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作者】 曾妙飞
【机构】 新疆石河子第十六中学
【摘要】作为小学基础课程,数学是重要的课程,其具有强的逻辑性,并且涉及的知识点都很抽象,对于身心处于发展的小学生来说,进行学习并掌握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让学生学习用逻辑思维将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使数学学习变得直观和简单。本文就培养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研究,提出一些培养策略。【关键词】 小学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正文】
通常而言,小学生思维活动的重点为形象思维,是学生想象力的显现。小学数学教学主要任务之一即为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教学当中促使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进行分析与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缺乏形象思维教育的体现
(一)不重视形象思维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形象思维教育长期都处于不被重视的状态中,有一些教师甚至把形象思维教育当做一种低级的思维模式,是不符合数学抽象思维特点,对于数学教学没有用处。形象思维的作用是次要的,辅助数学思维的建立,而随着学习的深入,这种思维就没有再被应用的必要。这是对形象思维认识不全的一种看法,形象思维不仅有部分教师所认为的基础性特点,还有重要性特点。形象思维是课堂活力的主导者,没有它,整个数学课堂就会变得枯燥无趣。
(二)不进行形象思维训练。目前,我国教学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学生没有高的创造力。在小学数学学习思维的发展上,创造力是极度匮乏的,究其原因,与教师的教学有很大关系,他们不重视形象性思维的训练。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只注重数学公式,学生单纯的记住公式,遇到题目时就用公式生搬硬套。这样的学习过程,没有有效的形象思维,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不能深入,只是停留在表面。而在日常的教育中,教师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而不进行形象思维的训练。
二、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意义
(一)为数学学习打基础。小学数学是数学教学的起步,这时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打基础。小学生刚接触数学,认知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而这时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是为了解决认知上的局限,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为学生未来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打下好的基础,同时也为逻辑思维的培养提供前提。
(二)提升教学整体质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那么学生就可以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整个课堂的教学和学习效率都得到提升。另外,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一切新事物都充满好奇,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特点,打破传统数学教学的局限,开展科学合理的课外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在实际数学问题中运用形象思维,促使思维模式不断发展。
三、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帮助学习。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需要教师创设一个合理的课堂情境,让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有发展的温床。教师在课堂上创设适合的情境,给学生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敢大胆的提问,提出对问题的看法以及解题的思路。同时,教师要增强学生思维的度,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多种思路解决问题。通过课堂上全方位的培养,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在活跃的气氛中得到发展。
(二)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为想象与表象,表象即是对于以往认知和感觉过的现象,在头脑中形成想象的影像,可借助直观鲜明的形象展示现实,同时也有部分的归纳性。如果不具备表象,也就无法进行形象思维。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尽量将抽象性的数学知识变得“实物化”,使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地进行认知,能够进行实物感触、进行实际操作,在头脑中形成的想象的影像,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应用各种直观形象的教具与图片、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取得客观全面、丰富多彩的表象,提升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例如,教学《圆的认识》课时,可由教师预先展示出在现实生活当中的圆形的实物,例如,地球仪、篮球、足球、瓶盖等,并让学生列出在生活当中的圆形的实物如水杯盖、碗、乒乓球、高尔夫球……,借助真实感知生活当中的实物,让学生对于圆形的物体具有直观形象的认知。立足初步认知,再由教师指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圆形的教学模型,并对照课本,圆作为椭圆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当椭圆自身的离心率与0 相等时,就会使得两个焦点形成重合,形成了一个圆形。并在教学模型上找出两个焦点形成的重合点,通过将实物教学模型与课本知识相互结合,使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实际操作,并在学习当中构建明晰的表象,使得思维趋向于理性化。另外,可在教学当中充分应用现代多媒体课件,与动态的影像视听相互结合,演示出思维发展的趋向,这样可提高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动性,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三)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教师在教学当中通常会忽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课堂教学当中,学生较少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而是听教师进行讲解,这样就造成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对于知识缺乏感性的认知,这也会使学生难以锻炼和提升形象思维能力。科学研究证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学生经过亲自动手实践操作,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经过亲自动手能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获得直观形象的表象。可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并能较为顺利地解决问题。可是由于小学生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如果在教学当中开展动手实践,就可能导致课堂教学秩序产生混乱。鉴于此,教师较少开展动手实践课程。
四、结语
小学时期的数学是最基础的,也是学生学习数学基础的基础,因而在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即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学生一旦形成形象思维能力,就为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常而言,小学生思维活动的重点为形象思维,是学生想象力的显现。小学数学教学主要任务之一即为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教学当中促使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进行分析与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缺乏形象思维教育的体现
(一)不重视形象思维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形象思维教育长期都处于不被重视的状态中,有一些教师甚至把形象思维教育当做一种低级的思维模式,是不符合数学抽象思维特点,对于数学教学没有用处。形象思维的作用是次要的,辅助数学思维的建立,而随着学习的深入,这种思维就没有再被应用的必要。这是对形象思维认识不全的一种看法,形象思维不仅有部分教师所认为的基础性特点,还有重要性特点。形象思维是课堂活力的主导者,没有它,整个数学课堂就会变得枯燥无趣。
(二)不进行形象思维训练。目前,我国教学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学生没有高的创造力。在小学数学学习思维的发展上,创造力是极度匮乏的,究其原因,与教师的教学有很大关系,他们不重视形象性思维的训练。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只注重数学公式,学生单纯的记住公式,遇到题目时就用公式生搬硬套。这样的学习过程,没有有效的形象思维,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不能深入,只是停留在表面。而在日常的教育中,教师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而不进行形象思维的训练。
二、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意义
(一)为数学学习打基础。小学数学是数学教学的起步,这时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打基础。小学生刚接触数学,认知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而这时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是为了解决认知上的局限,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为学生未来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打下好的基础,同时也为逻辑思维的培养提供前提。
(二)提升教学整体质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那么学生就可以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整个课堂的教学和学习效率都得到提升。另外,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一切新事物都充满好奇,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特点,打破传统数学教学的局限,开展科学合理的课外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在实际数学问题中运用形象思维,促使思维模式不断发展。
三、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帮助学习。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需要教师创设一个合理的课堂情境,让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有发展的温床。教师在课堂上创设适合的情境,给学生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敢大胆的提问,提出对问题的看法以及解题的思路。同时,教师要增强学生思维的度,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多种思路解决问题。通过课堂上全方位的培养,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在活跃的气氛中得到发展。
(二)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为想象与表象,表象即是对于以往认知和感觉过的现象,在头脑中形成想象的影像,可借助直观鲜明的形象展示现实,同时也有部分的归纳性。如果不具备表象,也就无法进行形象思维。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尽量将抽象性的数学知识变得“实物化”,使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地进行认知,能够进行实物感触、进行实际操作,在头脑中形成的想象的影像,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应用各种直观形象的教具与图片、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取得客观全面、丰富多彩的表象,提升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例如,教学《圆的认识》课时,可由教师预先展示出在现实生活当中的圆形的实物,例如,地球仪、篮球、足球、瓶盖等,并让学生列出在生活当中的圆形的实物如水杯盖、碗、乒乓球、高尔夫球……,借助真实感知生活当中的实物,让学生对于圆形的物体具有直观形象的认知。立足初步认知,再由教师指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圆形的教学模型,并对照课本,圆作为椭圆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当椭圆自身的离心率与0 相等时,就会使得两个焦点形成重合,形成了一个圆形。并在教学模型上找出两个焦点形成的重合点,通过将实物教学模型与课本知识相互结合,使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实际操作,并在学习当中构建明晰的表象,使得思维趋向于理性化。另外,可在教学当中充分应用现代多媒体课件,与动态的影像视听相互结合,演示出思维发展的趋向,这样可提高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动性,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三)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教师在教学当中通常会忽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课堂教学当中,学生较少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而是听教师进行讲解,这样就造成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对于知识缺乏感性的认知,这也会使学生难以锻炼和提升形象思维能力。科学研究证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学生经过亲自动手实践操作,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经过亲自动手能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获得直观形象的表象。可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并能较为顺利地解决问题。可是由于小学生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如果在教学当中开展动手实践,就可能导致课堂教学秩序产生混乱。鉴于此,教师较少开展动手实践课程。
四、结语
小学时期的数学是最基础的,也是学生学习数学基础的基础,因而在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即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学生一旦形成形象思维能力,就为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