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试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作者】 姚淑敏

【机构】 山东省莱西市南墅镇北墅完全小学

【摘要】当前的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必须适应信形势,掌握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正文】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可喜变化,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但是有的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课堂参与度不高、不愿合作与互动、作业完成质量差、学业成绩不理想等等。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的精神实质,不能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没有搞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缺乏驾驭新课堂的教学能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简洁、易懂,背景丰富,但又不那么直白,与学生已经具备的那些常识性的,不那么严格的数学见解有关,学生已经习得的正规知识能派上用场,能引起思考,能提出问题,容易导向一段发现和活动的过程。
  1、把问题情境故事化。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从故事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课一开头,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花果山中三个小猴子吵着要猴爸爸买甘蔗给他们吃:最小的猴子嚷着要根数多,老大自认为很懂事说:‘我只要一根,但要最长的。’精明的老二说:‘我不要最长的,也不要根数最少的,但根数要比大哥多,比弟弟的长一些。’猴爸爸思考了一下,买来三根同样长的甘蔗,将第一根分了一半给老大,将第二根平均分成6段,取了3段给老三,将剩下的一根平均分成4段,给老二2段。三个猴子高兴极了,都认为爸爸对他最好。同学们,猴爸爸分得公平吗?……公平不公平,学了新课自分明”,学生兴趣盎然地步入了新课。
  2、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创设生活情境,把数学问题置于学生的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所要解决的问题就在身边,通过对生活情境的体验,从事理中明确算理。例如: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千数的简便计算一课中,我创设了生活中的购物情境:在教室的一角“开设”超市,货架上陈列着文体类商品,其中篮球标价96元/只,排球42元/只,……一位同学跑上去,营业员连忙说:“欢迎光临,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同学说:“我想买一只篮球。”(我校是省体育传统学校,小篮球是体育传统特色)营业员:“96元。”学生拿出100元,营业员找给学生4元,学生说:“谢谢。”营业员:“欢迎再次光临。”通过“买篮球”,让学生感悟:①96元靠近100元,②多付就要找零(蕴含多减要加)。这样为学习新知扫除障碍,让学生从生活事理中明白为什么“多减要加”,同时让学生通过这一情境,学习社会交往,体验生活数学。
  3、把问题情境操作化。动手操作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充分感知,逐步在头脑中建立起表象,进而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例如:在执教《长方体体积的计算》一课时,我让学生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并把操作后获取的数据填入相应的表格中,再观察每排的个数、摆的排数、层数与小正方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得出每排的个数×排数×层数=小正方体木块的个数(即长方体体积),逐步推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在操作中,让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引导他们观察——抽象——概括——表述,架起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桥梁。
  4、把问题情境多变化。创设争辩情境,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既锻炼学生的思维,又锻炼学生语言的表达,使他们在“风口浪尖”上磨练,在“实战”中提高。教学分数乘法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有两根同样长的钢管,第一根用去3/10米,第二根用去3/10,哪一根用去的多一些?”问题给出后,学生讨论比较热烈,有的说第二根用去的长,(假设钢管10米,10×3/10=3米),有的立即反驳:当钢管长一米时,1×3/10=3/10米,两根用去的一样长,……通过争论、举例验证得出,这道题答案有三种可能性,分三种情况进行思考。让学生体会到在一定范围内,数学问题的不确定性。
  二、创建精彩的学习过程
  高效课堂不仅关注教师讲得多么精彩,更加关注学生学得多么主动。教师要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外部教导转化为学生的内源性动力。
  1、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多以启发式问答、讨论、竞赛抢答、表演、游戏等形式组织学习。允许学生拥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鼓励学生善思多问,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2、灵活自如地优化课堂教学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高效的数学学习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做到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从而优化课堂教学。首先,要设置好提纲挈领,便于引导学生自学。可以在课前写好小黑板,课上通过小黑板让学生看,让学生明确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其次,在课堂上可以有机地穿插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而数学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从而搞好课堂教学。
  3、及时做好教学评价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要补充。在每节课的知识点对学生讲授完,并配以当堂的课堂作业以给予巩固之后,教师还应该及时地对自己的这堂课所完成的目标任务给予检验。可以就重难点部分,易忘的部分抽同学提问来进行检查,从而明确自己做进行的这堂课的成败得失,便于在后面的布置作业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使学生在课下给予复习巩固。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新课程理念强调“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这体现了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而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数量关系和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等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必须使学生学好、用好,因此我们在设计练习时要力求把握基础,使练习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理解,对基本技能的形成,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巩固。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后,可设计如下的练习:长方体有几个面?它们是什么形状?相对的面有何关系?正方体有几个面?它们是什么形状?这些面有何关系?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通过这些练习,使学生能很清楚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而且形成知识体系,为进一步学习形体知识建构基础。
  2、抓住重点,注意针对性。有的放矢地设计练习,是提高练习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平常,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的新内容很快表示理解,并对模仿性的练习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综合练习时,很多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错误,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知半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学生常常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设计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
  3、新颖有趣,注意趣味性。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设计练习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题型出发,避免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也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练习,如运用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各类小竞赛等。这种游戏性、趣味性、竞赛性的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们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合理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真正成为具有灵性的人,成为生命涌动的主体,这也是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学习充盈活力的诗意追寻!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0年
  [2]《现代数学教育理论》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第一版
  [3]吴春兰《促进小学生自主探究之我见》,《中小学数学》2002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