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试论提高《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 王福基

【机构】 山东省莱西市院上镇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品德课程特别强调了学生的社会化培养,强调了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走到社会中去观察、聆听、体会周围的一切。当学生对社会有了更多地的理解和认识之后,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融入更多有针对性地教育思想,促进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化发展。品德课的内容来自生活、来自社会。因此,我们课堂可以扩大,内容可以延伸,学生主人的地位可以提升,也就是说教材可以活学活用,组织学生走进现实生活、走入社会,在现实体悟中实现课程的内化。学生的生活情景、生活场景、以及生活感受可谓丰富多样,如果在课堂上再现出来,学生肯定会情趣盎然,再次得到与生活的亲密接触,体验、感悟,进一步明确生活中所蕴含的做人道理。
【关键词】提高;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有效性
【正文】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就是这种新型的活动课程,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分辨是非,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知,从而成为学生道德形成之路上的奠基石。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是教师组织活动的主要依据。由于该课程是一门开放的、强调儿童个性、学校和地方特色的课程,因此,与典型学科课程的教科书明显不同的是,教材为教师因地制宜地创造和开发富有特色的本地区、学校和班级的课程留有一定的空间;同时,教科书的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化使它不在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而是成为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因此,在使用教材时,一定要改变以往“教材为中心”的教材观,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材进行细致的研究和计划,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儿童的发展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或看图讲解。在保证实现基本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可对教育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使儿童在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教育活动中各个方面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发适宜当地的课程内容,本课程的资源是多种多样的,儿童生活周围的人和物、家庭、学校、社区、自然、环境设施、人文景观以及儿童生活中的体验、经验、发现等等,各种节目、文化活动、重大事件、民俗活动等等均可视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也就是说从儿童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发掘出课程的宝贵资源。
  二、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实践
  在教学中,我除了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外,还根据本课程的特征,放飞学生,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实践,在生活中学习。让教育与学校、社会、家庭之中,让品质在老师、学生、家长的互动中形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温暖的家》“我长大了”主题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认识自己的成长过程,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养育恩情。我课前让学生搜集自己的出生证,纪念品,照片以及婴儿时的小件物品。并在课上开展了“小小展示台”(我来介绍我自己)的活动。学生们一个个兴致勃勃地拿出准备好的照片、精美的出生纪念品和小时候穿过的小衣物……我以“猜猜这是谁”的方式请出猜中的同学继续自我介绍。看到孩子们儿时一张张天真、童稚、有趣的照片真让人忍俊不禁,猜起照片上的人还真要费些周折,因为身体上的变化太大了!一脸秀气的小娃娃竟是如今壮得像小牛犊的;而头无毫发,小脸胖乎乎的,一幅男生像的宝宝今天竟是竖着小辫亭亭玉立的女孩。同学们在惊诧和欢笑中了解了自己的成长过程,看到自己身体上的变化的同时意识到自己在知识,能力上的提高,进而懂得了长大了要更加懂事了,要懂得感激父母的养育,并表示以力所能及的自理和家务劳动来分担父母的劳动。在“和春风一起玩”的活动中,我启发学生在自己设计并制作了一些与春风一起玩的玩具,然后一起到户外去玩。在操场上有的学生举起双臂,迎着春风把小巧的飞机抛向远方;有的学生拿着五彩的风车顶着春风跑向前方;有的学生单臂一挥将圆圆的飞碟抛向天空;有的学生蹲在地上,观察滚龙的移动轨迹;有的学生牵动线轴,试图让风筝飞上空中……后来,又引导学生按玩具种类分组进行比赛,接着启发学生还可怎样玩?回到教室,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在与春风一起玩时有什么发现,有的学说:“我发现小飞机顺着风飞时,在空中飞得时间长。”有的学生说:“我发现风车上的图钉如果按得太紧,转不动。”有的学生说:“我把滚龙放在地上,有风时它滚得快,没有风时它不动。”有的学生说:“我的风筝没有风飞不上天。”好玩,好动,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们玩得这么忘情,感受岂能不深;玩法这么独到,感受岂能相同。生活是色彩斑斓的,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视角和他们一起去体验、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究,才能使他们愉快的、有创意的生活。
  三、来源生活,回归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出发,又回归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当中去的,既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本着这样一个理念,才能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与教学。其实品德与生活课,是教授这门课程老师的一块很好的发挥阵地,不仅是创新的教学模式,还是务实的教育效果,更是回归生活的真实体现。在品德与生活的继续改革中,我们也要跟紧脚步,去感受学生的生活,回归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的生活。生活就是教材,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要尊重儿童们的天性,要尊重他们的自然生活,不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束缚。儿童是一道风景,老师是陪衬。所以说,在品德与生活课程实施过程当中,必须去挖掘生活的意义、生活的价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鸟的世界是树林,教育的世界是整个社会生活。”《品德与生活》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学时,我们应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走近生活,从而引导学生去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形成良好的品德。
  学生知识的获得单靠教师的灌输和学习书本上的东西是不够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应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无边无际的知识世界中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并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儿童在生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如教学《春天里的发现》时,我首先带领学生亲自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的美,把学生引到课本以外的生活世界中去。其次,通过学生亲自体验春天、观察春天,让学生了解春天“不仅美而且是个充满生机的季节”,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在大自然中的乐趣。最后,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寻找、体验感受到的春天,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和春天玩。在玩中,学生真正感受到春天带给他们的快乐,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因此,内心深处就有了一种想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总而言之《品德与生活》是一门对小学生进行启蒙思想教育的课程。它以浅显的社会公德、生活常识为基本内容;以教育学生初步养成诚实、勇敢、勤劳、节俭等品德和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等行为习惯为主要目的。由于学生年龄及心理正处于成长和发育时期,因此,教师要完成基本教学内容,实现主要教学目的,就必须在课堂教学时,认真钻研教材,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研究教学方法,努力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指导学生学习,进行实际有效的教学,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几点... 《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导作用的体现 《黑龙江教育》2002年05期
  [3]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 《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