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阅读重感悟 诗文传心声

【作者】 张文青

【机构】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长留初级中学



【正文】  初中推行新教材正好三年。教了三年新教材,和以前的旧教材相比确实有很大的不同。两厢对比中,我感受颇多。
  新教材有很多特点。它容量大,内容新,牵扯的知识面广,人文性强;对教师的教法要求灵活、多样;更注重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感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确实做到: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变传授知识为培养能力。要做到这些,必须在课堂中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培养其动脑动手能力。通过动笔写作反过来促进其对文本的理解,提高感悟能力。
  今年,在教九年级语文《鼎湖山听泉》一课时,我以读为主,并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课堂上启发学生不断地想象,在诵读和想象中体味作者情感。整篇课文学完后,我让学生试着当堂写一副对联或一首小诗来表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为了抛砖引玉,学生动手写前,我给学生出了一个示例:
  泉水活泼迸跳尽显一副娇态
  水声柔曼雄浑合成一曲交响
  布置完这项作业后,我还担心学生不能完成,没想到结果出人意料。没过几分钟,学生中便有写好的。
  学生甲:鼎湖山中泉声美
  庆云寺内钟声祥
  此对联对仗工整,抓住了文中主要景物的特点。“美”字和“祥”字用得很好。但是,不足之处就是有两个重复的“声”字。我给他指出来后,让他继续修改。后来,他改成:
  鼎湖山中泉声优美
  庆云寺内钟鸣吉祥
  修改后的对联容量增大,避过了用字雷同,音节更和谐,比原来的对联更好。我对这个同学进行了大力表扬。
  学生乙:山间山泉山之美,
  林密滕绕如碧波,
  泉声清晰又清朗,
  我愿清泉永常鸣。
  此首诗抓住了文中描绘的主要景物山、林、泉各自的特点,涵盖丰富、层次清楚。在诗尾表达了原文作者及同学自己的心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情真挚,真乃一手好诗。
  学生丙:青山清泉林木多,
  庆云钟声三百年,
  历史生生永不息,
  保护自然人有责。
  此诗更是站在历史的角度进行抒怀。让读者有一种历史的幽深感,很有些古代诗歌的韵味,也不乏现代社会注重环保的内容。
  有几个同学相继发言后,课堂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连平时不大发言的同学也写出了不错的语句。我及时抓住这一契机,对学生进行赞扬和鼓励。那节课最后是在没有来得及发言的同学的遗憾声中结束了。从此以后,学生的写作欲望大增,语文学习兴趣也得以提高。
  在学了《林中小溪》一文后,我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小溪精神的理解,结合自己人生道路写一首小诗或一副对联。学生们跃跃欲试,兴趣高涨。课外,他们把自己反复修改后的作品拿给我来看。我细心挑选后,将好几个学生的作品在我所带的两个班中进行展示。这些作品赢来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1)林中小溪冲破重重障碍显出无限活力
  都市人群跨越层层困难体现一种顽强
  (2)小溪旅途困难重重深信早晚到大洋
  人生征程坎坎坷坷坚信最终达目标
  (3)为目标奋斗一切
  寓事理我愿追求
  (4)小小溪水奔大洋,
  深知前途困重重,
  坚信自己必到达,
  边唱边和往前冲,
  虽历千险和万苦,
  却然视为等闲般,
  千难万险挡不住,
  最终流入大洋中。
  从所有学生写的诗或对联中看:有的对联写得相当工整,含义深刻;有的诗句虽有些不足,但能看出他们对课文理解的尝试;有的还表达了学生自己对人生些须感悟。更重要的是我从中看出了挖掘学生写作潜能,激发他们写作欲望的重要。
  常常听有些同事抱怨农村学生作文水平太差,大城市的学生语文素养高。从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农村的孩子虽然知识面较窄,写作水平不高,但是只要在教学中能够挖掘出学生的写作潜力,我们农村的孩子同样能写出优秀的作品。我们农村的孩子一点都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