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巧借课文例子 打开心灵大门

【作者】 林如萍

【机构】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阳翟小学

【摘要】心理活动描最能表现人物的性格,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在学生习作中如何更好地进行心理活动描写的指导,本文就此议题,从教师利用课文中的心理活动描写的例子,运用幻象描写、内心独白、环境衬托等方面展开论述,把心理活动写细腻、写生动。
【关键词】学生习作;心理活动;幻象描写;内心独白;环境烘托
【正文】

——浅谈学生习作中心理活动描写指导策略

  人教版小学语文高年级课文中有许多课文利用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那么,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如何巧妙的运用心理活动描写来丰富人物的内心世界呢?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笔者认为,小学生学习、模仿的最佳蓝本就是课本里的课文,这些课文皆是名家之经典,是学生习作最好的范例,这些文章中的语言精粹就像天空中耀眼的明星,需要教师细致引导、学生细心体会,才能照亮习作的光明大道。那么,如何利用课文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把心理活动写细腻、写生动呢?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幻象描写 描绘人物心理
  如何把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充分地展现出来呢?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将内心深处的想法表达出来。当人在特殊情况下,常常会在眼前出现一些虚幻的画面,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把这些画面描绘下来。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一篇典型的例子,安徒生正是利用小女孩的幻象来体现小女孩的心理活动的,用“虚幻画面”来呈现“心境”。安徒生将小女孩几次点燃火柴的细节进行联想和放大,透过火光使读者和小女孩一起进入到一个又一个奇妙的“虚幻画面”中。火柴一根一根被点燃,小女孩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这些都是因为饥饿、寒冷所产生的幻象,最后祖母的出现,使读者感受到小女孩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而是对爱的渴望。
  再如,《月光曲》中描写穷兄妹俩听着贝多芬的钢琴曲被陶醉的一段话也是经典的幻象描写。兄妹俩随着贝多芬弹奏的乐曲的曲调变化,产生了美妙的联想,刚开始,平静的海面波光粼粼,接着联想到月光下波涛汹涌的大海。这段环境描写的意境优美,呈现了兄妹俩的情感变化。
  由此可见,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课文中的例子为例,引导学生把现实写到幻象,再用幻象把人物带到现实,由此表达人物的心理活动,使人物变得丰盈圆润。以《月光曲》为例,教师可先将几个画面展示出来,让学生展开联想,如下图1和图2,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画面,而图3则由学生边听《月光曲》的后半部分边绘画,最后形成文字,有了画面的辅助,学生也会更易于动笔。
  二、内心独白 丰富人物内心
  内心独白,就是用自己的所思所想来表达自己当时的想法,就像电视剧中的角色思考时的“画外音”,让人物自言自语,以此来表达人物的想法,从而把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呈现得淋漓尽致。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并不懂得描绘内心独白,往往寥寥两句就写完了,在文章中起不了什么作用,反而有些画蛇添足了。
  在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中,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内心独白的描写:“……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短短的一段心理活动描写中,桑娜想到了什么?她分别想到了谁?教师可引导学生一句一句剖析,最后可得出结论:第一句,她想到了丈夫;第二、三句,她想到了后果;接下来,产生了幻觉;最后,她想到了自己。桑娜富有母爱的情怀,也有对丈夫的顾忌,以及对生活的担忧……一段话就将桑娜复杂矛盾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在描绘内心独白的时候,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多换几个角度去想——想自己、想他人、想事情的结果,还可以抓住紧张、害怕或者兴奋、难过时产生的幻觉来写。列夫·托尔斯泰从个人猜测、角色互动、主角独白等多个角度把桑娜复杂的心情展现在读者眼前,让人物形象变得更加立体。另外,省略号的使用体现了桑娜内心活动的断断续续,让人物矛盾的心理更加的形象。
  三、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
  自然环境描写能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动,人物的心情不同,对周围景物的感受也不同。所以,环境描写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如《穷人》开头写到“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这间渔家的小屋却温暖而舒适。”就是对海面和穷苦渔家的环境描写,为后面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做了铺垫。又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作者三次写到那片爬山虎,第一次写到“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表达自己初见叶老的兴奋、激动的心情;第二次写到爬山虎“绿得沉郁”,“我”不仅感到叶老亲切随和,更是由衷的敬佩叶老的渊博的学识、海纳百川的气度;第三次写到爬山虎“总是绿着”,可见叶老的教诲一直激励着我前进。随着环境描写的变化,作者的心情也发生着变化,这也让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更有深度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此为例,引导学生将心理活动描写与自然环境描写相融合,抓住某一环境的变化,表现人物的心情的变化,展现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当然,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选好写景的时机和写景的角度,环境描写只有在适当的时候,才能更好的烘托人物的心情。
  总之,在教学中要充分借助课文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运用幻象描写、内心独白、环境衬托等各种方法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当然也可以与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等搭配起来,这样更能展现人物内心的变化和情感的涟漪,运用多种手法,能让人物的心灵世界变得更有立体感和层次感,人物的心理活动丰富了,文章也就更生动、更有深度了。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师大出版社.2011.
  [2]张赛琴.真语文:教什么,怎么教——以小学作文教学为例[J].语文建设.
  [3]陈妍.以课文为源,激活作文之水——小学作文教学有效策略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