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对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探究
【作者】 吕文强
【机构】 山东省平度市同和街道办事处朝阳中学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类意识形态不断涌现,呈现泥沙俱下的局面,对社会各类人群,特别是青少年造成极大的冲击,亟须通过有效的思想引导,实现学生道德水准的提升,进而自觉抵御不良思潮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以此为目标,教育部门对初中起始阶段的《思想品德》教材进行改版,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实现德育教材的更新,其内容和形式更加贴合社会现状,能够起到更好的教学指导作用。教材的改变必然对教学模式产生极大的影响,亟须通过对教学模式的探究,实现教材与教学模式的相契合。就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展开探究。【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重新;思考
【正文】
一、注重课堂对话,提高课堂开放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道德教育引领的方向,初中生已有一定的道德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如果我们的教学缺乏鲜活事例的支撑,用枯燥抽象的道理,以及简单的说服教育,对他们会缺乏吸引力,也难以起到引领作用。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以学生生活中真实的困惑、矛盾、冲突为突破口,从“道理”的教授转向“道路”的探寻,通过对话的方式吸引并激发学生 课堂参与、课堂互动的生命热情。深入交流、主动表达、互相倾听、彼此分享、自我反思、相互质疑等是课堂对话的主要行为,这样的对话是真实的、能够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学生敞开自己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更好地引领学生的价值方向。从吸引、激发到对话、指引,是引领学生精神成长与思想提升的一条重要路径,这既是教材编写的追求,也应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追求。课堂上的自我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应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
二、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活生生的群体。这个群体中,既有孩子通过教育成为社会精英,国之栋梁,也有很多孩子极有可能成为社会普通一员,那么我们教材的编排是否都有兼顾?新改编的教材注意了这一点。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教育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一定的法律意识,显而易见,义务教育教材把“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教师要用好教材的“脚手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综合课程强调情感态度、行动能力和知识认知都是学习,它们的学习是有机地融整在一起的,这种综合要求道德与法治教育特别强调学习的过程性和实践性,强调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部投入。实践学习、过程体验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因此,活动构成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教材设计的栏目为教学?活动过程的顺利展开搭建了很好的脚手架。
三、让对话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及盲区精心设计问题。问题本身体现了教师对活动材料及正文思考的路径和引领方向,好的问题为课堂对话提供了空间,可触发对话的展开。当学生对教材中所设计的提问感到困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自己的理解,对提问进行分解和转化;设计问题时,要有针对性,有思维含量,避免大而空泛的提问;对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现象、观念等要从新的角度提问,引发学生对熟悉现象或问题的反思;对一件事情可以多角度提问,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复杂性,能够全面、辩证地认识问题;教师要营造安全、开放的课堂氛围。真正的对话,是蕴含教育性的相互倾听和言说,它需要师生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价值的分享。它不仅表现为提问与回答,还表现为交流与探讨、独白与倾听、欣赏与评价。对话的课堂要有安全、开放的氛围,这种氛围的形成教师起着关键性作用。师生对话的前提是双方的互信,当教师习惯于“扮演”一个权威的角色,学生就会与教师产生距离,而教师平等、接纳的态度,会让学生更乐于敞开自己,不需要迎合,也不需要掩饰和伪装。学生的信任不能靠强求得到,教师只有展示真实的自己,真正走近学生的精神世界,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
四、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理解和尊重差异。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一个独特的“人”?存在,重视和尊重其价值。课堂上,学生不是嗷嗷待哺的雏鸟,也不是等待驯服的小兽,而是独立、有主见、有力量的人,教师要相信学生心灵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激发出这种能量,引领他们的成长。教师坚持核心价值观的正面引导,并不意味着要学生给出标准统一的答案,而是理解并尊重学生的差异。课堂的对话不是为了消除差异,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珍视差异。观点的不同正说明问题的复杂性,说明有对话的必要与可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以开放的态度来看待和评价学生身上所发生的事情,不受先入之见、偏见或预期的影响,不追求标准答案,不急于求成,也不简单否定学生一些“出格”的言行;相反,要鼓励和允许学生质疑,看到背后教育的契机。这要求教师在坚持核心价值观引领的同时,具有多元视角,能够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参照点和各种方法,尊重不同意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为继续学习留有空间。
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众所周之,课堂教学依然是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也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老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激活课堂,还课堂与学生,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主体意识。
六、建立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建立一套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但反观当前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评价,我们发现,还存在很多的不足。首先是对学生的评价。现代教学评价强调要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而越来越多的人也赞成这一观点,我们本应提供给学生经过甄别的、有用的、强大信息,但事实是我们从未考虑过,只是考分高低的甄别。其次是对教师的评价。大多数学校都要求教师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是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显然,这种评价要求,体现着一种人文关怀,注重教师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是变更后的初中德育教材,要想发挥新教材的优势就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和探究,形成科学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与教材的高度匹配,从而发挥教材的应有作用,提高初中阶段的德育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温栓柱.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模式[J].现代教育科学,2012(8):58.
[2]姚高翔,江颉.主体性视角下思想政治课“双基地”实践教学模式的现实困境及对策[J].求知导刊,2016(12):19-20.
[3]宋伟.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几条途径:思想品德课的视角[J].当代教育科学,2011(22):49-50.
[4]李红梅.思想品德教育功能发挥的有效途径:以系统论的视角[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24):36-38.
一、注重课堂对话,提高课堂开放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道德教育引领的方向,初中生已有一定的道德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如果我们的教学缺乏鲜活事例的支撑,用枯燥抽象的道理,以及简单的说服教育,对他们会缺乏吸引力,也难以起到引领作用。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以学生生活中真实的困惑、矛盾、冲突为突破口,从“道理”的教授转向“道路”的探寻,通过对话的方式吸引并激发学生 课堂参与、课堂互动的生命热情。深入交流、主动表达、互相倾听、彼此分享、自我反思、相互质疑等是课堂对话的主要行为,这样的对话是真实的、能够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学生敞开自己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更好地引领学生的价值方向。从吸引、激发到对话、指引,是引领学生精神成长与思想提升的一条重要路径,这既是教材编写的追求,也应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追求。课堂上的自我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应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
二、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活生生的群体。这个群体中,既有孩子通过教育成为社会精英,国之栋梁,也有很多孩子极有可能成为社会普通一员,那么我们教材的编排是否都有兼顾?新改编的教材注意了这一点。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教育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一定的法律意识,显而易见,义务教育教材把“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教师要用好教材的“脚手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综合课程强调情感态度、行动能力和知识认知都是学习,它们的学习是有机地融整在一起的,这种综合要求道德与法治教育特别强调学习的过程性和实践性,强调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部投入。实践学习、过程体验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因此,活动构成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教材设计的栏目为教学?活动过程的顺利展开搭建了很好的脚手架。
三、让对话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及盲区精心设计问题。问题本身体现了教师对活动材料及正文思考的路径和引领方向,好的问题为课堂对话提供了空间,可触发对话的展开。当学生对教材中所设计的提问感到困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自己的理解,对提问进行分解和转化;设计问题时,要有针对性,有思维含量,避免大而空泛的提问;对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现象、观念等要从新的角度提问,引发学生对熟悉现象或问题的反思;对一件事情可以多角度提问,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复杂性,能够全面、辩证地认识问题;教师要营造安全、开放的课堂氛围。真正的对话,是蕴含教育性的相互倾听和言说,它需要师生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价值的分享。它不仅表现为提问与回答,还表现为交流与探讨、独白与倾听、欣赏与评价。对话的课堂要有安全、开放的氛围,这种氛围的形成教师起着关键性作用。师生对话的前提是双方的互信,当教师习惯于“扮演”一个权威的角色,学生就会与教师产生距离,而教师平等、接纳的态度,会让学生更乐于敞开自己,不需要迎合,也不需要掩饰和伪装。学生的信任不能靠强求得到,教师只有展示真实的自己,真正走近学生的精神世界,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
四、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理解和尊重差异。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一个独特的“人”?存在,重视和尊重其价值。课堂上,学生不是嗷嗷待哺的雏鸟,也不是等待驯服的小兽,而是独立、有主见、有力量的人,教师要相信学生心灵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激发出这种能量,引领他们的成长。教师坚持核心价值观的正面引导,并不意味着要学生给出标准统一的答案,而是理解并尊重学生的差异。课堂的对话不是为了消除差异,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珍视差异。观点的不同正说明问题的复杂性,说明有对话的必要与可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以开放的态度来看待和评价学生身上所发生的事情,不受先入之见、偏见或预期的影响,不追求标准答案,不急于求成,也不简单否定学生一些“出格”的言行;相反,要鼓励和允许学生质疑,看到背后教育的契机。这要求教师在坚持核心价值观引领的同时,具有多元视角,能够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参照点和各种方法,尊重不同意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为继续学习留有空间。
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众所周之,课堂教学依然是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也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老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激活课堂,还课堂与学生,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主体意识。
六、建立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建立一套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但反观当前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评价,我们发现,还存在很多的不足。首先是对学生的评价。现代教学评价强调要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而越来越多的人也赞成这一观点,我们本应提供给学生经过甄别的、有用的、强大信息,但事实是我们从未考虑过,只是考分高低的甄别。其次是对教师的评价。大多数学校都要求教师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是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显然,这种评价要求,体现着一种人文关怀,注重教师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是变更后的初中德育教材,要想发挥新教材的优势就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和探究,形成科学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与教材的高度匹配,从而发挥教材的应有作用,提高初中阶段的德育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温栓柱.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模式[J].现代教育科学,2012(8):58.
[2]姚高翔,江颉.主体性视角下思想政治课“双基地”实践教学模式的现实困境及对策[J].求知导刊,2016(12):19-20.
[3]宋伟.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几条途径:思想品德课的视角[J].当代教育科学,2011(22):49-50.
[4]李红梅.思想品德教育功能发挥的有效途径:以系统论的视角[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24):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