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设学习情境 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 刘立功
【机构】 江苏省滨海县五汛实验小学
【正文】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要求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必须创设一种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同时新课标强调:“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进一步要求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进行数学实践,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教师要进一步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式,创新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整合学习资源,使数学知识具有生活味
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就要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构建学生的学习素材,使数学学习的内容有着浓浓的生活味。
1、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让学生乐于学习。
比较新旧两套教材大家不难发现:旧教材的知识过于抽象、内容枯燥,知识呈现的方式比较呆板、单一;而新教材就像一本童话书,每一个知识点,每一道例题都联系生活,把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中或者是童话故事中。面对新教材,我们必须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让每一个知识点融入到学生的非常熟悉的生活中,或者用一个精彩的故事引入学习中,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这些例题的学习,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善于把这些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善于用小故事引出学习的内容,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解决问题。这样学习内容的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学的轻松、学的快乐,从而摒弃了计算就是训练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从繁琐的计算中解脱出来。
2、善于设计生活化的习题,让学生乐于练习。
传统的数学作业,练习量大,内容单一,老师追求的是练习的结果,学生无解决问题的乐趣、探究成功的喜悦。面对新教材,教师要善于创新习题的内容和形式,把练习的内容联系到生活中,使练习内容具有科学性、实践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例如:“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作业设计,我们可以把作业分三部分进行设计:第一部是一些基本习题、第二部分是用小故事引入的习题,请帮助小兔进行诊断习题等、第三部分可以是一些综合运用的习题,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这样的习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富有层次性,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发现身边的数学
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利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习数学,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 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学习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现实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小学数学中概念教学,抽象、单调,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三年级下册“千米的认识”,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有了一定的理解并形成一定的表象,通过肢体语言就能表示出多少和大小,而千米不容易进行直观教学,学生不能直接理解。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通过步测和目测等方式,初步了解“千米的含义,理解千米的大小,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千米的认识,学生在观察、比较、测量等实际操作过程中认识了千米,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学生学习热情高,学习的效益高,是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实现的。
2、 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运用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价值。例如小学生刚刚学习了条形统计图,书本上的练习是有限的,而且没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意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要求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调查一下自己居住的这一幢楼的居民一个月一共用水多少吨,这不但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让学生知道水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思,节约用水是何等重要,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不但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知识,而且受到了很好的思想教育,这正是新课标的宗旨。
三、拓展学习时空,让学生探究生活中的数学
引领学生走进家庭、社区、社会和自然,把生活中、自然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拓展数学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进行数学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把生活问题融入到数学知识中,让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是新教材的一大亮点。教师必须因地制宜地开展各项数学实践活动。每册教册中都有许多数学实践活动,例如:“了解千米”、“美妙的‘杯琴’”等。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学生在学习了第二单元“升和亳升”后,安排了“美妙的‘杯琴’”一节数学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安排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把抽象知识生活化、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也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得积极、主动,思维随之展开兴趣随之激起,随着生活问题的引导、交流,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到处是数学。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是新课程的要求之一。例如三年级下册有一道题:“青湾村有一个正方形养鱼池,在养鱼池的四角都栽有一棵树,现在要扩大养鱼池,扩大后养鱼池的形状仍然是正方形,面积是原来的2倍,不移动这四棵树,你能做到吗?”,如果让学生要书本上解决问题,学生解答时一定有难度,如果教师组织学生田园里开展活动,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让学生自己探究,这一道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的例子非常多,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生活素材,同时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增强了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又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享受到数学探究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一系列活动中得到了提高。
一、整合学习资源,使数学知识具有生活味
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就要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构建学生的学习素材,使数学学习的内容有着浓浓的生活味。
1、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让学生乐于学习。
比较新旧两套教材大家不难发现:旧教材的知识过于抽象、内容枯燥,知识呈现的方式比较呆板、单一;而新教材就像一本童话书,每一个知识点,每一道例题都联系生活,把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中或者是童话故事中。面对新教材,我们必须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让每一个知识点融入到学生的非常熟悉的生活中,或者用一个精彩的故事引入学习中,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这些例题的学习,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善于把这些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善于用小故事引出学习的内容,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解决问题。这样学习内容的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学的轻松、学的快乐,从而摒弃了计算就是训练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从繁琐的计算中解脱出来。
2、善于设计生活化的习题,让学生乐于练习。
传统的数学作业,练习量大,内容单一,老师追求的是练习的结果,学生无解决问题的乐趣、探究成功的喜悦。面对新教材,教师要善于创新习题的内容和形式,把练习的内容联系到生活中,使练习内容具有科学性、实践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例如:“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作业设计,我们可以把作业分三部分进行设计:第一部是一些基本习题、第二部分是用小故事引入的习题,请帮助小兔进行诊断习题等、第三部分可以是一些综合运用的习题,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这样的习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富有层次性,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发现身边的数学
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利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习数学,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 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学习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现实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小学数学中概念教学,抽象、单调,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三年级下册“千米的认识”,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有了一定的理解并形成一定的表象,通过肢体语言就能表示出多少和大小,而千米不容易进行直观教学,学生不能直接理解。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通过步测和目测等方式,初步了解“千米的含义,理解千米的大小,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千米的认识,学生在观察、比较、测量等实际操作过程中认识了千米,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学生学习热情高,学习的效益高,是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实现的。
2、 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运用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价值。例如小学生刚刚学习了条形统计图,书本上的练习是有限的,而且没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意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要求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调查一下自己居住的这一幢楼的居民一个月一共用水多少吨,这不但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让学生知道水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思,节约用水是何等重要,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不但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知识,而且受到了很好的思想教育,这正是新课标的宗旨。
三、拓展学习时空,让学生探究生活中的数学
引领学生走进家庭、社区、社会和自然,把生活中、自然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拓展数学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进行数学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把生活问题融入到数学知识中,让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是新教材的一大亮点。教师必须因地制宜地开展各项数学实践活动。每册教册中都有许多数学实践活动,例如:“了解千米”、“美妙的‘杯琴’”等。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学生在学习了第二单元“升和亳升”后,安排了“美妙的‘杯琴’”一节数学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安排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把抽象知识生活化、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也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得积极、主动,思维随之展开兴趣随之激起,随着生活问题的引导、交流,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到处是数学。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是新课程的要求之一。例如三年级下册有一道题:“青湾村有一个正方形养鱼池,在养鱼池的四角都栽有一棵树,现在要扩大养鱼池,扩大后养鱼池的形状仍然是正方形,面积是原来的2倍,不移动这四棵树,你能做到吗?”,如果让学生要书本上解决问题,学生解答时一定有难度,如果教师组织学生田园里开展活动,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让学生自己探究,这一道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的例子非常多,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生活素材,同时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增强了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又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享受到数学探究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一系列活动中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