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有效利用听说读写训练 加强语言积累与运用

【作者】 唐 娟

【机构】 青海省海东市循化县积石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负载着发展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的义务。从实践我们可知,必须加强听说读写的有效利用,才能逐步拓展学生语言体系,夯实语言积累库存,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听说读写;语言;积累;运用
【正文】
  语文是门工具性学科,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发展语言运用能力,获得良好的语文素养。从实践中我们知道,要发展和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就必须加强规范语言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才能促使学生个体语言运用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这种从积累到运用的思想是发展语言的必经途径,也是经众多人士实践证明颠扑不破的有效方法。因为积累是前提,没有良好的语言积累,心中就“无米可炊”,自然也就没有语言可用。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学生语言积累,并指导有效运用,才能促进语言运用能力提升。
  语文教学主阵地在课堂,那课堂也是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主要场所。传统语文教学,教师往往把大量精力和时间用于分析课文主要内容和段落大意上,忽视了优美语言的品读和感悟,不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和积累,更不强调其运用。这是导致学生语文素养愈提不高的重要原因。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仍是语文实践。所以,要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就须加大语言的听说读写训练,使其不断积累和运用语言。
  一、加大“听”的训练,从“听”中积累语言
  “听”是语言由外向内的运动过程,也是学生获取获取语言的良好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是帮助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重要手段。比如:欣赏课文或课文中的一段话,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积累语言。让学生在静静地听的过程中,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规范与丰富多彩。在朗读指导中,利用朗读磁带或教师的示范,让学生在听中领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在“听”的训练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听”的良好习惯,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对于一些优美的语言,描写生动的段落,还要求学生听后复述;在听同学的交流表达中,能听懂要点,对于精彩的表达,能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句和生动的语句进行学习,由此受到启发,想开去,进一步深入地展开表述,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听”的水平。
  二、加大“读”的训练,从“读”中积累语言
  语文姓“语”,意这读,是能读懂的学科。古人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不光是能帮助理解,最重要的是熟读成诵后能习得语感,发展自身语言。正如宋代学者朱熹说:“大抵观书,务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所以,让学生多读,是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读的能力训练。教学时,从初读到精读,无论采取哪种读的方式,朗读也好、默读也罢,都要讲究读准确、读到位,边读边积累。一篇课文的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读为主线来贯穿全文的学习,指导学生在反复读文的基础上,弄清课文表情达意的形式,体会作者如何用语言文字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有时,还进行句子的比较,用学生生活中的语言同课文中的语句作对比,读一读,想一想,怎样表达更贴切。在朗读指导中,我还常常提供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或几段话,反复地朗读、记忆,从中把优美词句、甚至段落都牢记在心,进行语言储备。
  三、加大“说”的训练,从“说”中运用语言
  语文教学是师生互动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在很大层面上就体现为口头语言的交流。所以,加大“说”的训练,就有利于提高学生口头语言的输出能力。平常课堂教学时的“一问一答”,乍看起来,学生回答问题在说。事实上,学生说得远远不够,更何况还有许多学生是照搬课本里的原话来作答,既未概括,更无创意,这样的“说”是达不到训练目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除了尽量创设学生多说的机会、授予学生说话的技能技巧外,还要鼓励学生围绕某个观点想好再好了再说,做到条理清楚的、观点鲜明、内容详实、论据充分、创意性强地“说”。哪怕是教学中最常用的回答问题中的“说”,我也总是先让每一个学生自己先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答后还让学生评一评,看谁说得好,谁的表达更完整,更贴切。又比如,经常让学生复述内容、读后议论,进行专门的口语交际等,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我也总是先让学生说说打算怎么写,准备写些什么,甚至口述简要的腹稿内容等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说”,来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提高学生语言的表达水平。
  四、加大“写”的训练,从“写”中运用语言
  “写”是运用语言的直接方式,语文教学中的各种“写”,都能把学生“心”中储备的语言材料用之于现实实践。特别是写作文,能帮助学生将丰富多彩的语言内化并表达出来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从不忽视“写”的训练,及时抓住课文中的知识内容,训练学生“写”。像仿写,续写,片断练习,日记,读书笔记等。比如:教学第九册《我喜欢》一文,在理解课文,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和语言表达方式,仿写片断;在学完《“诺曼底号”遇难记》之后,让学生写一写读后感;学习、理解《迟到》一文时,让学生为课文的第二幅插图补上“我”和爸爸的心灵对话;学完《生死攸关的烛光》后续写故事等。又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中的片断“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时,引导学生如何生动形象地写“水清见底”。有学生这样写道:“那清凌凌的池水倒映着蓝天、白云,在晨风的吹拂下,微微泛起褶皱,像少女的百褶裙,走进一看,池水边还有几条小小鱼儿在那里玩耍、嬉戏呢!瞧它们那热闹劲,好象在欢迎我们似的。”另一个写道:“湖水是那么平静,像一个恬静的少女。淡蓝的天空和碧绿的人工湖搭配出一抹艳丽的色彩。湖水缓缓,荡起波纹犹如美丽的女孩翩翩起舞。”由于学生情之所至,加之桂林山水的激发和自身所见山水的感知,就能通过想象写出较好感受来。这显然灵活运用了语言,发展了语言。
  听、读是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说、写是语言运用的最好方法,这四者联系紧密,互为促进,构成了学生语言积累、运用良好的输入输出终端。教学时,我们要多开展听说读写训练,将学习和运用相结合,做到边学边用,活学活用,逐步拓展学生语言体系,夯实语言积累库存,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岳增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语言性》,《当代教育科学》,2004.5。
  [2]姚俊艳,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14。
  [3]李海林,《言语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路学志,《返璞归真真语文,文化育人人自新》,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