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 王晶晶

【机构】 新疆巴州和静县高级中学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丰富了教学内容、创新了教学模式,给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在这种情况下,有效地讲多媒体技术运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美化了文本,扩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同时也弥补了教师自身的不足,并且很好的完善了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对课堂产生审美情感,使他们获得美的陶冶,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处在美的环境中,产生良性循环,增加学生学习的活力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想象力。
【关键词】多媒体;高中语文;应用
【正文】
  多媒体,顾名思义,就是多种传媒手段的综合运用。通过文字、图像、画面、声音、动画的综合运用,展示一幅立体的全方位的形象,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可见的形象,这是多媒体技术的一个主要特征。同时因为它具有的可视性、可听性、直观性的优点,而被引进课堂,这无疑使语文教学走进了一个新时代,语文教学也步入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1.实现资源共享。
  强调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和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逻辑必然。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音像、网络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多媒体技术给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互联网上的许多素材诸如与课文有关的图片,背景音乐、文字材料等等都可以作为制作课件的零件。例如,学习《祝福》、《林黛玉进贾府》等课文,事先,我们可以利用网上的电影资源,将这两部电影的有关片断插入到Powerpoint当中,在讲课文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影片;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布置课题,例如,学习《雷雨》时,先让学生自己在网上查找有关资料,撰写关于主要人物性格的论文,一则扩大学生的视野,二则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总之,网络资源拓宽了语文学习的途径,拓展了语文学习的时空,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外延。“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只要是与语文教学有关的资料,我们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 
  2.在古诗文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可起到较好的铺垫、造势、渲染或引领作用。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普通话标准且富有感情的课文朗读,让学生边看边听,当学生的情弦被拨动起来后,对课文具体而真切的美感和体验便油然而生了。如教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首先让学生在古筝曲优美的旋律中反复的诵读,整体感知本词的独特魅力。然后在老师初步的引导理解后,再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镜头,在“滚滚长江东逝水”的画面中引领学生走进“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意境,在“浪花淘尽英雄”的歌声中引导学生想象周郎的英姿勃发。这样能就唤起学生的美感,学生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容易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词人的内在情怀。
  3.运用多媒体手段,与常规手段相比较,多媒体可以加大课时的容量,增大教学密度,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手段一般情况是靠“一本教材,一枝粉笔,一张嘴巴”,在课堂上进行重复而繁重的传授知识的表演,这使教师的讲授不仅吃力,而且往往词不达意,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也必然导致文化教学中信息量的不足,更为严重的是,许多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及彼此间的密切关系不能得到展现。比如教学《胡同文化》,光是靠教师一张嘴讲,学生是难以理解“文化”这两字的精髓。而借助互联网,我们可以查找有关“文化”的一些图片、文字等资料,在网上我们可以查找出诸如“中国文化的起源”、“中国文化的特点”、“民族和民俗”、“传统建筑”、“古代科技成就”、“民族工艺”、“文物”等方面的内容,然后再借助互联网查找有关北京胡同的资料,这样把这众多的内容放在一堂课内教学,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全方面地了解文化,了解北京胡同,了解北京的胡同文化这些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再比如唐诗,其数量之众,作者面之广,风格流派之多,体裁样式之全及影响之大,均堪称空前,如此丰富的内容,教师是很难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完成教学的,而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把唐诗的题材、风格流派、体裁等按照初、盛、中、晚这四个发展时期制作成幻灯片,配以音乐进行播放,这样就可以大大地缩短教学的时间,扩大课堂容量。
  4、提高学生的中华文化素质和修养,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突出人文精神 
  语文学科承担着传播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历史任务,中学语文教材中编排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足以说明这一点。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以文章为载体,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渊源和文化传统,使他们具备中国文化的基本常识,使他们能够理解、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以及外在的表现形式,以此提高学生的中华文化素质和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人文精神,使学生在学科学习当中,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得到中国文化的熏染。这一点恰恰是传统语文教学手段忽视和难以传播的。多媒体可以用精美的界面、典雅的音乐营造出良好的浓郁的中国文化的氛围,创造良好的气氛,这是传统语文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如教学《雨霖铃》时,我就启发学生联想自己送朋友时的心情、场景来理解词人送别时的心态、动作,这样,学生就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把自己和词人联系在一起,在心中出现一幅送别的画面,然后用多媒体展示自己理解的送别的画面,相同的心情让学生很容易就产生了共鸣。
  所以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创造力,意义无疑是深远的。 
  5、便于设计生动有趣的练习,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传统语文教学,教师布置作业,往往只能布置一些书面或口头作业,缺乏感情色彩和趣味性,而多媒体课件能为我们提供大量简单而又妙趣横生的练习环境,为我们的练习题带来一个多彩的世界,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效果。譬如选择题的设计可以配合声响,学生每选一个答案,我们可以将这个答案用鼠标拖到题干中,如果正确,则出现“真棒”的声音,如果错误,则出现“加油啊“的声音。这们设计,将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大大激发学生复习巩固的兴趣,提高课堂质量。
  总之,我们将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腕,适时地用,恰当地用,任何时分都不能以辅代主,替代文本阅读,替代教师解说,替代课堂交流,替代学生讨论,让多媒体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有机整合,充沛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有效进步课堂教学效率,深化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变革和开展。
  参考文献:
  [1]王金卫;对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反思[J];中小学电教;2012年04期
  [2]吴探照;浅谈多媒体辅助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教育学文摘》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