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实施

【作者】 杨巧真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四中学

【摘要】高中数学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教学将生活情景数学化,将数学知识生活化,符合新理念。通过结合生活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动手实践的活动性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数学故事创造生动的情境和师生互动交流构建数学情境等四种方式在数学课堂上实施情境教学,对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很有意义。
【关键词】高中数学;情境教学;学生主体
【正文】
  一、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就目前高中数学教学现状而言,学生在数学上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很多,这从学生周末、节假日的课外辅导以数学为主就可看出,然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投入和产出的落差导致学生学习数学时情绪低落、劳时伤神,尤其以女生的表现特别明显。而数学教师也感觉压力大、负担重,甚至会有“恨铁不成钢”的焦灼感。产生这些尴尬现象的原因与高考压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无须讳言的。
  然而,教育观念、教学理念上的误差也有一定的关系。在考试压力下的题海战术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与数学环境之间的互动,学生与数学之间缺乏情感,只是被动地在使用背过的、学过的公式、定理解答出一个答案,而数学学习的实质需要学生与数学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二、情境教学的含义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人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基于情境教学能够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它包括“情”与“境”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情”指的是情感,师生之间、学生和学习对象之间有着充分的情绪互动,带有感情的积极投入学习过程中。“境”指的是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创设相应具体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情绪的优化的环境,这种环境中的教学活动处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那么如何结合数学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情境教学模式?
  本文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和近几年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探索,谈谈情境教学的一些具体方式。
  三、情境教学的具体方式
  1、利用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神秘难懂,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数学教学脱离实际生活,原本充满趣味性、应用性的数学内容演变成与学生生活情境无关的、干巴巴的数字组合。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形成了一种模仿和套用课本上的公理、定理、公式的状态,缺乏主动的思考与探索。而在教学中引入问题情境,利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素材创设学习情境,设置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悬念,使学生感受到问题的真实存在,并进入解决问题的思考状态,结合生活素材设置的问题具有情感性、探究性。
  比如,在学习一次函数时,教师联系学生春游的经历,创设了如下情境:班级春游时找旅行社买票,每个旅行社给出的优惠都是不同的,A旅行社的规定是:10张以下的票都打8折;10张以上的票,其中10张是全价,剩下的票打5折;B旅行社的规定是:全部打7.5折,问我们班应该选择A旅行社还是B旅行社去买票?一下子出现这么多数字,有些同学没能反应过来。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引导学生,假设一张票原价是20元,我们班同学(50个人)全部都参加,那么按照A,B旅行社的规定,我们班该各付多少钱?将问题分解成两个具体的小问题,同学很快列出式子,并得出答案。A:20×10+0.5×20×(50-10)=600;B:20×0.75×50=750。在有了具体例子后,教师抛出问题“这几个数据中,什么是未知的”,进一步引导学生将式子中的20与50替换成未知数和y,列出式子.A:10x+0.5x(Y-10);B:0.75xy。
  通过这种联系的方式,将抽象的式子变为具体的例子,然后再置换成抽象的式子。问题还未结束,学生很容易忽略这两个式子是针对10以上的团体,那么10人以下呢?此时教师用问句的方式提醒同学是否解答已经结束。在引导下,学生对问题的参与性就大大提高。
  2、利用数学活动创设活动性情境
  数学教师可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创设活动情景,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嘴,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比如:学习排列组合时,可引入排队的小游戏或者摸球的活动,让学生更清楚地体会到,排列分顺序排列和不分顺序排列两种算法。在学习圆、椭圆形状时,可以教学生动手用简单的工具画椭圆,通过手动,引导学生对椭圆给出自己的定义。
  实践是建立主体和客体之间情感的有效手段,通过小制作、小游戏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放松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对抽象知识的加工。
  3、利用多媒体技术、数学故事创造生动的情境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抽象问题直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处理效果。数学故事生动的故事情节加上贯穿在其中的数学原理,让学生感悟数学应用的真实性。这两种途径都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情境,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了一个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比如:通过信息技术的音像效果可将抽象的几何图形立体化,在讲授等比数列时可引入经典的“国王赏麦子”的故事,在讲授三角形相似时,可引出古代哲学家泰勒斯通过侧影子算出埃及金字塔高度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其背后的数学原理。
  4、利用师生互动交流构建数学情境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触及到的事物是绚丽多彩的,其所见所闻都可以很好地成为感性知识的来源。新的课程革新提倡培养学生合作探讨、沟通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更应当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
  比如采用分组教学,教师作为小组中的一员参与其中,有目的地和学生一起探讨,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的智力达到不可预料的超常状态。在过程探讨的同时,增加了学生参与团队的意识,培养了学生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同时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表达能力。
  例如,数学组教师开展了“数学知识竞赛”的活动专题研讨会,对“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如何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如何分组”、“奖项的设置”、“分为几个年级举行”、“在数学竞赛中教师起何作用、处于什么地位”等都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尝试创新。
  四、结语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通过趣味性、探究性问题、动手实践的活动及充满科技魅力或人文魅力的生动情境,有助于让数学学习活动充满生机与活力。这种情境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上的实施让学生自主、快乐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探索数学,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改善。但要注意的是创造情景在教学中只是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是教学目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围绕教学需要进行,紧扣教学内容,不可只求表面的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