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 方丹丹

【机构】 浙江省浦江县黄宅镇治平中心小学



【正文】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根据学生兴趣的深度、范围和稳定程度等特征,可把认知兴趣的水平分为“初级发展水平”,“比较高级的发展水平”和“高级的发展水平”。因为兴趣是人力求认识事物并力求参与活动的心理倾向。小学生对某事物有了兴趣,就乐于接触,力求认识它、了解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诱发,维持和强化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这样才能有利于发展其个性,培养其创造性,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
  一、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诱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
  无数事实证明:古今中外杰出人才取得成就的原因之一,一般都是对某种知识、某项事物或某处现象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因而乐此不疲,逐渐进入了通往神圣科学王国的大门。如果儿童没有愿望,没有兴趣,就没有积极性去学,那就谈不上有成就去掌握知识。而少年儿童求知欲和好奇心强,求乐心切,争强好胜,因此应采用观摩实物、实验演示、动作表演、游戏比赛、讲述故事、投影演示、录音录像等多种手段诱发学生对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
  例如教学《过桥》一文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在教学“河水漫过了小桥”一句中“漫过”一词时,老师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先在玻璃缸里盛了小半缸水,代表小河;又在离水面一寸左右处架起了一座纸板桥。实验开始了,老师一边往缸里注水,一边说:“下雨了,河水漫漫地涨起来了,渐渐地河水把桥给淹没了。”学生通过看、听、读、想,理解了“漫过”一词的意思。
  通过上述实验演示,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不仅饶有趣味地学习语言文字,而且有助于他们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然而,这种通过多种手段所创设的各种情景,仅在于诱发学生对语文教材中新的内容或有趣的现象发生直接的兴趣;而这种兴趣往往很不稳定,随着对教材的熟悉,情景会消失,兴趣会很快下降。因而这种兴趣仅仅是表面的兴趣,是暂时的,是不能持久的,为此教学中还需要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启发思考,深入探索、维持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
  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把儿童在学习中的发展分为两个水平。一个是现有的发展水平,第二个是“最近发展区”。在第二个条件下,在教师的启发帮助下,再经过集体协作与自己的一番努力,学生就能“完成任务”。因而教师要创造“最近发展区”,让儿童努力思考,在智力的阶段上提高一级。而当学生通过“跳一跳”摘下果子时,就会体验到一种快感,这种快感反过来又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如此,学生通过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获得了知识,掌握了学习规律。这时所表现的兴趣是内在的兴趣,是探索性的,于是兴趣进入了维持阶段。但是,虽然此时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相对稳定,阅读范围较少,具有一般的求知欲,但还不够深入。对语文有意识学习的内部动机还没有强烈到不需要外部刺激的程度,往往还需要师长督促检查等。为此,还要强化这种学习兴趣。
  三、由课内到课外,由此及彼,强化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
  赞可夫认为,一个七岁的儿童,每天在家里、街道上、学生之间听到的事物就非常多,非常丰富,他们常常谈论的都已经涉及到现代社会生活科技进步中的许多东西。这一说法完全符合我国学生的生活实际。因而配合语文学科的学习,带领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不仅认识身旁的事物,还可以了解许多身边没有的东西,以扩大他们的眼界,充分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这对于强化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学习《刘胡兰》一文中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一句时,学生仅能理解“死的光荣”一语的深刻含义,而对于“生的伟大”一语无从感知,因而老师结合语文的学习,组织学生阅读《刘胡兰》一书。让学生从刘胡兰生平的更多事迹中,懂得“生的伟大”一语的深刻含义……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时,凡遇到生字就通过查字典去自学。这样不仅提高了查字典的能力,增强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且更加丰富了知识。
  像这样由课内到课外,由此及彼,学生兴趣广泛,不仅表现在课堂上,也表现在课堂外。例如班上有一位学生家长曾反映:有一次,孩子居然高兴地喊起来:“噢,我又可以看书了!”还有更多的孩子反映:晚上,妈妈不让我看书,我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书;我上厕所时也带书去看……有的孩子自觉模仿课文写作文;有的孩子在大雾天观察雾中的景物,写观察日记;有的孩子读作文习作“小白兔”,他自己练笔写“小猫”、“小狗”等。这一些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强化了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总之,儿童认识兴趣的各级水平,在现实中并不是明显划分,往往是互相渗透,互相伴随,又互相转化的。教师必须善于依据教材的特点,学生语言实际,语文教学的原则,从诱发学习兴趣,到维持学习兴趣,到强化学习兴趣,使学习兴趣向纵向发展,从而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