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法
【作者】 陈怀中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胡集学区中心学校
【正文】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有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的,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于是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我觉得语文课堂应该是丰富的课堂,一位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文本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演奏出一个又一个动人的难忘的乐章!
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涯、学习习惯和态度,至关重要!而语文学科又是小学教育的重点之一,因此怎样教好小学语文课就是重要之重了。那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呢?下面笔者简要介绍几种创新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以供各位教育同仁参考。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并会轻松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把学习看作快乐的享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在教材中努力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合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在学习《桂林山水》一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桂林山水美丽的图片,展现漓江的水清、静、绿,桂林的山奇、秀、险。再配以悠扬的轻音乐,令学生在视觉、听觉上都耳目一新,把他们带入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里。在这样的情境中,品读文章文辞优美的语句,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形成强烈的共鸣与震撼,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适当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语文特别感兴趣,使之想学、爱学、好学,进而达到真正学好语文的目的。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新课程标准倡导主动参与、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面向全体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并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多方位、多角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习知识,达到教学目标。
1.机动灵活地发动学生参与活动。要想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就需要认真设计、巧妙安排活动形式,巧设疑点,激发学生灵感,促使人人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在学习《称赞》一文时,可设置一个悬念:如果小刺猬不称赞小獾,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称赞带来的神奇效果。针对二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采用小组集体活动的形式,同桌或前后桌讨论,最终选一个代表来回答,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换位思考,人人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2.根据教材设置活动。在课堂上,可以依据教材的具体情况安排各种各样的活动。如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时,可以启发学生把兄妹几人和父亲议花生的情况真实再现出来,揣摩人物的身份和心理特点,分角色来朗读,如此既可加深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又可锻炼他们的朗读能力和技巧。又如在学习《葡萄沟》一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安排一个摘葡萄的识字环节,如果学会一个字,就可以得到一串葡萄的奖励,这样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又贴近课文学习内容,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所以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时应考虑教材难易和学生的理解程度,尽量采用全体学生敢于并乐于参与的形式,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下,在各个活动层面上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三、让学生学会质疑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字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的真正进步。”所以,上好语文课还需要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应逐步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的发问能体现学习语文的“个性”特点。学生提问会出现漫无边际的现象,而每节课都有学习要求,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教给学生方法,找准途径,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质疑。
1.抓住课题质疑。课题是一篇课文的高度浓缩,是文章的眼睛,有的课题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则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质疑能力。如《鱼游到了纸上》一文,可以引导学生提问: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
2.抓关键词语质疑。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时抓住一些关键词语进行质疑问难,深入探讨,常常会成为理解一篇课文的突破口。它能帮助学生准确地感知课文描述的情境,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养成准确的语言表达习惯。如在《落花生》学习时有一句:“过了没多久,居然收获了。”可以引导学生质疑:“这里为什么用‘居然’,而不用‘果然’、‘竟然’?”通过这个词的质疑,学生能体会文中一家人收获花生时的欣喜与激动,更能够体验到用词的形象准确。
3.从难句入手质疑。句子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一篇文章的句子不可能每个都讲,只有突出重点,抓住难句,质疑问难,举一反三,有计划有步骤地从内容和结构上予以指导,学生才能建立句子概念,掌握运用各种句式的能力。如在《葡萄沟》的教学时,有的学生会问:“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联系前文中对葡萄沟的描写,葡萄沟的葡萄量多、味美、色鲜、人热情,还有地道的葡萄干吸引着,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啊。通过对课文重点句子的质疑,学生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体验到各种句式的用处。
四、讲究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汉语是一门充满趣味的语言,不同的句子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语调语气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教师提问的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一定要结合具体课文内容给学生设置相对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认真思考,踊跃发言。
1.问题要明确。首先,在设置问题时,问题的指向要明确,即需要明确要寻找什么样的答案。如果范围太大,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其次,给学生回答问题的途径也是使问题明确的一个重要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程学习目标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过程与方法,强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学习方法。
2.要保证有思考问题的时间。在问题实施的过程中,要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提出问题后,学生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这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精心设置的问题,本来需要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答案,但是几分钟后,自己就按捺不住,开始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明知应该放手让学生自读思考,可又担心课堂任务无法按时完成,于是一路开讲,却使学生养成了懒于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总是放弃思考,等待答案。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把课堂的重心从自己如何教转移到学生如何学的目标上来。在这样的要求下,教师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多听听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在与学生的反馈交流中,检验自己提问的效果。
3.规范提问语言。教师用语讲求“规范”两字,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更要求精炼、简洁、准确。教师绝不能对问题的语言组织掉以轻心,有时往往是因为教学语言啰唆重复、不够简练而导致学生对语句的理解产生偏差,出现“启而难发”或答非所问的现象。
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一个提问,做到恰如其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但是,提问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的手段。现代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所以,提问的前提应当是学生充满兴趣、信心地自主学习。不应当用提问来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应充分掌握提问的艺术,适时、适当、适度地提问,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总之,要上好一堂语文课,需要注意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备学生、备教材、备教师,以及课后练习的安排、难度,等等,但是我们只要端正态度、认真负责,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就会获得宝贵的经验,就会向成为优秀语文教师的目标迈进一步。
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涯、学习习惯和态度,至关重要!而语文学科又是小学教育的重点之一,因此怎样教好小学语文课就是重要之重了。那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呢?下面笔者简要介绍几种创新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以供各位教育同仁参考。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并会轻松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把学习看作快乐的享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在教材中努力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合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在学习《桂林山水》一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桂林山水美丽的图片,展现漓江的水清、静、绿,桂林的山奇、秀、险。再配以悠扬的轻音乐,令学生在视觉、听觉上都耳目一新,把他们带入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里。在这样的情境中,品读文章文辞优美的语句,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形成强烈的共鸣与震撼,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适当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语文特别感兴趣,使之想学、爱学、好学,进而达到真正学好语文的目的。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新课程标准倡导主动参与、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面向全体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并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多方位、多角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习知识,达到教学目标。
1.机动灵活地发动学生参与活动。要想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就需要认真设计、巧妙安排活动形式,巧设疑点,激发学生灵感,促使人人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在学习《称赞》一文时,可设置一个悬念:如果小刺猬不称赞小獾,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称赞带来的神奇效果。针对二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采用小组集体活动的形式,同桌或前后桌讨论,最终选一个代表来回答,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换位思考,人人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2.根据教材设置活动。在课堂上,可以依据教材的具体情况安排各种各样的活动。如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时,可以启发学生把兄妹几人和父亲议花生的情况真实再现出来,揣摩人物的身份和心理特点,分角色来朗读,如此既可加深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又可锻炼他们的朗读能力和技巧。又如在学习《葡萄沟》一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安排一个摘葡萄的识字环节,如果学会一个字,就可以得到一串葡萄的奖励,这样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又贴近课文学习内容,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所以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时应考虑教材难易和学生的理解程度,尽量采用全体学生敢于并乐于参与的形式,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下,在各个活动层面上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三、让学生学会质疑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字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的真正进步。”所以,上好语文课还需要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应逐步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的发问能体现学习语文的“个性”特点。学生提问会出现漫无边际的现象,而每节课都有学习要求,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教给学生方法,找准途径,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质疑。
1.抓住课题质疑。课题是一篇课文的高度浓缩,是文章的眼睛,有的课题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则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质疑能力。如《鱼游到了纸上》一文,可以引导学生提问: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
2.抓关键词语质疑。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时抓住一些关键词语进行质疑问难,深入探讨,常常会成为理解一篇课文的突破口。它能帮助学生准确地感知课文描述的情境,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养成准确的语言表达习惯。如在《落花生》学习时有一句:“过了没多久,居然收获了。”可以引导学生质疑:“这里为什么用‘居然’,而不用‘果然’、‘竟然’?”通过这个词的质疑,学生能体会文中一家人收获花生时的欣喜与激动,更能够体验到用词的形象准确。
3.从难句入手质疑。句子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一篇文章的句子不可能每个都讲,只有突出重点,抓住难句,质疑问难,举一反三,有计划有步骤地从内容和结构上予以指导,学生才能建立句子概念,掌握运用各种句式的能力。如在《葡萄沟》的教学时,有的学生会问:“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联系前文中对葡萄沟的描写,葡萄沟的葡萄量多、味美、色鲜、人热情,还有地道的葡萄干吸引着,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啊。通过对课文重点句子的质疑,学生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体验到各种句式的用处。
四、讲究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汉语是一门充满趣味的语言,不同的句子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语调语气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教师提问的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一定要结合具体课文内容给学生设置相对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认真思考,踊跃发言。
1.问题要明确。首先,在设置问题时,问题的指向要明确,即需要明确要寻找什么样的答案。如果范围太大,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其次,给学生回答问题的途径也是使问题明确的一个重要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程学习目标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过程与方法,强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学习方法。
2.要保证有思考问题的时间。在问题实施的过程中,要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提出问题后,学生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这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精心设置的问题,本来需要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答案,但是几分钟后,自己就按捺不住,开始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明知应该放手让学生自读思考,可又担心课堂任务无法按时完成,于是一路开讲,却使学生养成了懒于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总是放弃思考,等待答案。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把课堂的重心从自己如何教转移到学生如何学的目标上来。在这样的要求下,教师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多听听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在与学生的反馈交流中,检验自己提问的效果。
3.规范提问语言。教师用语讲求“规范”两字,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更要求精炼、简洁、准确。教师绝不能对问题的语言组织掉以轻心,有时往往是因为教学语言啰唆重复、不够简练而导致学生对语句的理解产生偏差,出现“启而难发”或答非所问的现象。
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一个提问,做到恰如其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但是,提问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的手段。现代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所以,提问的前提应当是学生充满兴趣、信心地自主学习。不应当用提问来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应充分掌握提问的艺术,适时、适当、适度地提问,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总之,要上好一堂语文课,需要注意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备学生、备教材、备教师,以及课后练习的安排、难度,等等,但是我们只要端正态度、认真负责,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就会获得宝贵的经验,就会向成为优秀语文教师的目标迈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