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多元智能理论下小学体育课成绩评价方法
【作者】 杨学军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新街寄宿制小学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有关人类智能结构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是一种多元化和情境化的评价,它为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的实施提供了新的视角。结合体育教学改革和当前体育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建立以多元智能为指导的新的评价方法,丰富和完善小学体育课的评价内容和方法。【关键词】多元智能;体育课程;评价
【正文】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重视运动技能的发展,以测试为评价的唯一形式,过分注重对运动能力的考查,导致了课堂教学以学习技能、技术为中心的局面,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体育课程标准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评价理念出发,提倡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主张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有利于学生自主的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和发展,从而保护和激励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就需要改革传统的评价体系,建立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观点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打破传统的将智力看作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的认识,而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等九种智力构成的。可见,与传统智力理论相比,多元智能理论不仅揭示了一个更为宽泛的智能体系,而且提出了新颖实用的智能概念。尽管每一个个体都是上述9种智力的组合,但这9种智力在每个个体身上的表现形式、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在正常条件下,只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体本身的努力,每一个体都有可能加强自己的任何一种智力。
二、传统体育课的成绩评价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智力观主要关注个体的认知能力,而忽视个体其他方面的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智力应用的范围和效果。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过分注重成绩,把高度、远度、速度、技巧等运动成绩作为学生体育成绩评价的尺度,强调“统一性”标准,忽视了学生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个体差异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个性发展与学生的自主性,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以及体育能力、个体的进步度等难以量化的因素。可见,传统的一元化评价中缺乏形成性的评价,忽视了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目标。
三、建立以多元智能为指导的新的评价方法
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在体育课教学中确立新的学生评价观提供了理论依据。体育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先天条件、个体差异、兴趣爱好、健康状况、性格特征等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不同的教学对象要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评价目标应配有不同的评价方法。
(一)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在体育课程中,定量评价比较适合于评定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但很难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合作精神等。顺应“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师主观定性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等都应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去建立评价体系。
体育课在室外环境中上,受环境干扰较大,教师往往很难自始至终顾及每一位学生状态。长此以往,容易使一些学困生掉队。为了增加每个学生练习的机会,把学生组织在学习小组内,组内学生按程度互补搭配。每节课后,让小组成员对各自课堂表现进行自评、互评,主要包括专注听讲、回答问题、运动技能、团队精神、积极参与等,以获得的星数进行评价,并记录在学习评价档案内。这样,学生形成了更团结有力的一个小集体,优势互补,发挥每个人的作用。在这种促进机制下,每个组都在进步与成长。
(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课堂是实施、实现教学活动的载体。体育课堂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更是体现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课程标准》强调:“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应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进行,即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随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知识和技能,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交流与分享,情感与价值观等进行各方面评价。”针对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特点,教师引入学生“小组积分制法”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小组积分制法”是指导型的合作学习方式,它强调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和中心地位。学生小组积分制法的实施主要包括4个要素:小组组建、课堂授课、教学评分和小组奖励。
(三)独立性评价与创作性评价
为了改变单一的、技评的、显性评价方式,教师要重视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基础差异和发展的进步及努力程度,加强对学生学习锻炼的独立性、创作性等评价。除了掌握大纲要求的体育知识、技能外,鼓励学生通过课外努力自学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或自创健身项目、动作和锻炼方法等,并将这些作为评价的内容,以此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健身意识与习惯,为了更好地督促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健身意识与习惯。教师以增设“荣誉点”的形式对学生课外学习进行评价,并把学习情况记录在体育课课外评价表中。“荣誉点”基于小组积分制,是针对学生个人的学习评价,然后再结合“优秀小组”的评比。教师根据学生在课下完成的学习内容以及完成情况,按每项/次的原则给予学生一个荣誉点的奖励。当个人的荣誉点数达到5个时,可以为本组赢得一次优秀小组。
总之,通过在小学体育课中尝试以多元智能为指导的新的评价方法,能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形成自觉学习、独立思考、合作及竞争方面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不断调整自我、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增强进取心。因此,体育课程从以学生为本的多元智能评价理念出发,对培养具有新型人格素质的学生和知识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军.多元智能下教育评价若干策略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3(7)
[2]尹振波,郗东林.对当前中小学教学评价机制的几点反思[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9).
[3]王景英.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重视运动技能的发展,以测试为评价的唯一形式,过分注重对运动能力的考查,导致了课堂教学以学习技能、技术为中心的局面,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体育课程标准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评价理念出发,提倡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主张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有利于学生自主的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和发展,从而保护和激励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就需要改革传统的评价体系,建立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观点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打破传统的将智力看作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的认识,而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等九种智力构成的。可见,与传统智力理论相比,多元智能理论不仅揭示了一个更为宽泛的智能体系,而且提出了新颖实用的智能概念。尽管每一个个体都是上述9种智力的组合,但这9种智力在每个个体身上的表现形式、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在正常条件下,只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体本身的努力,每一个体都有可能加强自己的任何一种智力。
二、传统体育课的成绩评价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智力观主要关注个体的认知能力,而忽视个体其他方面的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智力应用的范围和效果。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过分注重成绩,把高度、远度、速度、技巧等运动成绩作为学生体育成绩评价的尺度,强调“统一性”标准,忽视了学生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个体差异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个性发展与学生的自主性,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以及体育能力、个体的进步度等难以量化的因素。可见,传统的一元化评价中缺乏形成性的评价,忽视了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目标。
三、建立以多元智能为指导的新的评价方法
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在体育课教学中确立新的学生评价观提供了理论依据。体育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先天条件、个体差异、兴趣爱好、健康状况、性格特征等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不同的教学对象要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评价目标应配有不同的评价方法。
(一)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在体育课程中,定量评价比较适合于评定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但很难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合作精神等。顺应“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师主观定性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等都应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去建立评价体系。
体育课在室外环境中上,受环境干扰较大,教师往往很难自始至终顾及每一位学生状态。长此以往,容易使一些学困生掉队。为了增加每个学生练习的机会,把学生组织在学习小组内,组内学生按程度互补搭配。每节课后,让小组成员对各自课堂表现进行自评、互评,主要包括专注听讲、回答问题、运动技能、团队精神、积极参与等,以获得的星数进行评价,并记录在学习评价档案内。这样,学生形成了更团结有力的一个小集体,优势互补,发挥每个人的作用。在这种促进机制下,每个组都在进步与成长。
(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课堂是实施、实现教学活动的载体。体育课堂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更是体现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课程标准》强调:“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应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进行,即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随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知识和技能,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交流与分享,情感与价值观等进行各方面评价。”针对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特点,教师引入学生“小组积分制法”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小组积分制法”是指导型的合作学习方式,它强调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和中心地位。学生小组积分制法的实施主要包括4个要素:小组组建、课堂授课、教学评分和小组奖励。
(三)独立性评价与创作性评价
为了改变单一的、技评的、显性评价方式,教师要重视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基础差异和发展的进步及努力程度,加强对学生学习锻炼的独立性、创作性等评价。除了掌握大纲要求的体育知识、技能外,鼓励学生通过课外努力自学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或自创健身项目、动作和锻炼方法等,并将这些作为评价的内容,以此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健身意识与习惯,为了更好地督促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健身意识与习惯。教师以增设“荣誉点”的形式对学生课外学习进行评价,并把学习情况记录在体育课课外评价表中。“荣誉点”基于小组积分制,是针对学生个人的学习评价,然后再结合“优秀小组”的评比。教师根据学生在课下完成的学习内容以及完成情况,按每项/次的原则给予学生一个荣誉点的奖励。当个人的荣誉点数达到5个时,可以为本组赢得一次优秀小组。
总之,通过在小学体育课中尝试以多元智能为指导的新的评价方法,能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形成自觉学习、独立思考、合作及竞争方面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不断调整自我、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增强进取心。因此,体育课程从以学生为本的多元智能评价理念出发,对培养具有新型人格素质的学生和知识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军.多元智能下教育评价若干策略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3(7)
[2]尹振波,郗东林.对当前中小学教学评价机制的几点反思[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9).
[3]王景英.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