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对初中语文教学中个性化写作的探索

【作者】 姜 霞

【机构】 山东省青岛第三十四中学

【摘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关注认识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可见,倡导个性化,是语文教育人文性的重要体现,也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个性化;自主;真实;创新;评价多元
【正文】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任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书面表达要观点鲜明,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可以说,作文的个性化教学与新课标的要求是完全吻合的。
  1、发挥个体优势,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应该在遵循语文教学大纲,保证达到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选择取舍等方面有所侧重,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只要我们留意一下成就卓著的语文教师的教学,就不难发现,这些教师在教学上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都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个体的优势。我们普通语文教师也可以有自己的个性特色,也可以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比如教师喜欢鲁迅文学,他在基本完成大纲的教学任务之外,就可以精心耕耘这块“自留地”。或推荐书目,或组织鲁迅文学小组,让所教学生更多的民解和鲁迅有关的知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说,教师的德识才学的每个方面,都会对学生形成很大的影响,因为中学生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很容易接受新事物,所以富有个性特色的教学会给学生的成长烙上深沉的印记,所以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发挥个体优势,只有有个性化教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个性化的学生,只有教师个性化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的作文呈现个性化的特点。
  2、尊重学生个性,调动写作激情
  诗言志,词言情,小说言心声,凡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作文是高雅地表达自己思想的形式之一,这是学生写好作文不竭的动力。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作文教学变成了一潭死水,在这潭死水里,有的是固定不变的程式,令人反感的主题先行,于是学生的自我消退了,个性泯灭了,人格异化了,作文失去了勃勃生气。发展个性是现代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如果说作文教学不能尊重孩子,给他们自由的写作田地,这样的作文教学是阻碍学生正常发展的泥潭,因此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以极大的热情,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首先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有思维、能感知的活生生的人,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疏通个性化写作的弯弯细流,让每个学生的写作个性都能得到顺利的发展。
  3、淡化作文指导,发展学生潜能
  很多教师可能是出于对学生的过分关注,对于他们的写作方式或过程总是不太放心,总想方设法地要教给学生一些所谓技巧和绝招。其实,这根本就没有必要。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以前人以为写文章是几个读书人特有的技能,好技能奥妙难知,几乎同于方士的画符念咒,这种见解必须找破。”我们教师不能把写作文章看得很神秘,更不能把写文章看成是要由一大堆技法来规定的事情,以致于教师重重叠叠、乐此不疲地去教,苦口婆心,反复强调,不断地迫使学生就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写作主动性渐渐地被消退,想象力也被钝化,悟性被夭折,灵性被扼杀,人格被异化,情感被冻结,原本可以对事物进行的最深刻最美妙最富有个性的精神体验也就无法表现了。我在工作中深感指导学生作文,常常事倍功半,其主要原因我认为是指导太多、太细、太死、太统一。学生之所以日记不让人看,正是因为他们在日记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喜怒哀乐或隐私。相反,他们在教师面前或在作文中不敢说真话,恰恰是因为心存顾虑而没有展示自己的个性,他们的个性很可能被教师的统一要求同化或虚化了,要不学生本来的个性完全转化为教师所要求的那一种特定的个性,要不虽还保留着自己原有的个性,但为了不违背教师的要求,就投“师”所好,真实的内心被掩盖了。个人认为,教师在作文指导过程中,应该像崔永元那样做些很生活很幽默也很文学的旁敲侧击,也就是让学生像小品中的赵本山、宋丹丹那样紧扣话题,面对生活,敞开心扉,打开话匣子,说自己想说的话。
  4、改良传统观念,创设平等氛围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摒弃传统观念,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认同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地位。著名教育家于漪在谈到语文课程的认识时强调:“一定要改变对语文学科的陈旧看法,认为语文只是读读、写写等技术性、技巧性的小事,对现代人的培养无足轻重,殊不知语言、思想、情感同时发生,语言这个交际工具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而且还是艺术、思维、心灵、人格的组成部分。”作文个性化教学过程中,这种平等的真诚的氛围更为重要,只有要这种条件下,学生才可以感到人格的自主与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才有可能自由的表达内在的真实想法。
  5、突破畏惧心理,激发写作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激励,一个人自身的只能发挥百分这二十到三十,而正确与充分的激励,则能使人发挥自身潜力的百分这八十到九十。激励实际上就是对成功的一种预支,让被激励者提前领略到成功的快感。每个学生,作为一篇文章的作者,他们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和鼓励。因此教师要认真阅读学生的习作,抓住习作中的每一个长处和优点,既要注意整篇文章的成功,更有善于发现局部的闪光点,都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衡量作文最忌用一把简单统一的尺子,而需要多几把尺子,尺度的高低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大小灵活决定,大到文章全篇的审题立意、构思和过度,小到文章的开头结尾,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老师要努力去寻找值得表扬的点点滴滴。人的个性是有差别的,学生作为写作主体,必然呈现多样化的写作个性。有的倾向于思想型,有的倾向于艺术型,有的二者平衡。艺术型的人或重实感、或重想象,一般擅长写记叙文、抒情文;思想型的人重于归纳,或重于演绎,一般擅长写议论文、说明文。同样注重感受,也是人各有异的。如面对百花齐放的花园,有的人敏感多情,伤春惜春,感叹“流水落花春去也”;有的人乐观开朗,感到春意盎然,万物欣欣向荣。教师要鼓励学生寻找独特的个体体验和心灵体会,在作文中大胆地表现“人无我有”的独特个性。当然在倡导“说真话,表真情”的愉悦氛围中,由于存在学生生活体验的多少,对语言文字感悟能力的差异,习作中的言语或坦白、真露,不加修饰,或晦涩、朦胧,故弄玄虚。教师在阅读这样的作文时,要尽量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要俯下身子,平视学生,顺着原来的思路,走进他们的世界去审核文章是否合理,说的是否明白。尽量找出文章中的优点,并给予肯定表扬。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抓住习作中的优点,尤其是平时的写作练习,用不着求全责备。
  总之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培养真正的人。冲破传统理念,挖掘作文潜能,打造精神自由新人,展示独特魅力——这是个性化作文教学的重要内涵。说真话,抒真情,亮出心灵的鲜活与坦荡,直言不讳,推崇创新,张扬个性,这应该成为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真’和”情”的基本要求,个性化作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进入我们的现实生活,拓宽观察的领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生存状态,关注人类的未来和命运,都应该成为学生写作的题材。
  参与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李志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写作思维》《教学月刊》2005年第1期。
  [3]周启志《激发兴趣、锤炼语言》《中学语文教学参与》200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