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文言文教学初探

【作者】 刘芳秀

【机构】 山东省莱西市沽河街道孙受中学

【摘要】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普遍出现了学习兴趣下降,文言文教学效果差、效率低等现象,文言文教学中有效性缺失。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美文,这些诗文所创设的语言美、节奏美、意境美、思想美令人回味无穷。《水调歌头》、《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与朱元思书》等名家名篇所蕴含的优秀的文化和深邃的思想令人叹为观止。在这些优秀的文化典藏的背后,是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精神渊源,学习和研读这些美文就是对民族文化最好的继承,但是在当前文言文课堂学中,部分课堂仍停留在“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要求上,很多教师奉此为保证教学效果的“真经”;学生为应付考试一味地被动的接受,学习中没有自己的思考和探究,读出来的是教师分析后的笔记或者是参考资料上一字未动的注解,这是一种缺乏主动学习兴趣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在长期的应试和机械和重复下学生学习的兴趣荡然无存,文言文学习等同于背诵的认识根深蒂固,造成了文言文教学中有效性的缺失,导致语文教学效果差、效率低的现象。
【关键词】文言文;高效课堂;兴趣;探究
【正文】初中语文教材中选择的文言文作品,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的珍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闪烁着古代作家思想与智慧的光芒。中学生通过阅读背诵一些优秀的文言文作品,不但可以提高语言素养,增加文化底蕴,而且可以陶冶情操,培养美好品质。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作了如下表述:“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中的地位如此重要,而目前的文言文教学现状却并不令人乐观,远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新课标也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潜能,并在教学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自主发展。对教师来说,“教”学生是为了能够达到“不教”的目的,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讨,找到学习的方法,形成终身教育的思想观念和能力,这种教育模式,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学生因为个体差异和认识水平的不同,学习方式有所不同,通过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从整体入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样不但节约了师资,也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整体发展需要。而这一目标的达成,在高效课堂模式下更易实现。
  高效课堂提倡“先学后教”。首先看“先学”,不是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首先是提出学习目标,并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可以读课文、看注释、发现疑难做记号等等。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记下来,但不讲话,不干扰学生自学。再看“后教”,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具体环节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在学生自学结束之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 
  那么,在高效课堂模式下教师怎样才能在文言文教学中,打破“一言堂”的沉闷局面,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主动地动学习文言文? 
  一、激发兴趣、自主阅读
  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语文教学是学习文言文的起始阶段,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学好文言文的重要因素。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枯燥无味地被动接受文言词意,然后生硬地把它们背下来,最终导致丧失学好文言文的兴趣与信心。因此,激发兴趣是文言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利用成语名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举趣。初一学生从小学就已经耳熟能说了一定数量的成语名句,因此成语名句导入新课,可以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距离感,促使学生进入积极、愉悦的学习班状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学而不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成语引入,使学生有兴趣的学习文言文,为字词的理解和思想内容的探究打下基础。通过背景故事激发学习文言文欲望。要让学生有兴趣读课文,除了拓展文本涉及的史实外,还要适当地补充文本的背景故事,从而激发学生接触文本进而深入探究的积极性。如学习《陈涉世家》说说司马迁把陈涉列入世家的原因。引导学生从背景故事中了解文本。以作者魅力诱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对名家有崇拜、仰慕的心理,教学中不妨借用一下这种心事,通过介绍名家的生平事迹和名作来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出师表》,作者诸葛亮葛亮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可以通过课前学生收集展示诸葛亮的成语故事、谚语俗语来导入课文,激发学生对《出师表》的学习兴趣和文本内容的了解。
  二、强化诵读,增强语感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就道出了“读书”的真谛。读准了,读多了,往往就会把握文言文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就会进入一个广阔深邃的精神世界,自己的思想就会逐步走向丰盈和深刻。文言文与我们相隔年代较为久远,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语言习惯很不熟悉,这就使学生理解文言文有一定的困难。要指导学生学好文言文,必须指导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感性材料。没有必要的语言积累,学生就无法真正地领悟课文内容和语文知识,而要进行语言积累,朗读和背诵是十分有效的途径。在朗读和背诵中,学生还会深刻感受到文章的形式美和语言美。而文章中的这种美唯有读出来才会有深切的感受。在整个初中阶段,学生如果能正确、熟练地背诵《论语十二则》、《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孟子两章》、《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等《大纲》规定的文言篇目,那他的语言感悟能力一定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三、感悟探究
  引导探究是指教师通过对学习目标及方法的提示,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班。初中生接触的文言文不多,对探究活动的程序和方法还不熟悉,在初学阶段,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说明,引导学生入门的途径,为学生提供探究性学习的要求和步骤,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先自读文本,探究字音、句读、语气的准确;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本,探究文本词句意义;反复诵读文本,探究文言知识的积累;结合文本内容,探究文本的思想美。针对性地设计导入题,指导探究作品思想情感。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文本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导入题的设计应更多地具有整体性和启发性。让学生去寻找文章的立意和着眼点,导读题的思路,应当就是文本阅读的总体思路。例如《曹刿论战》的探究导入题的设置①曹刿什么身份?为何要进见鲁庄公?②曹刿认为打胜仗的条件是什么?③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时机的呢?④曹刿是怎样论述战胜齐国的原因的?表现了曹刿怎样的思想?⑤题目为“曹刿论战”,这是一篇议论文还是记叙文?这些问题基本体现文本的思路,通过这些问题探究,学生不仅理解了文本的主题,也有钻研然而然的理解文本的写法。
  四、引导品味,掌握方法
  文言文教学要遵循语文学习规律,可以引导学生像鉴赏古玩那样品味其中的古典风味。其实,不少文言文名篇都是优美的散文,文章音韵和谐,对偶押韵,读来如风行水上,琅琅上口。有的句式整齐,有的骈散结合,间或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艺术性较高。优美的语言芳香四溢,沁人心脾,令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学习这样的文言名篇,简直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如《岳阳楼记》、《陋室铭》、《爱莲说》《出师表》等,篇篇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图画,体现出一种艺术的崇高美感。
  五、注重积累,学会归纳
  知识积累是提高能力的基础,有计划地进行积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古汉语的语言材料和知识,而且也能转化为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平时要求学生准备一个记录本,建立“古文知识仓库”,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梳理。如要求掌握的实词、虚词等。但对每课词语的整理积累不能局限于该篇,要回顾、总结以前学过的意义和用法,并随着新课的学习去丰富,即做到纵向积累和横向积累相结合。此外,进行积累不能机械地照搬照抄,而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归类、比较。其中较常见的就是归纳一词多义现象。如学《岳阳楼记》时,学到“连月不开”的“开”时,让学生回忆在哪些课文中学到过这个词,意义是否一样。“《醉翁亭记》里日出而林霏开’!”“什么意思?”“《满井游记》里‘如镜之新开’,是‘打开’的意思。”……学生通过自己的“温故”,对这个“开”字有了进一步了解。通过比较归类。学生提高了在文言文阅读中的词语辨析能力,真正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体现了学会积累带来的好处。
  总而言之,通过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久而久之,耳濡目染,感悟熏陶,重语感培养,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习成绩有了提高。而且以文言文探究性学习为突破口,带动学生在现代文学习中的自主探究,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大为提高。从而打破过去文言文教学低效现象,提高了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益,实现有效化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初中文言文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刘榕树 2007年
  [2]《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李国美 2008年
  [3]《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     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