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提升农村小学生有效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作者】 李加东智

【机构】 青海省循化县道帏学区旦麻小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教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参与
【正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要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尽如人意,参与不均衡、参与不够持久、参与的被动性等等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提高课堂的参与度是我们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事。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说过:“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因此,我们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们在轻松、没有压抑的环境下学习知识。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上“板着面孔”的课,学生可能会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但他们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也不会有积极主动的探索热情。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只有通过游戏或生动的情境才能实现,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这节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互动的学习过程。老师说:“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并且知道三角形根据角的不同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现在你能猜出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形吗?”这时,老师呈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大部分被挡住了,只露出一个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锐角三角形,因为我看到了一个锐角,我猜另外两个也许是锐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钝角三角形,我看到的虽然是锐角,另外两个可能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学生争执不休,各有各的道理,对这个环节兴趣颇浓,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
  二、利用原有知识和能力,增强学生课堂参与信心。
  苏泊尔认为: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其实,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新知识的获得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数学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严密性和逻辑性,新旧知识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处理好新旧知识的关系,充分复习好原有的知识点,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学生能否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数学学科有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多数数学知识点都有其前期的基础、后期的深化和发展。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是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所学的知识作适当的“降格处理”。所谓“降格处理”,有的是把新知识通过难度下降,使新知识变成学生似曾相识的东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有的是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完全陌生的内容是很少见的,对学习的内容总是既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顺利地完成正迁移,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三、引导动手操作,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如教学“长方体的特征”这一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1)首先教师出示若干个物体的包装盒,让学生先对它们进行分类,并叙述自己的分类理由。(2)、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的引导总结出长、正方体的所有特征。(3)、让学生用橡皮泥做顶点,用长短不同的细木棒做棱,四人一个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通过这样的设计,将操作、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参与了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且还启迪了思维发展,达到了数学教学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技能的目的。
  四、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参与欲望。
  “学起源于思,思起源于疑”。学生有了疑惑才会主动去思考,这样,他们才会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教材展开教学,并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只是一味地将知识硬性地接收,从来都不怀疑是否错误或为什么是这样。学生长期在被动式的教学模式下消磨了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机械地成为学习和写作业的机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提出疑问,让学生产生疑惑,并通过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先出示画在方格纸上的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学生判断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通过数格子或分割的方法明确它们的面积是相同的。接下来让学生通过分割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求出三个不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最后通过比较平行四边形的底边、高、面积与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长、宽、面积之间的关系后,得到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并动脑思考获得了知识。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多方位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他们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收获。通过这样的设计,层层深入,不断设置认知冲突,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欲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进行不断地摸索与完善,用新的观念和现代化的教学思想来提高自身素质。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和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有效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彭小明.“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训练”[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2.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3]叶 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