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作者】 邓拥军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金光学校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对知识充满好奇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创造条件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正文】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知识充满好奇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创造条件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合笔者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及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于疑问中激发好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巧设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以探索者的身份投入到学习之中。教师应运用好这一方法,精选问题设置悬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充满愉悦的课堂气氛中积极探索答案,从而获得学习的快乐。
  例如,在讲解《赤壁之战》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这样设置疑问:赤壁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刘备和孙权为什么能够凭借三万军队将曹操的八十万大军打得落荒而逃呢?这一问题会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对问题的答案充满好奇,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开发创新思维能力。
  (二)于情境中产生共鸣
  教师应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情趣。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渲染课堂气氛、陶冶学生的情操以及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目的明确后,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
  例如,在讲解《桂林山水》这篇文章时,教师可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通过情境传达作者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于实际中唤起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与小女孩的童年进行对比,谈谈自己快乐的童年。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他们对这样的话题非常感兴趣,愿意将自己的童年趣事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因此,教师通过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鼓励学生质疑
  敢于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必备的品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抓住时机激发学生质疑的品质,促进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在质疑中激起创造的能力。
  (一)自信是质疑的基础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只有自信才能帮助学生敢于质疑。那些伟大的发明家就是因为敢于质疑,敢于将已知的科学结论推翻,才创造出了更多的真理。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敢于提出疑问,并能够在坚定的信念中向疑问发起进攻,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培养学生的寻疑意识
  寻疑意识就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带着寻找问题的意识。教师应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对知识充满好奇,对未知充满疑问,帮助学生建立起寻疑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引导学生想象
  所谓想象,就是将客观的形象记录在头脑中,再经过思维的加工创造,形成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新形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因为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它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想象,学生能够将众多事物联系起来,使之形成创造性的画面。想象是学生必备的心理品质,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
  (一)拓宽想象空间
  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其理解文章的能力越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创造一切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想象空间,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善于对同一事物从不同侧面进行想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心中的想象之花结出创新的果实。
  (二)培养创造性想象
  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多媒体手段,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培养。通过运用多媒体,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欣赏教学内容,并运用想象创造出更多更新奇的形象。学生想象力得到丰富的同时,他对问题的见解也就更有独特性。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拓宽思维空间,让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教师可以定期安排一个作文,让学生根据题目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创作出具有新意的文章。这种锻炼形式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四、培养观察能力和阅读习惯
  观察是我们获得事物形象的前提,是发明、创造的必备条件。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包括以下内容:第一,边读边想的习惯;第二,边读边划的习惯;第三,课外阅读的习惯;第四,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拓宽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根据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有策略有计划地采取各种教学手段,有意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为学生开创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小学生抓起,小学语文教师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新途径,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更多优秀的素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