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

【作者】 孙晓懿

【机构】 山东省青岛第三十四中学

【摘要】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初中物理教学更是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探究、了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规律。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反馈于生活。因此,在生活中学习物理,把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和探究欲望。
【关键词】生活化情境;初中物理;教学;展现
【正文】一、当前物理教学的现状
  1.传统物理课本枯燥乏味,缺乏生活化色彩。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不太紧密,阻碍着学生自主、投入地学习。究其原因,一是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距离,与学生的实践运用有距离。二是学生对生活环境中的物理现象不太注意观察,问题意识较弱,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探究内容。三是学生学习知识时不能很好地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学到的知识去解释周围环境中的物理现象的意识、能力较为薄弱,习惯于老师给以答案。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教学应该密切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关系,如何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建立联系呢?这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2.传统物理教学对物理实验不够重视,脱离生活实际。物理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物理实验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而许多老师对实验只是枯燥的说明却并未实际演示,必然收效甚微。有些老师往往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把课本讲完后,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死记硬背,这显然脱离了生活实践,只注重理论教育而忽略实践的教学方法必不可取。因此,要加强对实验的重视,通过演示或让学生参与加强学生的理解。比如在做“小孔成像”实验时,刻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在一条线上,左边放好蜡烛,中间放好打了小孔的纸,右边再放一张白纸,蜡烛的火苗和小孔要在一条线上,蜡烛点燃后火苗从小孔映射到白纸上的影像正好是倒立的火苗。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更好地理解“小孔成像”的原理。
  3.物理练习脱离生活实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我国目前教育中,物理练习题传统枯燥,和生活的联系较小。新课改下应将物理问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融入到问题的情境之中去。增强学生自觉学习物理的意识,发掘学生的自学潜能。比如说,在讲授完“密度”和“惯性”后,可通过设计生活问题“在农业生产中采用了一种先进的脱离机能在脱离谷物的过程中将好谷、秕谷和石头很好的分开,如图所示,你能清楚分开吗?”
  二、在物理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策略性
  生活化情境,是老师利用生活中的真实现象,通过对多种技术创设的应用,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的欲望的教学环境。物理教学的生活化情境,就是把生活中的情景“移”到物理课堂上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降低学习的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欲望和对物理知识的应用。
  1.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老师授课应多关注现实生活,将问题的讲解与生活化情景结合起来,通过师生之间的探讨、观察、实验和动手操作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大气压强”一节时,老师可通过给学生展示生活中大气压强应用的实力,比如说家里的高压锅、打气筒等,增强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老师运用一个软管和两个瓶子进行演示实验,把一个水瓶装满水置于高出,空瓶放在低处,让学生讨论怎么把水从高处引向地处。学生就会想到用导管引流,这时老师可以找几个学生进行现场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最后得出结论:当软管插入水后,由于内部气压是零,外部大气压是存在的,液体也就会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实现导流。
  通过这些在身边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学中的专业术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提出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摒弃单纯说教的传统教学模式,使物理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自由学习的乐园。
  2.在物理习题和课后作业中创设生活化情境。鉴于许多物理习题脱离生活实际,老师应尽量以学生的滋生经历的生活情境为原型。从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现象、引导学生产生联想、进而提出问题、分析归纳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了“密度”这一物理概念时,根据密度的公式:ρ=m/V(物质质量m与其体积V的比值),可以设计习题如:如何测算妈妈买的黄金首饰是否是纯金;如何测算家中厨房里常用的酱油、食用油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的大小;这样生活化的题目比枯燥的课后习题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而解决问题带来的自豪感和成功感就会使学生更容易投入,进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思考这些物理现象的成因和原理。比如冬天教师的窗户上会出现漂亮的“窗花”;从教室到室外会呼出好多“白气”;在进入教室眼睛上会铺满浓浓的一层雾气。又比如在夏天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把一杯盐水和一杯清水同时放入冰箱,看看哪个先结冰;夏天刚买的冰糕便面“水珠”的形成。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再与老师一起讨论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与依据。在生活中、实践中更好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学到的物理知识运用到解决现实的生活的实际问题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活学活用。
  课后作业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延伸,在巩固和强化学习的知识、增进学生理解和认知方面意义巨大。因此,课后作业不应该脱离学生实践,老师应该创设有关生活化情境的课后作业,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终极目的。可在课后习题中布置相关的作业,比如说怎么在家中测量牛奶、酱油的密度,具体步骤有哪些;怎么测量操场上旗杆的高度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锻炼了学生分析理解、推理处理实际生活中物理问题的能力。
  3.物理教学与生活经验结合,物理问题与生活情境相联系。将生活经验与物理教学相联系,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对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老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寻找生活中物理的契合点,学生通过将熟悉的生活场景与现有的物理知识相联系,将枯燥的物理原理建立在生动真实的生活情境之上,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内容与生活因素接轨,通过解决“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讲授“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等专用术语时,老师可以用课堂或实验室的现有物体进行通电试验,比如铅笔、橡皮、直尺、课本等等,让学生亲自感受理解;在讲解压强时,让学生用刀面和刀背切水果,从而形象生动的理解“压强”的知识。
  物理问题与生活情境相联系,在讲解“力的相互作用”的问题时,老师可以从学生的体育课上举例说明,当把篮球投向篮筐的时候,篮球会弹回,篮筐也会因受到撞击而摇晃;在足球场上,两个球员因争抢足球相撞的时候,都会感到疼痛。这正是由于“力的相互作用”而出现的结果。
  4.通过合作讨论,探讨和解决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把物理知识和学习、生活、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通过开展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物理在生活中处处存在,提高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浮力的应用”这一章节时,老师可以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了解浮力的知识。学生用铁皮造船,来探讨铁船也可以漂浮在水面。通过优化“铁船”的体积,比赛看看哪个小组造的“铁船战舰”能搭载更多的砝码。学生在手动操作中,掌握物体的体积、浮力与重力的相互关系。进而更为深入的了解浮力的公式和应用。通过利用浮力知识,探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老师可以和学生李永福利的有关知识,一起探讨如何把沉没海底的“泰坦尼克号”打捞上来。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对学到的知识做到了合理的演练和运用。
  总之,物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反馈于生活。物理学的发展进步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物理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让物理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推广多元开放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思考生活中物理现象之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将生活体验与物理知识相结合,最终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欲望和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谢运宏.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学习中的性别差异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
  [2]李俊谦.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9). 
  [3]孟昭辉.中学物理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I].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