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自主学习动机的培养
【作者】 王云秋
【机构】 广西贺州市钟山县第二高级中学
【摘要】新课改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自主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新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理念是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因此,如何尽快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本文主要阐述实践中有那些措施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关键词】高中物理;新课程;学习动机
【正文】《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己成为我们的共识,但教师和学生受传统教学的影响都具有一定的惯性,如何及时的做好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在这一点上教师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除了自身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需要改变外,如何尽快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师的任务。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自主学习动机
所谓自主性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于“被动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和“他主性学习”。新课程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由此看出,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这就是要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各项具体活动中能发挥主动性,自觉地乐于、勇于、勤于去进行各项教学实践,自觉、主动地去学,这就是我们理解的自主学习。
为什么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呢?这需要从当代先进教育理论中去找答案。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获得知识犹如他的机体吸收营养,只有他自己才能完成,别人是不能替代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能起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它认为的自主性学习实际就是无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性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科学教育的必然结论。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营造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
传统教学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虽然教学中也强调师生的交流,但都是在教师控制下的“一问一答”。依靠学生查找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教师布置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负担重,压制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发展。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从课堂教学过程抓起,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感情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感情,使学生能放松地学习,放心地思考,不用担心老师的责骂,也不用担心同学的讥讽。这种状态学习效率率最高,最易产生灵感,见解最易独到。有了这样的氛围,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也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引导学生去认识和发现。学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大脑中“听教师讲、被动学”的思维习惯还蒂固根深。以教师为中心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学生被动地指向性地回答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心理始终处于消极的等待中。也就是教师没有提问时等待教师提问,回答了提问还要等待教师鉴别回答正确与否,致使学生的思维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去构建知识体系,而不是复制知识。前人留给我们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现。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组织教学过程,充分相信学生,把时间空间给学生,让其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这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都有好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写错了或说错了,也不要大惊小怪,而应师生共同来分析为什么错了,原因在哪里。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鼓励其继续努力。这是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轨道的极好途径。
(3)承认学生差异,因材施教。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承认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例如,有些学生对物理实验特别感兴趣,尤其喜欢动手操作,教师可多安排他们进行物理实验;有些学生对物理与生活和社会问题的联系感兴趣,教师应鼓励他们带着问题去做调查研究;有些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感兴趣,教师应引导他们进行一些理性的思考和探索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体会学习的乐趣,更加主动地去学。
2.抓住教材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上的作用
过去的教科书仅是知识的载体,是供老师传授知识的文字资料,教材编写从指导思想上不是考虑让学生去进行自主学习,而《新课标》明确提出“教科书应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创造条件”。教材中,设置了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栏目和内容,如“思考与讨论”、“科学足迹”、“做一做”、“说一说”、“科学漫步”等,从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内容上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主要作用如下: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科书十分注重情景创设,比如在教科书必修1第一章第1节,开头设置的情景就让学生去观察日常生活见过的汽车运动、滑冰运动员及风的运动等。让学生从中自己找到共同的特点,为本节内容埋下伏笔.
(2)从学生熟悉的事实出发,让学生自觉地走进自主学习的境界。教科书中常常从学生熟悉的事实出发来引入问题,比如在教科书必修2第一章第1节“曲线运动”中,先设置了一些情景,给出了四张图,都是同学们在生活中熟知的事情,学生看这些图片,进行思考,回答问题。因为图中的情况来自他们的生活,结合他们高中学到的知识和自身的经验,回答这些问题应当没有困难。而且,学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对曲线运动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很容易地进入角色,走进自主学习的境界。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些方法。在实行新课改几年时间里,要能新课程理念更深的渗透到课堂中,教师是关键,但起决定因素的还是学生。实施新课程的过程,我们必须转变教学思想,以学生为本用好教材、搞好实验、组织好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采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探求、主动合作、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然也能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与态度,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物理新课程标准》
[2]刘盈.《开放办学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培养问题》.上海电视大学图书馆
一、自主学习动机
所谓自主性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于“被动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和“他主性学习”。新课程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由此看出,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这就是要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各项具体活动中能发挥主动性,自觉地乐于、勇于、勤于去进行各项教学实践,自觉、主动地去学,这就是我们理解的自主学习。
为什么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呢?这需要从当代先进教育理论中去找答案。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获得知识犹如他的机体吸收营养,只有他自己才能完成,别人是不能替代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能起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它认为的自主性学习实际就是无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性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科学教育的必然结论。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营造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
传统教学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虽然教学中也强调师生的交流,但都是在教师控制下的“一问一答”。依靠学生查找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教师布置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负担重,压制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发展。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从课堂教学过程抓起,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感情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感情,使学生能放松地学习,放心地思考,不用担心老师的责骂,也不用担心同学的讥讽。这种状态学习效率率最高,最易产生灵感,见解最易独到。有了这样的氛围,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也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引导学生去认识和发现。学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大脑中“听教师讲、被动学”的思维习惯还蒂固根深。以教师为中心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学生被动地指向性地回答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心理始终处于消极的等待中。也就是教师没有提问时等待教师提问,回答了提问还要等待教师鉴别回答正确与否,致使学生的思维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去构建知识体系,而不是复制知识。前人留给我们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现。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组织教学过程,充分相信学生,把时间空间给学生,让其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这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都有好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写错了或说错了,也不要大惊小怪,而应师生共同来分析为什么错了,原因在哪里。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鼓励其继续努力。这是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轨道的极好途径。
(3)承认学生差异,因材施教。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承认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例如,有些学生对物理实验特别感兴趣,尤其喜欢动手操作,教师可多安排他们进行物理实验;有些学生对物理与生活和社会问题的联系感兴趣,教师应鼓励他们带着问题去做调查研究;有些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感兴趣,教师应引导他们进行一些理性的思考和探索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体会学习的乐趣,更加主动地去学。
2.抓住教材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上的作用
过去的教科书仅是知识的载体,是供老师传授知识的文字资料,教材编写从指导思想上不是考虑让学生去进行自主学习,而《新课标》明确提出“教科书应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创造条件”。教材中,设置了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栏目和内容,如“思考与讨论”、“科学足迹”、“做一做”、“说一说”、“科学漫步”等,从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内容上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主要作用如下: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科书十分注重情景创设,比如在教科书必修1第一章第1节,开头设置的情景就让学生去观察日常生活见过的汽车运动、滑冰运动员及风的运动等。让学生从中自己找到共同的特点,为本节内容埋下伏笔.
(2)从学生熟悉的事实出发,让学生自觉地走进自主学习的境界。教科书中常常从学生熟悉的事实出发来引入问题,比如在教科书必修2第一章第1节“曲线运动”中,先设置了一些情景,给出了四张图,都是同学们在生活中熟知的事情,学生看这些图片,进行思考,回答问题。因为图中的情况来自他们的生活,结合他们高中学到的知识和自身的经验,回答这些问题应当没有困难。而且,学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对曲线运动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很容易地进入角色,走进自主学习的境界。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些方法。在实行新课改几年时间里,要能新课程理念更深的渗透到课堂中,教师是关键,但起决定因素的还是学生。实施新课程的过程,我们必须转变教学思想,以学生为本用好教材、搞好实验、组织好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采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探求、主动合作、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然也能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与态度,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物理新课程标准》
[2]刘盈.《开放办学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培养问题》.上海电视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