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探初中历史课堂的激趣教学
【作者】 张 艳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三中学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众多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课题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以及增强课题教学效果的体会。【关键词】激趣;历史课堂;兴趣;学生
【正文】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有这样的断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哲理性的语句都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十二三岁的初中生年龄尚小,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心不在焉了。因此,就初中历史课堂而言,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众多历史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我在初中历史课的教学实践中,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
一、直观激趣
所谓直观激趣,就是在历史课中,利用课本的插图、历史地图册及电影、电视、录音、幻灯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使知识从具体到抽象,从静态转化为动态,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这样,给学生的印象会深刻,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教学《秦王扫六合》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看《秦始皇图》:秦始皇头戴冕流,身著龙袍,踌躇满志,左手执剑,右手评点江山。从装束到表情,可以看出他这位始皇帝的雄心、威严和胆识。对于秦始皇,同学们可能有一些了解,那么,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他在中国历史上起过什么作用呢?学习本课,大家对他就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通过这一看一讲一问,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课文的学习上来,并在求知欲的作用下,积极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顺利地入门了。
二、故事激趣
初中学生年龄偏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巧妙地插入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讲授清代文化时插入《范进中举》的故事,教师以诙谐的语言,表述了范进由一个社会底层的老童生一跃成为统治阶层的举人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令人啼笑皆非的各方面的反映。这个故事使学生不但了解了明清时期讽刺小说的内涵,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当然,在初中历史课堂讲解历史故事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结合正文,讲解与正文有关的历史故事,以便让学生加深对正文的理解掌握。对于那些学生非常熟悉的历史故事,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或讲解,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培养学生讲演能力,同时又能扩大其知识面。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课余时间组织专门的历史故事会,发动全体学生参与。为了准备这些故事,大多数学生积极翻阅资料,精心准备,整个参与过程也是学生自身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过程。最后,我们还可以根据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自编历史故事。事先由老师公布重大历史事件、人物,并讲清它们间大致的内在联系。然后学生以此为线索,把这些历史事件、人物编成一个故事。一方面学生很感兴趣,在编故事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记忆,弄清了它们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三、疑问激趣
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就会产生一种快感。这种快感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如在上“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一课时,以“烽火戏诸侯”组织学生讨论:“烽火戏诸侯”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个游戏骗局最终害了谁?为什么说害了周幽王?这个故事与我们小时候听到的哪个故事相似?他们的骗局导致了什么后果?从而引入新课。在新课学习中,又穿插讨论: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春秋五霸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你能得出个人事业成功的秘诀和国家走向富强的启示吗?富国强兵的关键所在?春秋与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呢?这样一环扣一环的设疑解难,把学生引向似如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又一村”的境地,这样既激发了兴趣,又掌握了知识,通过问题的创设,让学生讨论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实践激趣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一张嘴一支笔一本书式的历史课会让学生兴趣全无。没有兴趣就没有学生的主动性。要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地学习,就要把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历史课中解脱出来,而最好的办法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活动。
我在给学生上宋元科技一课印刷术方面的内容时,课前要求学生课前用像皮、萝卜等刻字,再用墨水把字印出来,并计算每刻印一个字所用的时间。到上课时我让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没想到的是几乎全班的学生都争先恐后的亮出他们的作品。当他们谈到他们的刻印作品时,都说费时且有难度,字刻错的、杀伤手的情况都有。然而正是这次的难忘经历让学生很低容易地理解了活字印刷术的优点、活字印刷术发明的伟大意义以及发明家毕升的聪明才智。通过这样的学生实践活动,学生对历史课产生浓厚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发学生去主动学习。
五、评价激趣
评价激趣是指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正确的回答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效,获得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进行及时评价要注意方式方法,表扬、鼓励应多于批评。比如,我经常在课堂上运用一些激励性语言来表扬学生,如“不错”、“真棒”“你真厉害”“你真行”“我真没想到你这样聪明”等等。有时,我还会使用暗示信号如“激励的手势”“满意的微笑”“期待的眼神”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当然,在评价后对存在的问题也要及时进行启发和引导,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使部分学习不够认真的学生受到刺激,集中学习的注意力。
以上五法,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感悟所得。当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多种多样,只要运用得当,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总之,要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就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兴趣”引领学生进入历史之门,这是历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值得大力探讨和研究的。我们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努力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满乐趣、充满活力地驶向知识的彼岸。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有这样的断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哲理性的语句都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十二三岁的初中生年龄尚小,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心不在焉了。因此,就初中历史课堂而言,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众多历史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我在初中历史课的教学实践中,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
一、直观激趣
所谓直观激趣,就是在历史课中,利用课本的插图、历史地图册及电影、电视、录音、幻灯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使知识从具体到抽象,从静态转化为动态,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这样,给学生的印象会深刻,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教学《秦王扫六合》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看《秦始皇图》:秦始皇头戴冕流,身著龙袍,踌躇满志,左手执剑,右手评点江山。从装束到表情,可以看出他这位始皇帝的雄心、威严和胆识。对于秦始皇,同学们可能有一些了解,那么,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他在中国历史上起过什么作用呢?学习本课,大家对他就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通过这一看一讲一问,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课文的学习上来,并在求知欲的作用下,积极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顺利地入门了。
二、故事激趣
初中学生年龄偏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巧妙地插入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讲授清代文化时插入《范进中举》的故事,教师以诙谐的语言,表述了范进由一个社会底层的老童生一跃成为统治阶层的举人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令人啼笑皆非的各方面的反映。这个故事使学生不但了解了明清时期讽刺小说的内涵,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当然,在初中历史课堂讲解历史故事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结合正文,讲解与正文有关的历史故事,以便让学生加深对正文的理解掌握。对于那些学生非常熟悉的历史故事,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或讲解,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培养学生讲演能力,同时又能扩大其知识面。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课余时间组织专门的历史故事会,发动全体学生参与。为了准备这些故事,大多数学生积极翻阅资料,精心准备,整个参与过程也是学生自身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过程。最后,我们还可以根据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自编历史故事。事先由老师公布重大历史事件、人物,并讲清它们间大致的内在联系。然后学生以此为线索,把这些历史事件、人物编成一个故事。一方面学生很感兴趣,在编故事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记忆,弄清了它们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三、疑问激趣
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就会产生一种快感。这种快感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如在上“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一课时,以“烽火戏诸侯”组织学生讨论:“烽火戏诸侯”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个游戏骗局最终害了谁?为什么说害了周幽王?这个故事与我们小时候听到的哪个故事相似?他们的骗局导致了什么后果?从而引入新课。在新课学习中,又穿插讨论: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春秋五霸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你能得出个人事业成功的秘诀和国家走向富强的启示吗?富国强兵的关键所在?春秋与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呢?这样一环扣一环的设疑解难,把学生引向似如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又一村”的境地,这样既激发了兴趣,又掌握了知识,通过问题的创设,让学生讨论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实践激趣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一张嘴一支笔一本书式的历史课会让学生兴趣全无。没有兴趣就没有学生的主动性。要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地学习,就要把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历史课中解脱出来,而最好的办法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活动。
我在给学生上宋元科技一课印刷术方面的内容时,课前要求学生课前用像皮、萝卜等刻字,再用墨水把字印出来,并计算每刻印一个字所用的时间。到上课时我让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没想到的是几乎全班的学生都争先恐后的亮出他们的作品。当他们谈到他们的刻印作品时,都说费时且有难度,字刻错的、杀伤手的情况都有。然而正是这次的难忘经历让学生很低容易地理解了活字印刷术的优点、活字印刷术发明的伟大意义以及发明家毕升的聪明才智。通过这样的学生实践活动,学生对历史课产生浓厚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发学生去主动学习。
五、评价激趣
评价激趣是指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正确的回答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效,获得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进行及时评价要注意方式方法,表扬、鼓励应多于批评。比如,我经常在课堂上运用一些激励性语言来表扬学生,如“不错”、“真棒”“你真厉害”“你真行”“我真没想到你这样聪明”等等。有时,我还会使用暗示信号如“激励的手势”“满意的微笑”“期待的眼神”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当然,在评价后对存在的问题也要及时进行启发和引导,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使部分学习不够认真的学生受到刺激,集中学习的注意力。
以上五法,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感悟所得。当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多种多样,只要运用得当,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总之,要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就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兴趣”引领学生进入历史之门,这是历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值得大力探讨和研究的。我们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努力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满乐趣、充满活力地驶向知识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