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 多杰吉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第一民族中学
【摘要】核心素养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从化学学科来看,是学生在长期的化学学习中掌握的解决问题的化学思维能力。因此,化学教师需要充分重视初中生的化学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学会应用当前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化学思维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关键词】初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方法
【正文】我国教育系统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程改革方面投入了很大的心血,试图尽快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核心素养是学生立足于社会的资本,是学生在未来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品格与能力,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而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储备力量,因此教育部要求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化学学科而言,化学教师需要在对九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掌握解决问题的化学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实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一、 化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2016年2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发布,预示着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已经从表面形式的课程改革回归到教育本质,即更加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抓住育人根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的成长为根本,向学生的未来成长方向前进。有关国际组织对“素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这是课程学习的核心。素养是一个人能够面对生活以及工作中各种挑战的先决条件,而这个可以通过后天学习获得,在系统的课程教学引导下慢慢培养。由此引申到“核心素养”,它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必备的最为关键的素养,也是一个人在未来发展中所应具有的素养。如果“素养”是一个人过好基本生活的必备条件,那么“核心素养”就是一个人想要达到优质生活的必备条件,它包含了自主思考、沟通等各个方面的能力。而国家教育部对于“核心素养”的含义也进行了明确的界定,认为核心素养是一个学生在未来社会发展中所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此基础上我国也有学者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含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研究中提出它是所有人应当具备的关键素养,是一个人在未来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品格与能力。结合以上国际以及国内的观念,将之引申到初中化学学科,其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关键素养,是学生在长期的化学学习中掌握的解决问题的化学思维能力,具有不可替代性。
二、 培养初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对策?
既然化学核心素养是其他学科学习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化学教师需要充分重视化学教学,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品格与能力,学会应用当前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化学思维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未来的工作中运用这种能力面对来自外界的不同挑战。实际教学中,化学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初中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1.在学科素养渗透中教会学生学会做事
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要求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仪器的选择、检查、连接,药品的选择、取用方法和取用量的多少,同时实验操作中需要操作和观察、记录同时完成,所以实验中学生都是分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实验操作方法,同时要做好团队合作,分工明确,在这个过程中也会给学生提供创新进取的机会,当然有一些危险的实验也给学生提供了冒险精神的展现!像铁在氧气中的燃烧,镁条燃烧,氢气的验纯,都需要在实验组中选定同学来完成,当然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进行,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敢者。
2.鼓励学生自己设计简单的实验
化学教学要启蒙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这种意识也属于科学素养的范畴。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就证明学生具备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实验的设计和成功也是学生科学素养的体现。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善于设计和操作一些简单的实验。在这样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将会得到形成和提高。比如学习氧气后,我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怎样鉴别氧气?学生设计很多的方法,其中包括用带火星的木条验证的方法。这是学生经过比较后形成的决定。有人提出用燃烧的木条和硫进行试验,后来经过分析,硫会产生有害气体,燃烧的木条不安全,最后决定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这样的讨论过程和实验过程,对于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形成具有极大的促进和提高作用。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是在教学中一点一点培养和形成的,因此教师要注意平时的教学,在学习中、在细节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设置问题情境进行教学
化学教师根据课本内容设置问题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问题产生兴趣,从而运用当前所掌握的相关化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从中引申至新知识的学习。因此为了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化学思维和合作能力,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根据课本内容设置与现实生活相近的问题情境。例如,化学教师讲到钙这一化学元素时,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又比如在讲到锌、碘这两种化学元素时,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有些人容易患上甲状腺疾病以及侏儒症”,让学生运用当前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学会从物质的组成、结构等方面入手思考问题,给予学生独立思考以及推理的空间,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学习中认识钙、锌以及碘的性质、用途等方面的知识,获知缺钙极易导致骨质疏松,而缺锌容易导致侏儒症,缺碘容易患上甲状腺疾病,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与推理能力。这些核心素养不仅在学习中起到重要作用,在未来的工作以及生活中同样不可或缺。
总之为了在化学教学中实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重视科学伦理的教育,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形成美好的品德。同时教师还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中形成特定的化学思维模式,并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以及实验探究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动手操作等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建成.渗透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学科素养[J].考试周刊,2012,:142-143.
一、 化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2016年2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发布,预示着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已经从表面形式的课程改革回归到教育本质,即更加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抓住育人根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的成长为根本,向学生的未来成长方向前进。有关国际组织对“素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这是课程学习的核心。素养是一个人能够面对生活以及工作中各种挑战的先决条件,而这个可以通过后天学习获得,在系统的课程教学引导下慢慢培养。由此引申到“核心素养”,它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必备的最为关键的素养,也是一个人在未来发展中所应具有的素养。如果“素养”是一个人过好基本生活的必备条件,那么“核心素养”就是一个人想要达到优质生活的必备条件,它包含了自主思考、沟通等各个方面的能力。而国家教育部对于“核心素养”的含义也进行了明确的界定,认为核心素养是一个学生在未来社会发展中所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此基础上我国也有学者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含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研究中提出它是所有人应当具备的关键素养,是一个人在未来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品格与能力。结合以上国际以及国内的观念,将之引申到初中化学学科,其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关键素养,是学生在长期的化学学习中掌握的解决问题的化学思维能力,具有不可替代性。
二、 培养初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对策?
既然化学核心素养是其他学科学习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化学教师需要充分重视化学教学,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品格与能力,学会应用当前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化学思维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未来的工作中运用这种能力面对来自外界的不同挑战。实际教学中,化学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初中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1.在学科素养渗透中教会学生学会做事
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要求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仪器的选择、检查、连接,药品的选择、取用方法和取用量的多少,同时实验操作中需要操作和观察、记录同时完成,所以实验中学生都是分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实验操作方法,同时要做好团队合作,分工明确,在这个过程中也会给学生提供创新进取的机会,当然有一些危险的实验也给学生提供了冒险精神的展现!像铁在氧气中的燃烧,镁条燃烧,氢气的验纯,都需要在实验组中选定同学来完成,当然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进行,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敢者。
2.鼓励学生自己设计简单的实验
化学教学要启蒙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这种意识也属于科学素养的范畴。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就证明学生具备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实验的设计和成功也是学生科学素养的体现。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善于设计和操作一些简单的实验。在这样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将会得到形成和提高。比如学习氧气后,我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怎样鉴别氧气?学生设计很多的方法,其中包括用带火星的木条验证的方法。这是学生经过比较后形成的决定。有人提出用燃烧的木条和硫进行试验,后来经过分析,硫会产生有害气体,燃烧的木条不安全,最后决定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这样的讨论过程和实验过程,对于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形成具有极大的促进和提高作用。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是在教学中一点一点培养和形成的,因此教师要注意平时的教学,在学习中、在细节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设置问题情境进行教学
化学教师根据课本内容设置问题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问题产生兴趣,从而运用当前所掌握的相关化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从中引申至新知识的学习。因此为了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化学思维和合作能力,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根据课本内容设置与现实生活相近的问题情境。例如,化学教师讲到钙这一化学元素时,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又比如在讲到锌、碘这两种化学元素时,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有些人容易患上甲状腺疾病以及侏儒症”,让学生运用当前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学会从物质的组成、结构等方面入手思考问题,给予学生独立思考以及推理的空间,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学习中认识钙、锌以及碘的性质、用途等方面的知识,获知缺钙极易导致骨质疏松,而缺锌容易导致侏儒症,缺碘容易患上甲状腺疾病,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与推理能力。这些核心素养不仅在学习中起到重要作用,在未来的工作以及生活中同样不可或缺。
总之为了在化学教学中实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重视科学伦理的教育,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形成美好的品德。同时教师还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中形成特定的化学思维模式,并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以及实验探究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动手操作等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建成.渗透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学科素养[J].考试周刊,2012,: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