识,激发了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教育、思想意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基层的教师,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我们和新课程一起成长,去迎接小学数学教育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王家明. 影响学生“问题发现”的因素分析[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2.(05)
[2]钱朝霞.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