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作者】 彭海铃
【机构】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玄武路幼儿园
【摘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幼儿正确、有序、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活活动,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个性心理品质,为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打下扎实的基础。【关键词】幼儿教育;生活习惯;培养
【正文】
良好的习惯对于幼儿身心的健康、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对幼儿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将伴随幼儿的一生,使幼儿终身受益。
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根据幼儿的生活特点安排幼儿一天的生活,即是对幼儿主要的生活内容,如吃、睡、活动等时间和顺序给以合理的安排与划分,合理的生活制度可以培养幼儿按一定的要求,重复多次,大脑皮层在时间刺激的影响下,就能使幼儿形成按时饮食、按时游戏、按时睡眠的良好生活习惯。这种在一定时间内坚持一定的正确要求,重复多次,大脑皮层在多次刺激的影响下,就能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一系列的良好条件反射。由于条件反射的形成,使幼儿能更快更好地熟悉和适应生活环境,由于更快更好地适应环境,从而达到保护幼儿身心健康的目的。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后,脑神经细胞可以付出最经济的活动而收到最大效果。所以,合理的生活制度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促进幼儿良好身心健康发育的基础,而且生活制度是教师做好工作的条件。
以身作则,树立榜样。要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首先,我们教育者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者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都在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孩子。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家长的一些习惯表现在孩子身上,当然,这些习惯既有良好的,也有不良的。这就要求我们正确把握,给孩子正确的榜样示范。教师在年幼的幼儿眼里往往胜过自己的父母,他们善于模仿,但因他们年龄小,辨别是非能力差,老是随着教师的样子行事,因此,作为教育者,要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做好幼儿良好习惯的榜样。
结合教学活动,培养良好的生活技能。集体教学活动中,可开展一些研讨活动,让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学会自理、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如小班幼儿生活卫生习惯欠佳,在日常活动中有些幼儿不注意卫生,经常爬地上,小手到处乱摸弄得很脏。针对这种情况,可选择了幼儿易懂的活动,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中班幼儿在自理、技能方面的习惯有所形成,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独断,缺少同伴间的交往。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以培养幼儿的合作习惯为主,可开展争做文明的小朋友活动,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较好地培养幼儿合作、交往的习惯。大班幼儿在相互合作、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主动帮助别人的这些习惯还不是很明显。可组织社会活动多去观察,较好地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反复训练,强化良好习惯的养成。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是在不断重复中逐渐养成的。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一次游戏,一次活动就能完成的事,因此我们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进行训练,使幼儿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
利用游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在幼儿一日活动中,除结合教学内容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培养外,还抓住幼儿好玩的心理特点,把洗手、穿鞋、收拾玩具等内容编成不同形式的游戏,使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活动区游戏时,孩子们不爱护玩具和游戏材料,经常把玩具和游戏材料扔满地,游戏结束后,又不收拾。针对这一情况,可在游戏前告诉幼儿,玩具宝宝们和我们是好朋友,它们害怕摔坏身体,我们小朋友们要保护它们、爱护它们,千万别把它们扔在地上,好吗?游戏后提醒幼儿:玩具宝宝们要回家了,请小朋友们把它们送回去吧!这样孩子们及时把玩具、活动材料摆放整齐了。
结合教学活动,培养良好的生活技能。如果幼儿成长与鼓励他们自然顺序地发展的环境中,他们会突破性地进入到学习,他们将变成自我激励者,自我学习者。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和自控能力较差,因此对幼儿的习惯培养,对每一项要求,我们都充分考虑到幼儿自身存在的困难,把握住难度,讲解清楚,让幼儿看得懂,学得会,以鼓励表扬为主,使幼儿具有成就感。
教育孩子不要偏食。孩子偏食的原因既有身体的因素,如消化不良或食物过敏反应等,但更多的是环境的和心理的因素,比如,某些家长自身的偏食影响,某种食物过多连续吃形成厌恶反应,或家长限制孩子吃某种食物而造成孩子的不愉快体验并予以拒绝等。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做到。要有意识地用语言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特别注意不要用欺蒙哄骗或强制性方法让孩子吃某种食物,这是会加深孩子对这种食物的反感,不如暂时放一马,停一餐,待他肚子饿了,情绪愉快了,再引导他进食。
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家庭是幼儿的第一学校,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关心,学校的培养,更离不开家庭的熏陶。教师应树立幼儿与社会、家庭一体化的大教育观。对幼儿来说,家庭影响尤其为大。很多幼儿在学校里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是回到家庭中完全变成了另一副样子。有一部分家长不知道对于这么大的孩子究竟应有什么要求,在家里听之任之,也有一部分家长想要求孩子却苦苦无法。因此,我们不但在学校里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还应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使幼儿的良好行为在家庭中得到强化。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幼儿正确、有序、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活活动,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个性心理品质,为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打下扎实的基础。
良好的习惯对于幼儿身心的健康、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对幼儿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将伴随幼儿的一生,使幼儿终身受益。
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根据幼儿的生活特点安排幼儿一天的生活,即是对幼儿主要的生活内容,如吃、睡、活动等时间和顺序给以合理的安排与划分,合理的生活制度可以培养幼儿按一定的要求,重复多次,大脑皮层在时间刺激的影响下,就能使幼儿形成按时饮食、按时游戏、按时睡眠的良好生活习惯。这种在一定时间内坚持一定的正确要求,重复多次,大脑皮层在多次刺激的影响下,就能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一系列的良好条件反射。由于条件反射的形成,使幼儿能更快更好地熟悉和适应生活环境,由于更快更好地适应环境,从而达到保护幼儿身心健康的目的。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后,脑神经细胞可以付出最经济的活动而收到最大效果。所以,合理的生活制度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促进幼儿良好身心健康发育的基础,而且生活制度是教师做好工作的条件。
以身作则,树立榜样。要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首先,我们教育者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者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都在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孩子。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家长的一些习惯表现在孩子身上,当然,这些习惯既有良好的,也有不良的。这就要求我们正确把握,给孩子正确的榜样示范。教师在年幼的幼儿眼里往往胜过自己的父母,他们善于模仿,但因他们年龄小,辨别是非能力差,老是随着教师的样子行事,因此,作为教育者,要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做好幼儿良好习惯的榜样。
结合教学活动,培养良好的生活技能。集体教学活动中,可开展一些研讨活动,让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学会自理、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如小班幼儿生活卫生习惯欠佳,在日常活动中有些幼儿不注意卫生,经常爬地上,小手到处乱摸弄得很脏。针对这种情况,可选择了幼儿易懂的活动,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中班幼儿在自理、技能方面的习惯有所形成,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独断,缺少同伴间的交往。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以培养幼儿的合作习惯为主,可开展争做文明的小朋友活动,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较好地培养幼儿合作、交往的习惯。大班幼儿在相互合作、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主动帮助别人的这些习惯还不是很明显。可组织社会活动多去观察,较好地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反复训练,强化良好习惯的养成。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是在不断重复中逐渐养成的。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一次游戏,一次活动就能完成的事,因此我们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进行训练,使幼儿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
利用游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在幼儿一日活动中,除结合教学内容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培养外,还抓住幼儿好玩的心理特点,把洗手、穿鞋、收拾玩具等内容编成不同形式的游戏,使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活动区游戏时,孩子们不爱护玩具和游戏材料,经常把玩具和游戏材料扔满地,游戏结束后,又不收拾。针对这一情况,可在游戏前告诉幼儿,玩具宝宝们和我们是好朋友,它们害怕摔坏身体,我们小朋友们要保护它们、爱护它们,千万别把它们扔在地上,好吗?游戏后提醒幼儿:玩具宝宝们要回家了,请小朋友们把它们送回去吧!这样孩子们及时把玩具、活动材料摆放整齐了。
结合教学活动,培养良好的生活技能。如果幼儿成长与鼓励他们自然顺序地发展的环境中,他们会突破性地进入到学习,他们将变成自我激励者,自我学习者。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和自控能力较差,因此对幼儿的习惯培养,对每一项要求,我们都充分考虑到幼儿自身存在的困难,把握住难度,讲解清楚,让幼儿看得懂,学得会,以鼓励表扬为主,使幼儿具有成就感。
教育孩子不要偏食。孩子偏食的原因既有身体的因素,如消化不良或食物过敏反应等,但更多的是环境的和心理的因素,比如,某些家长自身的偏食影响,某种食物过多连续吃形成厌恶反应,或家长限制孩子吃某种食物而造成孩子的不愉快体验并予以拒绝等。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做到。要有意识地用语言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特别注意不要用欺蒙哄骗或强制性方法让孩子吃某种食物,这是会加深孩子对这种食物的反感,不如暂时放一马,停一餐,待他肚子饿了,情绪愉快了,再引导他进食。
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家庭是幼儿的第一学校,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关心,学校的培养,更离不开家庭的熏陶。教师应树立幼儿与社会、家庭一体化的大教育观。对幼儿来说,家庭影响尤其为大。很多幼儿在学校里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是回到家庭中完全变成了另一副样子。有一部分家长不知道对于这么大的孩子究竟应有什么要求,在家里听之任之,也有一部分家长想要求孩子却苦苦无法。因此,我们不但在学校里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还应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使幼儿的良好行为在家庭中得到强化。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幼儿正确、有序、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活活动,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个性心理品质,为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