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潘娜姗

【机构】 山东省莱西市第一中学

【摘要】教学手段现代化是当今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经济的突飞猛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现在教学环境下突显出一定的弊端。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主要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中,正以其独特的、不可忽视的功能被越来越多美术教学工作者所采用,并在美术教学中显示了巨大的功效。
【关键词】多媒体;介入;美术欣赏;课件;积件;交互性
【正文】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与教育结合越发紧密。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使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挂图的美术鉴赏课教学教学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它可以生动、形象的描述各种教学问题,激活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美术欣赏课的学习兴趣,扩宽学生的知识视野。然而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首先应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整体设计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它能创设自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能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能及时反馈学习信息,能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课件界面清晰、美观,便于操作。
  一、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审美水平
  在美术教学中, 运用多种媒体进行美术欣赏, 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形像和声音, 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 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美的形象性特点, 决定着人们审美活动不是用逻辑思维方法, 而是用形象思维方法。 多媒体教学为此创造了契机。它的魅力所在, 不仅是直观形象、光色绚丽和悦耳动听,还能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 使教学内容充满趣味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能造就出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我在讲授外国油画作品时利用课件制作,向学生放映幻灯片: 米勒的《拾穗者》,透明、辽阔的画面,学生似乎感受了广大劳动者的艰辛, 在心灵上唤起健康与美的情绪;《自由引导人民》强烈的明暗对比, 强烈的运动感和悲剧气氛, 令人触目惊心. 画面以昂扬的激情赞颂法国革命者对革命必胜的信心, 唤起学生对封建统治的憎恶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波提切利的《春》,画面上到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 芳香袅袅的风吹拂着结满金色果实的橙子林和树木间的羊齿叶, 它们不断的颤动闪烁出光影; 郁金香、银蕾花、 水仙等鲜花, 犹如织在地上的刺绣, 遍地盛开。 而当《无名女郎》出现在屏幕上时, 学生们对画面形象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主人翁 她那高傲的双眸以及脸上呈现出的淡淡忧伤, 画面强烈的色彩对比效果,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感觉到了令入遐想的韵律。在高中美术鉴赏《玉石之分》一课的教学中,我没有在黑板上用楷书板书该课题,而是在课件上用篆书字体来显示(图一),让学生辨认。绝大多数同学会把玉念成王。然后告诉同学们,在古汉语中,王和玉是相通的,汉字中许多以“王”为偏旁的子,都和玉有关,而这些字,都有一个相近的含义,那就是表示“美好”。以此简单的开头,引发学生对“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包涵的人文特性的思考。
  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和讨论题等材料,给学生创设一个他们之间产生议论、甚至产生争论的学习情境。由于现代中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讨论时,容易兴奋,思维特别活跃,甚至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这样获取的知识往往根深蒂固的烙在学生的脑海中,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协作学习,有利于敏锐的判断思维的培养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如在《古希腊雕塑》一课的课件中,我在课件中同时展示米隆《掷铁饼者》和奥运赛场上的铁饼运动员的图片,让同学们自己体扮演运动员角色,投掷铁饼模型演绎投掷动作,感受实际投掷铁饼这项运动的动作和雕塑动态的不同,然后去分析讨论两者不同的原因。通过这一简短、寻常的教学环节的进行,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努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归纳、提出了两个研究性课题:《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通过古希腊雕塑看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让学生主动地广泛收集资料,探索解决课题提出的问题,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研究性报告。
  三、要善于选择媒体素材
  美术鉴赏课相对于其他课程的学习,比较趋“静”,强调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心灵感受。恰当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声像功能适当烘托课堂气氛很有必要。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一课中,一曲悠扬的《高山流水》有助于学生置入到山水画的意境当中。在鉴赏《格尔尼卡》一画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画家创作的历史背景,利用音像剪辑放映一段二战时期的战争场面,能使学生深深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从而激发他们对德国法西斯的憎恨,对和平的热爱。所有这些音像素材的使用,必须为美术鉴赏这一中心任务服务,否则无异于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创造热情
  现代教育的标志之一是教育终身化,美术课堂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开放学生美术活动的空间,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让学生真正领会美源于生活,并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在上《色彩的要素》一课时,我事先准备好一些有代表性的图片,让大家感受色彩的冷暖,然后让学生讨论哪些是暖色,哪些是冷色,在不同的环境中有没有发生什么不同的变化。无形中加强知识的连贯性,增大信息量的效果,显示了基于多媒体基础上的美术教学的优势。 本节课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力求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悟出所学知识点,而将色彩理论放在学生感知之后。改变以往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课的开始部分从红、黄、蓝、橙、紫、绿 六种颜色入手,引导学生联想自然界中的事物,谈对色彩的感觉,初步认识冷、暖色以及冷、暖色的相对性;再通过一些反映自然、生活、绘画的图片加大信息来源,让学生判断冷色、暖色的画面,使学生的认识与色彩理论结合起来。在学生认识冷暖色的基础上,引出对比的概念,通过色相的比较,找出哪些色是强烈对比、哪些色是柔和对比,在学生认识强、弱对比的基础上,出一组图片供学生欣赏,让学生自己评议,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融合传统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手段
  当今各种教育手段色彩纷呈, 多媒体技术手段以它特殊的功能和优越性正在受到越来越普遍的关注、 重视和运用. 这是课堂教学上的一次革命, 它猛烈地冲击着传统的教学体系, 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变革,但是变革从来都是合理地“扬弃”, 而不是简单的“否定”或轻易的取代。在当前电化教育与传统教育并存而传统教育占优势的情况下, 从教育的目的要求出发,探索电教手段与传统手段的优化组合的规律和途径, 是一项迫切而意义重大的工作。美术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在美术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直观、形象地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地发挥,从而更好地提高美术教学的效果,正是我们美术教师所执着追求的。 优化教学过程,将教学过程设计得活泼多样,使学生始终保持愉快的学习情绪,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着画面的不断变换产生栩栩如生的感觉,可以多角度地拨动学生的心弦,多方面地调动学生感官,多渠道地获得信息,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如“古希腊的雕塑”,对于学生来说不但要正确欣赏赋予自然力量的人体美,重要的是了解古希腊文化造就的理想美,如果找到相关的经典电影,(电影《埃及艳后》)剪切其中某些合适的片段看看克娄巴到底有多美,看看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健将们,当时奴隶制民主社会的氛围,从社会历史根源理解审美观念的形成,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欣赏。我们不需要对学生说古希腊雕塑是多么美啊,请学生看了再讨论,是怎样的感觉。
  总而言之,如何使多媒体技术介入美术课教学,决不仅局限于上述几点。许多方面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与研究。特别是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结合网络教学增强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灵活性、加强美术学科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在重视学科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培养,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课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不懈合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裴新宁.高中美术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美术教学的评价》 尹少淳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 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