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技巧
【作者】 肖 明
【机构】 四川省宣汉中学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平等、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为今后坚持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正文】
高中体育课中的自主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从过去被动执行教师的教学计划转变为主动完成教学目标,从而增强责任感,树立自尊和自信。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是个体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然而,许多教师不知怎样运用,往往过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淡化运动技能的教学。让学生喜欢学什么就学什么,爱怎么学就怎么学,一切知识和技能都让学生自己学,这是放弃教师的教育职能,是不符合学生长远需要的。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一、培养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兴趣是学习积极性的源泉,而教师是学生兴趣的指南。学生在有兴趣的状态下学习和在沮丧厌恶的状态下学习,效果是极为不同的。兴趣促成动机,动机支配需要的行为,因而,兴趣的强度决定行为的结果,有了积极的学习兴趣,人的神经、情感领域也就无意识地产生了动力,而且这种兴趣保持的时间相对较长。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想培养学生的兴趣必须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建立一种“技术、竞赛、游戏”融为一体的体育教学方法。一般来说,每学期新开学第一节体育课的内容是室内理论课。为了把第一印象留给学生,教师都要做好充分准备,包括体态大方、精神饱满、教学内容全面准确精练。为使学生认识到体育是生活的一部分,学生还要经常参加社会团体组织的各项比赛或组织工作,使学生对体育产生一种倾向性情感,油然而生的学习兴趣溶于其中。针对学生好奇、好动、求知欲强,对新的动作很感兴趣,对单调、枯燥无味、重复的动作比较厌恶,在组织教学上,应抓住重点,教法灵活多样,做到严而不拘、活而不乱。人的本性是爱动的,一般来说自幼就爱“玩”。那么从小培养学生爱“玩”、会“玩”的习惯,加以正确引导,其成效也就愈大。大多数学生是喜爱体育课的,但他们的兴趣有时遭到了扼杀,使其体育意识也随之淡漠。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快乐还给学生,这种快乐是其它课程无法给与的。学生一旦感受到体育带来的喜悦,终身体育意识的种子就会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二、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学生眼中教师是榜样,是典范,学生从内心深处对教师就有崇拜的成份。如果教师居高临下地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感到压抑,甚至紧张,惧怕的心理会始终相伴。教师要由教学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激发者、组织者,使师生成为学习、探究、发展的伙伴,营造民主、宽容的课堂气氛。能和教师同练同乐,学生会很兴奋,能够自主地学习,大胆地做动作,仔细地观察示范,探究地尝试,坦诚地研讨;能使学生的潜能和智慧充分发挥,尽力展示自己的才华。这种共同参与、协作式教学,不但教师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学习也会行之有效。
既注重学习过程,又注重学习结果。过去由于评价手段的单一,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以学没学会,技术动作合乎规格与否来衡量学生的好与坏。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损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忽视了学生作为个体,有自我观念,有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追求和个性等主观意识。所以,教师要由注重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转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目标的确立和设计。结合自己的学法,参与学习内容的选择,善于自己设计评价指标,要乐于自己设计能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点的练习。只有自己选择和确定的内容才是最好和最有效的,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设计,才能使学生产生主观能动性,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三、养成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习惯。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四、激发活力,培养自我锻炼的能力。“体育与健康”新课标提出:“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体验锻炼身体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关心、意欲、态度和兴趣,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使其拥有健康的体魄。”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教师除了扎实地搞好课堂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这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意识、习惯和能力的手段。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也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帮助他们了解当今体坛新动向、新发展。其实学生很关心体坛变化,甚至连明星的生活习惯都了如指掌,因此我们可以和学生聊聊此类话题,如体育明星刘翔、姚明、郭晶晶等人物成长的故事,生活中的小事等,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关注,使学生由崇拜到向往,由向往到行动,并提供机会让学生参加各项体育比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锻炼的自觉性。体育教学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在独立锻炼过程中自我调控的能力,如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要主动积极地锻炼,从而使自我锻炼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
五、创造情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探究行为是青少年学生一种常见的表现。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发展的潜能,确定适当的探究问题。如在教前后滚翻时,当学生们在练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我们在练习前后滚翻时,有的同学翻不正,有的同学翻后起不来,这是为什么?”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边练边想,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对滚翻动作的特征进行探究归纳,逐步懂得了手的位置,头背依次着地,屈膝团身等技术关键与自己技术之间的关系,并逐渐改进了动作。在思考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练习热情空前高涨,学习效果非常好。在教学中,教材内容不再是直接交待问题的形式,而是更多地提供一些问题情境,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时间和空间等条件,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去自主解决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个性发展所需要的知识。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平等、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为今后坚持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中体育课中的自主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从过去被动执行教师的教学计划转变为主动完成教学目标,从而增强责任感,树立自尊和自信。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是个体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然而,许多教师不知怎样运用,往往过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淡化运动技能的教学。让学生喜欢学什么就学什么,爱怎么学就怎么学,一切知识和技能都让学生自己学,这是放弃教师的教育职能,是不符合学生长远需要的。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一、培养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兴趣是学习积极性的源泉,而教师是学生兴趣的指南。学生在有兴趣的状态下学习和在沮丧厌恶的状态下学习,效果是极为不同的。兴趣促成动机,动机支配需要的行为,因而,兴趣的强度决定行为的结果,有了积极的学习兴趣,人的神经、情感领域也就无意识地产生了动力,而且这种兴趣保持的时间相对较长。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想培养学生的兴趣必须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建立一种“技术、竞赛、游戏”融为一体的体育教学方法。一般来说,每学期新开学第一节体育课的内容是室内理论课。为了把第一印象留给学生,教师都要做好充分准备,包括体态大方、精神饱满、教学内容全面准确精练。为使学生认识到体育是生活的一部分,学生还要经常参加社会团体组织的各项比赛或组织工作,使学生对体育产生一种倾向性情感,油然而生的学习兴趣溶于其中。针对学生好奇、好动、求知欲强,对新的动作很感兴趣,对单调、枯燥无味、重复的动作比较厌恶,在组织教学上,应抓住重点,教法灵活多样,做到严而不拘、活而不乱。人的本性是爱动的,一般来说自幼就爱“玩”。那么从小培养学生爱“玩”、会“玩”的习惯,加以正确引导,其成效也就愈大。大多数学生是喜爱体育课的,但他们的兴趣有时遭到了扼杀,使其体育意识也随之淡漠。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快乐还给学生,这种快乐是其它课程无法给与的。学生一旦感受到体育带来的喜悦,终身体育意识的种子就会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二、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学生眼中教师是榜样,是典范,学生从内心深处对教师就有崇拜的成份。如果教师居高临下地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感到压抑,甚至紧张,惧怕的心理会始终相伴。教师要由教学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激发者、组织者,使师生成为学习、探究、发展的伙伴,营造民主、宽容的课堂气氛。能和教师同练同乐,学生会很兴奋,能够自主地学习,大胆地做动作,仔细地观察示范,探究地尝试,坦诚地研讨;能使学生的潜能和智慧充分发挥,尽力展示自己的才华。这种共同参与、协作式教学,不但教师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学习也会行之有效。
既注重学习过程,又注重学习结果。过去由于评价手段的单一,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以学没学会,技术动作合乎规格与否来衡量学生的好与坏。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损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忽视了学生作为个体,有自我观念,有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追求和个性等主观意识。所以,教师要由注重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转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目标的确立和设计。结合自己的学法,参与学习内容的选择,善于自己设计评价指标,要乐于自己设计能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点的练习。只有自己选择和确定的内容才是最好和最有效的,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设计,才能使学生产生主观能动性,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三、养成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习惯。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四、激发活力,培养自我锻炼的能力。“体育与健康”新课标提出:“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体验锻炼身体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关心、意欲、态度和兴趣,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使其拥有健康的体魄。”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教师除了扎实地搞好课堂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这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意识、习惯和能力的手段。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也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帮助他们了解当今体坛新动向、新发展。其实学生很关心体坛变化,甚至连明星的生活习惯都了如指掌,因此我们可以和学生聊聊此类话题,如体育明星刘翔、姚明、郭晶晶等人物成长的故事,生活中的小事等,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关注,使学生由崇拜到向往,由向往到行动,并提供机会让学生参加各项体育比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锻炼的自觉性。体育教学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在独立锻炼过程中自我调控的能力,如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要主动积极地锻炼,从而使自我锻炼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
五、创造情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探究行为是青少年学生一种常见的表现。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发展的潜能,确定适当的探究问题。如在教前后滚翻时,当学生们在练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我们在练习前后滚翻时,有的同学翻不正,有的同学翻后起不来,这是为什么?”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边练边想,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对滚翻动作的特征进行探究归纳,逐步懂得了手的位置,头背依次着地,屈膝团身等技术关键与自己技术之间的关系,并逐渐改进了动作。在思考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练习热情空前高涨,学习效果非常好。在教学中,教材内容不再是直接交待问题的形式,而是更多地提供一些问题情境,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时间和空间等条件,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去自主解决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个性发展所需要的知识。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平等、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为今后坚持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