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高中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摭谈
【作者】 朱雪莲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美澳学校
【正文】 研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专题,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它改变了传统教与学的方式,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的层面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地接受转向主动地探究学习。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既是学习实践者,又是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活动安排的制定者,学习结果的创造者。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问题,通过自主的研究、探索活动,在“做”的过程中,“悟”出理解性知识,培养探究技能,探究气质。而将这种学习方式引入思想政治课教学,部分地改变目前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方式,无疑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开放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呢?
一、政治课堂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一)政治学科和研究性学习在内容上都具有综合性、开放性
中学政治学科是一个综合开放的体系,涉及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内容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更新。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也同样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研究课题可以根据学生兴趣和所关注的实际问题选择,政治学科内容是学生涉及比较多的领域之一。两者在内容上的同质性为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相融的教学环境。
(二)政治学科和研究性学习在内容呈现方式上都具有问题性
政治课堂教学常常创设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质疑。学生也常常提出一些与本学科联系紧密的现实问题,例如:加入世贸组织后“狼”果真来了吗?怎样“与狼共舞”?腐败问题为什么大有“愈反愈烈”之势?国有企业股份制能否防范国有资产流失?有些问题是教师难以预料的,并且教材也没有现成答案。研究性学习在内容呈现方式上多以问题式课题出现,学生选择的课题比较多地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国际关系等方面,与政治学科的教学内容联系比较紧密。政治课堂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能及时为学生探究问题提供理论支持,搭建智力平台,同时又拓宽政治学科教学的范围,增强教学的时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政治学科与研究性学习在培养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堂目标,完成这一目标要求课堂不仅是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的学堂,更是人性养育的殿堂。政治课教学历来倡导理论联系实际,而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应具有的那种自主意识、团队精神、科学态度、社会责任感;正是政治学科最终要实现的培养目标。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政治课堂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既培养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课题探究的能力,又提升学生对政治学科学习价值的理性认识。
二、政治课堂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一)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主要载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然而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许多学生要么提不出课题,要么课题太大而无法实施。其实,政治学科及其延伸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的“课题库”。
现行教材内容可读性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我解读,自主学习。当然,自主学习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加以必要的引导。如引导学生打破书本教材编写的限制,以一节或一课内容为背景材料,从宏观上梳理出教材的线索,领悟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框架;从微观上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挖掘反思,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可以是对书本知识理解的困惑;可以是原有认知与书本知识的冲突;可以是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脱离而产生的矛盾例如,学生在学习《生产与消费》时,提出了许多问题:国家鼓励人们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怎么还提倡勤俭节约?为什么对一些高档消费通过征税来控制?消费能够拉动经济发展,国家为什么在一些行业通过一定措施来限制消费(提高购房贷款的利息)
(二)以探究式学习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知识、经验、思考、悟性与灵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教学必须纳入学生的直接经验,教师必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课堂教学实施探究式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以自主能动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能力、习得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一般通过学生提出问题、综合提升探究问题、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而进行。其中,开展讨论探究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课堂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方式。进行讨论探究必须注重以下两方面。
1.充分准备。所确定的讨论问题,要有典型性和层次性,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最好把讨论题目事先告诉学生,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并围绕讨论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处理相关资料(如教师提供资料来源、介绍收集方法等),同时把所获得的资料融入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中加以内化、活化,不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2.深入讨论。课堂讨论既可以以功能性学习小组为单位,一般4至6人为宜,采取就近原则进行交流,然后融入全班性讨论,也可以直接进入全班性讨论、交流或辩论:教师要注重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和谐的学习情境中。例如在复习高一经济生活时,结合热点提出这样的问题:入世五年来,中国企业面临的竞争不断的加大,那么中国企业如何在世界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呢?学生从经营战略、科技进步、产品质量、自主品牌、信誉、服务、市场战略和资源战略、贸易规则等方面进行了讨论,自然在讨论过程中全面掌握了《经济生活》中过关企业经营和对外开放的知识。把枯燥的理论融入到学生生活实际之中,他们感到人人可以畅所欲言,在讨论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获得比较完整、深刻的认识。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既是学习实践者,又是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活动安排的制定者,学习结果的创造者。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问题,通过自主的研究、探索活动,在“做”的过程中,“悟”出理解性知识,培养探究技能,探究气质。而将这种学习方式引入思想政治课教学,部分地改变目前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方式,无疑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开放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呢?
一、政治课堂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一)政治学科和研究性学习在内容上都具有综合性、开放性
中学政治学科是一个综合开放的体系,涉及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内容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更新。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也同样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研究课题可以根据学生兴趣和所关注的实际问题选择,政治学科内容是学生涉及比较多的领域之一。两者在内容上的同质性为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相融的教学环境。
(二)政治学科和研究性学习在内容呈现方式上都具有问题性
政治课堂教学常常创设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质疑。学生也常常提出一些与本学科联系紧密的现实问题,例如:加入世贸组织后“狼”果真来了吗?怎样“与狼共舞”?腐败问题为什么大有“愈反愈烈”之势?国有企业股份制能否防范国有资产流失?有些问题是教师难以预料的,并且教材也没有现成答案。研究性学习在内容呈现方式上多以问题式课题出现,学生选择的课题比较多地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国际关系等方面,与政治学科的教学内容联系比较紧密。政治课堂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能及时为学生探究问题提供理论支持,搭建智力平台,同时又拓宽政治学科教学的范围,增强教学的时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政治学科与研究性学习在培养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堂目标,完成这一目标要求课堂不仅是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的学堂,更是人性养育的殿堂。政治课教学历来倡导理论联系实际,而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应具有的那种自主意识、团队精神、科学态度、社会责任感;正是政治学科最终要实现的培养目标。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政治课堂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既培养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课题探究的能力,又提升学生对政治学科学习价值的理性认识。
二、政治课堂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一)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主要载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然而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许多学生要么提不出课题,要么课题太大而无法实施。其实,政治学科及其延伸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的“课题库”。
现行教材内容可读性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我解读,自主学习。当然,自主学习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加以必要的引导。如引导学生打破书本教材编写的限制,以一节或一课内容为背景材料,从宏观上梳理出教材的线索,领悟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框架;从微观上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挖掘反思,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可以是对书本知识理解的困惑;可以是原有认知与书本知识的冲突;可以是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脱离而产生的矛盾例如,学生在学习《生产与消费》时,提出了许多问题:国家鼓励人们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怎么还提倡勤俭节约?为什么对一些高档消费通过征税来控制?消费能够拉动经济发展,国家为什么在一些行业通过一定措施来限制消费(提高购房贷款的利息)
(二)以探究式学习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知识、经验、思考、悟性与灵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教学必须纳入学生的直接经验,教师必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课堂教学实施探究式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以自主能动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能力、习得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一般通过学生提出问题、综合提升探究问题、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而进行。其中,开展讨论探究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课堂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方式。进行讨论探究必须注重以下两方面。
1.充分准备。所确定的讨论问题,要有典型性和层次性,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最好把讨论题目事先告诉学生,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并围绕讨论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处理相关资料(如教师提供资料来源、介绍收集方法等),同时把所获得的资料融入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中加以内化、活化,不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2.深入讨论。课堂讨论既可以以功能性学习小组为单位,一般4至6人为宜,采取就近原则进行交流,然后融入全班性讨论,也可以直接进入全班性讨论、交流或辩论:教师要注重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和谐的学习情境中。例如在复习高一经济生活时,结合热点提出这样的问题:入世五年来,中国企业面临的竞争不断的加大,那么中国企业如何在世界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呢?学生从经营战略、科技进步、产品质量、自主品牌、信誉、服务、市场战略和资源战略、贸易规则等方面进行了讨论,自然在讨论过程中全面掌握了《经济生活》中过关企业经营和对外开放的知识。把枯燥的理论融入到学生生活实际之中,他们感到人人可以畅所欲言,在讨论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获得比较完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