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问题研究
【作者】 李明华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德昌中学
【摘要】在传统教学要求与新课程标准的碰撞、转化和融合中,一些与现代教改理念不合拍不适应的问题,在严重阻碍着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由于化学是高中理科的基础学习和考试科目,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其改革方向和模式都较为关注。因此,明晰并解决那些落伍时代要求、偏离教改方向的问题,使高中化学教改能够为优秀理科人才的成长提供平台,是推动学科发展的基本方向。本文重点对问题的呈现形式、产生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解决的策略。【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改革;问题对策
【正文】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高中新课改:(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但是在在传统教学要求与新课程标准的碰撞、转化和融合中,仍存在教学问题,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应积极投身于教改实践的过程中,要不断变革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到与时俱进。
一、高中化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念更新不到位,效率提升不显著
高中化学内容多、难度大。这一特点促使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更愿意倚重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模式,并对倡导学生自主、但初期效率并不明显的新课程要求存有消极的心理抗拒。教师是教学的核心因素,落实新课程标准,首要的问题不是能不能建立新的课堂模式,而是能不能真正打破教师的心理藩篱。由于新理念没有真正在教师内心扎根,因此其所追求的教学氛围的平等、和谐,自主合作探究等目标就难以真正实现。反映到实践中,则呈现为应景敷衍多、真抓实干少,浅尝辄止多、持之以恒少等现象,甚至有的还出现教改倒退,既没有在新模式下真正落实探究学习、分组讨论的要求,又丢掉了传统模式严密、紧凑的优点。
(二)动手机会不多,实践水平不高
不亲自进行化学实验,就不能批开事物的表象真正理解隐藏在内的原理和规律。但在实践中,参与化学实验已经几乎成了学生的奢望,原因在于教师仍囿于传统理念,把知识做为课堂的中心,而忽视能力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其参与实验的热情不能得到及时满足而受到压制。同时,对书本上说明或规定的实验条件(实验器材、药品、反应条件等),学生只有通过感性的实验才能真正理解。但在仅有的少许实验中,教师出于进度考虑或安全原因,也是自己动手而让学生出于旁观的地位。这些都降低了课程学习效果。
(三)盲目追求高效,忽视实际效果
在实践中,部分学校既不明了高效课堂的属性,又不探究其课堂评价规律,一哄而上搞创建。课堂设计偏重好看,听课评课看重形式,对“高效”的评价严重走偏。有的学校推行有效教学,但在具体落实环节却不能因课制宜,灵活变通,总是设置一些无意义无价值的探究题,这样的时间消耗既无价值也不能持久。
二、提升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化学教师树立新课改意识和新的教育观念
首先,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化学教育的目标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要领会改革意图,在开展教学时,首先要和旧教材比较,了解减去了什么,增加了什么?其次对新教材体系中的新内容、新要求要努力吃透,对知识点的分布及其要求的不同,教学时要把握每一处出现时的度,防止因不了解整体而把教材中分几次达成的知识作一次性处理,提前拔高。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结构是比较合理的。课程结构要求学生先学习两个必修模块,以基础的化学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和实验技能,同时学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以后其它选修模块的学习作铺垫。必修课程阶段,为学生打下了宽厚的知识基础,满足了所有学生走向社会时所需的基本科学素养,同时必修阶段为学生储备了继续学习化学的知识,为选修阶段满足学生兴趣和个性发展打下了基础。如果说必修模块追求的是广度,那么选修模块追求的就是深度,选修模块培养的是学生的化学专业素养。教师还要转变对学生的评价理念,现今高中化学课程是用学分来管理的,学生具有选择性,不同的学生可以学习不同的模块,学习的模块数也可以不一样。
(二)教师要发挥学科优势,创建和谐课堂
相较初中生,由于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高中生在学习化学时自主意识更为独立,心智水平更为创新,学习态度更为主动。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更有利于他们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1.化学实验
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高中生有着更高的动手实验欲望,在实验课上他们往往热情高涨、趣味高涨、效果高涨。化学实验能够满足学生学习课堂知识的热情,但教师也要在热闹的课堂表象中,对学生做好从实验“有趣”到知识“有理”、原理“有用”的引导。比如在“卤素”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实验按照四个步骤来进行,环环相接,层层深人。事实证明,学生兴趣很快就被实验所吸引,并且把兴奋和注意力保持了整堂课。教师结合实验条件和反应现象,逐个提出引导性、点拨性、小结性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紧密围绕课堂目标,在紧致和谐的氛围中完成了任务。
2.化学史讲授
化学史教育本身就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好材料。在吸引学生注意力之外,让学生熟悉那些为化学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化学家,也是帮助学生与化学建立感情的好办法。比如,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表”的总结。
(三)教师角色的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以往的化学课中,多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作为学术的权威,按部就班的把知识传授给学术。现今的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共同体验学习的乐趣与学习的收获。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探究性学习中建立平等、健康的新型师生关系,始终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主题。积极调动课堂气氛,课堂上“不要怕学生胡说,就怕学生不说”,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教师作为知识的引导者,一定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的潜力,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这种潜力,为同学们安排自主学习、自由讨论的机会。对于每一位学生,教师应该平等对待,关注其身心发展,关注的实质是尊重,是关心,是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四)、在教学中,要加强化学与生活、技术、社会的联系
加强化学与生活、技术、社会的联系,可以更好地体现化学学习的价值,以“有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在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渗透更扎实的物质观、自然观、发展观。教师在选择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时,一定要注意选取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用的知识,特别关注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化学问题,比如燃烧与灭火及用火安全、能源问题、新材料、环境保护、化学物质与健康等。由此可知,教师还需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强与化学热点、前沿及生活十分密切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提高。
结语
新课程改革要求化学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改变方法,以全新的思路,全新的方法投入到化学课程改革中,使化学成为学生喜闻乐见、增长知识才干的学科。
参考文献:
[1]王则中.浅谈提高农村普通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一点体会[J].华商.2014(z2)
[2]赵静.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评价[J].科技创新导报.2013(7).
[3]王美文.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活动与 探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国家教育部制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5]吴俊.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学时代,2013,24:129.
[6]娜日娜.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赤子,2016,17:225
一、高中化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念更新不到位,效率提升不显著
高中化学内容多、难度大。这一特点促使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更愿意倚重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模式,并对倡导学生自主、但初期效率并不明显的新课程要求存有消极的心理抗拒。教师是教学的核心因素,落实新课程标准,首要的问题不是能不能建立新的课堂模式,而是能不能真正打破教师的心理藩篱。由于新理念没有真正在教师内心扎根,因此其所追求的教学氛围的平等、和谐,自主合作探究等目标就难以真正实现。反映到实践中,则呈现为应景敷衍多、真抓实干少,浅尝辄止多、持之以恒少等现象,甚至有的还出现教改倒退,既没有在新模式下真正落实探究学习、分组讨论的要求,又丢掉了传统模式严密、紧凑的优点。
(二)动手机会不多,实践水平不高
不亲自进行化学实验,就不能批开事物的表象真正理解隐藏在内的原理和规律。但在实践中,参与化学实验已经几乎成了学生的奢望,原因在于教师仍囿于传统理念,把知识做为课堂的中心,而忽视能力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其参与实验的热情不能得到及时满足而受到压制。同时,对书本上说明或规定的实验条件(实验器材、药品、反应条件等),学生只有通过感性的实验才能真正理解。但在仅有的少许实验中,教师出于进度考虑或安全原因,也是自己动手而让学生出于旁观的地位。这些都降低了课程学习效果。
(三)盲目追求高效,忽视实际效果
在实践中,部分学校既不明了高效课堂的属性,又不探究其课堂评价规律,一哄而上搞创建。课堂设计偏重好看,听课评课看重形式,对“高效”的评价严重走偏。有的学校推行有效教学,但在具体落实环节却不能因课制宜,灵活变通,总是设置一些无意义无价值的探究题,这样的时间消耗既无价值也不能持久。
二、提升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化学教师树立新课改意识和新的教育观念
首先,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化学教育的目标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要领会改革意图,在开展教学时,首先要和旧教材比较,了解减去了什么,增加了什么?其次对新教材体系中的新内容、新要求要努力吃透,对知识点的分布及其要求的不同,教学时要把握每一处出现时的度,防止因不了解整体而把教材中分几次达成的知识作一次性处理,提前拔高。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结构是比较合理的。课程结构要求学生先学习两个必修模块,以基础的化学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和实验技能,同时学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以后其它选修模块的学习作铺垫。必修课程阶段,为学生打下了宽厚的知识基础,满足了所有学生走向社会时所需的基本科学素养,同时必修阶段为学生储备了继续学习化学的知识,为选修阶段满足学生兴趣和个性发展打下了基础。如果说必修模块追求的是广度,那么选修模块追求的就是深度,选修模块培养的是学生的化学专业素养。教师还要转变对学生的评价理念,现今高中化学课程是用学分来管理的,学生具有选择性,不同的学生可以学习不同的模块,学习的模块数也可以不一样。
(二)教师要发挥学科优势,创建和谐课堂
相较初中生,由于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高中生在学习化学时自主意识更为独立,心智水平更为创新,学习态度更为主动。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更有利于他们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1.化学实验
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高中生有着更高的动手实验欲望,在实验课上他们往往热情高涨、趣味高涨、效果高涨。化学实验能够满足学生学习课堂知识的热情,但教师也要在热闹的课堂表象中,对学生做好从实验“有趣”到知识“有理”、原理“有用”的引导。比如在“卤素”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实验按照四个步骤来进行,环环相接,层层深人。事实证明,学生兴趣很快就被实验所吸引,并且把兴奋和注意力保持了整堂课。教师结合实验条件和反应现象,逐个提出引导性、点拨性、小结性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紧密围绕课堂目标,在紧致和谐的氛围中完成了任务。
2.化学史讲授
化学史教育本身就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好材料。在吸引学生注意力之外,让学生熟悉那些为化学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化学家,也是帮助学生与化学建立感情的好办法。比如,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表”的总结。
(三)教师角色的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以往的化学课中,多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作为学术的权威,按部就班的把知识传授给学术。现今的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共同体验学习的乐趣与学习的收获。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探究性学习中建立平等、健康的新型师生关系,始终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主题。积极调动课堂气氛,课堂上“不要怕学生胡说,就怕学生不说”,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教师作为知识的引导者,一定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的潜力,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这种潜力,为同学们安排自主学习、自由讨论的机会。对于每一位学生,教师应该平等对待,关注其身心发展,关注的实质是尊重,是关心,是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四)、在教学中,要加强化学与生活、技术、社会的联系
加强化学与生活、技术、社会的联系,可以更好地体现化学学习的价值,以“有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在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渗透更扎实的物质观、自然观、发展观。教师在选择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时,一定要注意选取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用的知识,特别关注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化学问题,比如燃烧与灭火及用火安全、能源问题、新材料、环境保护、化学物质与健康等。由此可知,教师还需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强与化学热点、前沿及生活十分密切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提高。
结语
新课程改革要求化学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改变方法,以全新的思路,全新的方法投入到化学课程改革中,使化学成为学生喜闻乐见、增长知识才干的学科。
参考文献:
[1]王则中.浅谈提高农村普通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一点体会[J].华商.2014(z2)
[2]赵静.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评价[J].科技创新导报.2013(7).
[3]王美文.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活动与 探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国家教育部制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5]吴俊.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学时代,2013,24:129.
[6]娜日娜.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赤子,2016,17: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