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探小学语文课堂中无声语言的运用
【作者】 李 波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大成镇中心校
【摘要】要使课堂教学出神入化,要在使用有声语言的同时辅之以无声语言。一、课堂上,教师的目光要关注学生,恰当地使用眼神,表达丰富的感情。二、我们要将表情与内容结合起来,利用表情来传递信息,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三、准确恰当的使用手势语言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和感染力,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准确、适当、自然协调地运用无声语言,创造特有的教学氛围,以无声胜有声,使之更好地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关键词】无声语言;眼神;表情;手势
【正文】要使语文课堂的教学出神入化,有声语言的方法与技巧是极其重要的,但它并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能够面对全体学生侃侃而谈,使学生在享受动听的声音之美中获取知识,而且要善于“演”,在讲的同时辅之以“好看”的演示,优美的姿势,令学生在享受语言美、声音美、姿势美中获取知识。这,就需要无声语言。
所谓无声语言,即体态语言,是指伴随说话的表情、手势及其他动作。无声语言不是设计出来的,也不是附加于教学内容之上的一种装饰品。它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辅助手段,是根据内容的需要,在感情达到一定程度或有声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时候的一种辅助方法,是自然流露出来的。如讲到着急、跃跃欲试的时候可以摩拳擦掌,讲到悲痛欲绝的时候需要捶胸顿足……但无声语言的运用并不是多多益善,要做到恰如其分,哪怕是一挥手,一皱眉,都得与教学内容相一致,做到协调得体,形神兼备,更好的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
一、眼神的运用。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用眼神向学生传递思想感情,会起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教师的眼睛应该炯炯有神,给学生一种朝气蓬勃、令人信服的感觉。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学会用眼睛说话,要恰当而巧妙地运用眼神,表达丰富多彩地思想感情,以影响和感染学生,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可以从教师的眼神中读出殷切地期盼、亲切地鼓励,热情地赞美和严历地批评,从而产生心灵的碰撞,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如果我们在讲课时忽略了与学生的眼神交流,就等于向学生关闭了心灵之窗。既不能用眼睛辅助有声语言的教学,也不能及时观察和把握学生听课的反馈情况。
在讲课时,教师的目光要随时巡视着学生,与学生们保持着持续不断的视线接触,用自己敏锐而洞察秋毫的眼睛,通过察颜观色,随时发现学生的思想情绪、心理变化及听课的兴趣。通过这样的审视,教师可随机应变,采取急救措施,改变自己上课的内容和方法,把学生吸引过来,使那些不注意听讲的学生能注意听讲,以保证教学效果。比如,上课之始,教师往讲台上一站,用温和的目光扫视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老师在亲切地注视着我。这样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来,达到“一言未发先有情”的效果,会使学生感到老师的关注和爱抚,增强学习自信心。当发现学生注意力分散,做出有碍于上课的动作时,教师如果中断讲课高喊一声“请注意听讲”,不仅影响了其他学生,也破坏了和谐的课堂氛围,得不偿失。此时只需投去一丝严历的目光,学生就会明白教师的意思,集中注意力来听讲。这比直截了当的语言警告有更大作用,同时也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学生必定会心存感激。对于正在回答问题的同学,教师应报以信任的目光,这样,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减轻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其充满信心,从而大胆地回答问题。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给予学生鼓励的目光,以帮助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尤其对于学困生,教师更应该给予帮助的目光,启示的目光,赞许的目光,让他们度过“难关”。记得在一次诗歌朗诵会上,一位各方面表现都较差的学生被同桌发现朗读很有感情并推荐其参加比赛。这位学生在台上不时害羞地看着我。我一直注视着他,示意他大胆些。结果他很好的完成了朗诵任务,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此后便经常看到他在课堂上举起手。虽然他的成绩仍然不太乐观,但至少有一点进步。这也是我最欣慰的。
如果老师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对教学确实有很大帮助。沐浴在教师爱的目光里,学生的心灵一定能够得到自由发展。
二、表情的运用。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脸面就是“心灵的镜子”。德国语言学家浮士勒曾经举过一个例子,有一位意大利演员登台表演,按照数字的顺序,从一数到一百。由于他用多变的语调和丰富的表情,把这样平淡的内容表演得有声有色,结果使观众受到感动并为之流下泪来。这个例子虽有点夸张,但也能从中看到表情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的表情是向学生施加心理影响,并产生积极作用的手段之一,也是向学生传达教师思想感情的桥梁。教师的表情呆板,缺乏吸引力,就容易造成思维松散,削弱教学语言的感染力。表情过于随便,就容易失去庄重,可能使学生产生轻视的心理。当课堂气氛过于压抑、沉闷时,教师可面带活泼、愉快的表情,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当课堂气氛过于高涨时,教师用严肃的表情,以加强纪律性,稳定秩序。
讲课中,教师的表情要真挚可信,发自内心,使学生信任,产生亲近感。如果装腔作势,口是“情”非,故作情态,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使教师的形象大打折扣。同时,表情应与讲授内容恰如其分地结合在一起,与有声语言所表达的情感同时产生。讲到高兴时,笑逐颜开;讲到愤怒时,满面怒气;讲到困难时,满怀信心。教学《在大海中永生》时,就应该表情严肃,充满敬意;学习《黄果树瀑布》时,就要兴致勃勃,神采飞扬……这些多变的表情信息,必将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器官,引起思想共鸣。
对于教师而言,微笑是最好、最美的表情。因为微笑就像一座桥梁,能缩短心理距离,拉近师生关系,给学生一种愉悦的学习环境。教师要用微笑来传达情意,努力使自己的微笑成为一种示范,一种内心世界豁达开朗的示范,让学生从教师的微笑里感受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教师要用自己饱满的情绪,和蔼可亲的面部表情,给学生一种自然、明朗、民主的感觉,从而造成学生积极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以利于知识的掌握。因此,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尽量面含笑容,千万不要把学生心平如镜的心绪吹皱,因为那种和谐、自然的氛围,更适宜学生地成长。
三、手势的运用。
手是会说话的工具。在无声语言的应用中,手势最难,但它又特别重要。课堂上运用手势,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手势具有形象鲜明、醒目的特点,已经成为教学内容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之一,是辅助教师有声语言表情达意的有力方式。准确恰当的手势语言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和感染力,使教学语言生动活泼、形象生动,使学生透过视觉或具体的形象得到美的享受。
手势表达的内容是很丰富的,甚至可以单独用来交流一些简单的信息。既可以有助于有声语言的表达,又可以摹形状物,而且它活动的范围较大,又很灵活自如,因此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如学习“山川河流”时,可以通过某个手势把它们比拟出来。如讲解“大小”、“高矮”、“胖瘦”时,也可以用手势做出形象的对比。“前进”、“后退”、“集合”、“解散”等指示、命令也能使用号召性的手势。再如“肯定”、“否定”、“疑问”、“兴奋”、“难过”等表现对事物特有的态度同样能使用情绪性手势。
教学手势应大方得体,形象有力,动静搭配,准确得当。准确无误的手势,常常能帮助你说话,为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供直观的形象。恰如其分地运用手势,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学生加深对重点内容的印象。过多而毫无意义的手势,常给人心忙意乱的感觉,不仅模糊讲授内容,而且使学生难以琢磨,并容易和教师同时产生疲劳之感。手势太夸张,甚至手舞足蹈会令人感到轻浮或不稳重。而过于死板会使学生感到压抑,教师本人也受拘束。即使是十分得体、漂亮的手势,也不应多次重复。
手势,是课堂的舵,学生的目光,将随着教师的手势,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手势应在教师具有情感的支配下,根据课堂的情境、氛围,自然引发,才能显示出它独特的美。
无声语言的运用没有固定模式,它要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准确、适当、自然协调地运用无声语言,创造特有的教学氛围,展现教学的魅力,以无声胜有声,使之更好地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 李敏才 四川教育出版社
[1]《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 韩立福著
[3]《教学中无声语言的运用艺术》 中国教学课件网
[4]《课堂教学中怎样正确运用无声语言》 中国知汇网
所谓无声语言,即体态语言,是指伴随说话的表情、手势及其他动作。无声语言不是设计出来的,也不是附加于教学内容之上的一种装饰品。它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辅助手段,是根据内容的需要,在感情达到一定程度或有声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时候的一种辅助方法,是自然流露出来的。如讲到着急、跃跃欲试的时候可以摩拳擦掌,讲到悲痛欲绝的时候需要捶胸顿足……但无声语言的运用并不是多多益善,要做到恰如其分,哪怕是一挥手,一皱眉,都得与教学内容相一致,做到协调得体,形神兼备,更好的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
一、眼神的运用。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用眼神向学生传递思想感情,会起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教师的眼睛应该炯炯有神,给学生一种朝气蓬勃、令人信服的感觉。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学会用眼睛说话,要恰当而巧妙地运用眼神,表达丰富多彩地思想感情,以影响和感染学生,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可以从教师的眼神中读出殷切地期盼、亲切地鼓励,热情地赞美和严历地批评,从而产生心灵的碰撞,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如果我们在讲课时忽略了与学生的眼神交流,就等于向学生关闭了心灵之窗。既不能用眼睛辅助有声语言的教学,也不能及时观察和把握学生听课的反馈情况。
在讲课时,教师的目光要随时巡视着学生,与学生们保持着持续不断的视线接触,用自己敏锐而洞察秋毫的眼睛,通过察颜观色,随时发现学生的思想情绪、心理变化及听课的兴趣。通过这样的审视,教师可随机应变,采取急救措施,改变自己上课的内容和方法,把学生吸引过来,使那些不注意听讲的学生能注意听讲,以保证教学效果。比如,上课之始,教师往讲台上一站,用温和的目光扫视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老师在亲切地注视着我。这样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来,达到“一言未发先有情”的效果,会使学生感到老师的关注和爱抚,增强学习自信心。当发现学生注意力分散,做出有碍于上课的动作时,教师如果中断讲课高喊一声“请注意听讲”,不仅影响了其他学生,也破坏了和谐的课堂氛围,得不偿失。此时只需投去一丝严历的目光,学生就会明白教师的意思,集中注意力来听讲。这比直截了当的语言警告有更大作用,同时也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学生必定会心存感激。对于正在回答问题的同学,教师应报以信任的目光,这样,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减轻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其充满信心,从而大胆地回答问题。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给予学生鼓励的目光,以帮助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尤其对于学困生,教师更应该给予帮助的目光,启示的目光,赞许的目光,让他们度过“难关”。记得在一次诗歌朗诵会上,一位各方面表现都较差的学生被同桌发现朗读很有感情并推荐其参加比赛。这位学生在台上不时害羞地看着我。我一直注视着他,示意他大胆些。结果他很好的完成了朗诵任务,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此后便经常看到他在课堂上举起手。虽然他的成绩仍然不太乐观,但至少有一点进步。这也是我最欣慰的。
如果老师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对教学确实有很大帮助。沐浴在教师爱的目光里,学生的心灵一定能够得到自由发展。
二、表情的运用。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脸面就是“心灵的镜子”。德国语言学家浮士勒曾经举过一个例子,有一位意大利演员登台表演,按照数字的顺序,从一数到一百。由于他用多变的语调和丰富的表情,把这样平淡的内容表演得有声有色,结果使观众受到感动并为之流下泪来。这个例子虽有点夸张,但也能从中看到表情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的表情是向学生施加心理影响,并产生积极作用的手段之一,也是向学生传达教师思想感情的桥梁。教师的表情呆板,缺乏吸引力,就容易造成思维松散,削弱教学语言的感染力。表情过于随便,就容易失去庄重,可能使学生产生轻视的心理。当课堂气氛过于压抑、沉闷时,教师可面带活泼、愉快的表情,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当课堂气氛过于高涨时,教师用严肃的表情,以加强纪律性,稳定秩序。
讲课中,教师的表情要真挚可信,发自内心,使学生信任,产生亲近感。如果装腔作势,口是“情”非,故作情态,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使教师的形象大打折扣。同时,表情应与讲授内容恰如其分地结合在一起,与有声语言所表达的情感同时产生。讲到高兴时,笑逐颜开;讲到愤怒时,满面怒气;讲到困难时,满怀信心。教学《在大海中永生》时,就应该表情严肃,充满敬意;学习《黄果树瀑布》时,就要兴致勃勃,神采飞扬……这些多变的表情信息,必将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器官,引起思想共鸣。
对于教师而言,微笑是最好、最美的表情。因为微笑就像一座桥梁,能缩短心理距离,拉近师生关系,给学生一种愉悦的学习环境。教师要用微笑来传达情意,努力使自己的微笑成为一种示范,一种内心世界豁达开朗的示范,让学生从教师的微笑里感受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教师要用自己饱满的情绪,和蔼可亲的面部表情,给学生一种自然、明朗、民主的感觉,从而造成学生积极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以利于知识的掌握。因此,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尽量面含笑容,千万不要把学生心平如镜的心绪吹皱,因为那种和谐、自然的氛围,更适宜学生地成长。
三、手势的运用。
手是会说话的工具。在无声语言的应用中,手势最难,但它又特别重要。课堂上运用手势,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手势具有形象鲜明、醒目的特点,已经成为教学内容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之一,是辅助教师有声语言表情达意的有力方式。准确恰当的手势语言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和感染力,使教学语言生动活泼、形象生动,使学生透过视觉或具体的形象得到美的享受。
手势表达的内容是很丰富的,甚至可以单独用来交流一些简单的信息。既可以有助于有声语言的表达,又可以摹形状物,而且它活动的范围较大,又很灵活自如,因此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如学习“山川河流”时,可以通过某个手势把它们比拟出来。如讲解“大小”、“高矮”、“胖瘦”时,也可以用手势做出形象的对比。“前进”、“后退”、“集合”、“解散”等指示、命令也能使用号召性的手势。再如“肯定”、“否定”、“疑问”、“兴奋”、“难过”等表现对事物特有的态度同样能使用情绪性手势。
教学手势应大方得体,形象有力,动静搭配,准确得当。准确无误的手势,常常能帮助你说话,为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供直观的形象。恰如其分地运用手势,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学生加深对重点内容的印象。过多而毫无意义的手势,常给人心忙意乱的感觉,不仅模糊讲授内容,而且使学生难以琢磨,并容易和教师同时产生疲劳之感。手势太夸张,甚至手舞足蹈会令人感到轻浮或不稳重。而过于死板会使学生感到压抑,教师本人也受拘束。即使是十分得体、漂亮的手势,也不应多次重复。
手势,是课堂的舵,学生的目光,将随着教师的手势,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手势应在教师具有情感的支配下,根据课堂的情境、氛围,自然引发,才能显示出它独特的美。
无声语言的运用没有固定模式,它要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准确、适当、自然协调地运用无声语言,创造特有的教学氛围,展现教学的魅力,以无声胜有声,使之更好地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 李敏才 四川教育出版社
[1]《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 韩立福著
[3]《教学中无声语言的运用艺术》 中国教学课件网
[4]《课堂教学中怎样正确运用无声语言》 中国知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