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谈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 林震树
【机构】 福建省仙游县第二中学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基础教育改革课程中出现的教学模式,它为学生自主学习历史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并应用到实践中,促使学生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通过六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关键词】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 实践;探索
【正文】“研究性学习”有两种含义,一种它是一门课程,与文化类课程一起排进学生课程表;一种它是一种学习方式,与接受式学习方式相对。对这两种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历史学科均可以参加。作为课程,如成立学习小组和和学习地点开放就应该是。作为学习方式,在目前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上,就更加普遍了。那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呢?
一、投学生所好,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探究的思考题
历史研究性学习的题目必须是学生感兴趣并且是有能力研究的,这就应考虑学生自身的爱好特长、心理特点、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等因素。如讲到辛亥革命失败时,我运用假设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假设孙中山不让位给袁世凯,辛亥革命会成功吗?班上马上乱开了锅,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激发出来,立即陷入了争论当中。讲到新中国的政治制度时,我曾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抢答题,学生也是积极回答。题目如下:某地有一知名人士叫胡大侃,因为善吹,人送外号“吹王”。因其爷爷是某民主党派一知名人士,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贡献卓越,这也便成了他对外人炫耀和吹嘘的资本。有一次他和朋友在一起喝酒,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其吹劲又上来了。于是对其朋友大吹特吹起来。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下他所说的下列话,哪些绝对是他吹的。
1.我爷爷在1949年作为人大代表,受周恩来总理的邀请,参加了第一届政协会议,并在这次会议上参与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爷爷有选举中国共产党总书记的权力。
3.我爷爷说过,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权力。
4.在所有的民主党派中,只有我爷爷所在的民主党派能成为中国的执政党,其它党派只能是在野党。
5.新中国成立后,在我爷爷的领导下,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省级民族区域自治政府。
6.我爷爷的权力很大,能够付于民族区域自治政府以高度的自治权,甚至是独立权。
二、成立历史学习小组,培养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同学解决不了的问题,一起合作将会有惊人的突破。如我在讲课后,经常把下一课所要讲的内容以探究思考题的形式分给各历史学习小组,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或课下讨论,或者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者到网上搜索信息。到上课的各小组讲解答案的时候,答案比我预想的要全面的多。也可成立历史小组队进行知识竞赛。我们可把所要讲授的知识和内容,编成若干不同类型的题目,每道题目都占一定的分值,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必答和抢答的竞赛,以得分多的小组胜出,获得表扬和适当的奖励。这种新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创设历史学习情景
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具体、更形象、更直观,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的兴趣。如讲到《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时,我们就可向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公元前500年雅典有一个村落,这天天刚蒙蒙亮,村里的公民们就早早地起床了,他们穿戴整齐,兴高采烈地急匆匆地往雅典赶去。从他们那刚健的步伐、喜形于色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今天他们是多么的激动和兴奋,因为在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份责任和一个神圣的使命。”新颖的情境,再加上教材中的解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去探究:你认为村民们准备去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这些村民们中可有妇女吗?这样一问,学生对雅典民主制的实现及其功能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如我在讲到“鸦片战争”一课中,就先展示“虎门销烟”和“圆明圆劫后遗址”两幅历史图片,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两幅历史图片展开联想、讨论。睹物思史,读史生情,有助于学生对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性质和后果的积极探究。
四、实行开放性的教学
1、教学方式上要开放。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应打破教师的“一言堂”,让学生走出教材,转变学生的角色,让学生当教师去讲课,让学生当演员去表演,让学生当演说家去演讲,让学生当科学家去模拟、去创造,给他们以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活动。这样定能大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2、教学地点要开放。突破狭小的教室空间,走向“开放”的课堂。可根据教学内容,经常延伸到运动场、博物馆、图书馆、实验室、集市贸易场所、名胜古迹、革命胜地、山河湖泊,甚至是农村的田间地头……在这种开放的课堂里,学生能够主动地用眼去观察,用手去操作、用心去感受、用脑去思考。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并且能够自主发现很多问题,并会运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联系现实,古为今用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讲历史课时,一旦与现实联系起来,学生精神状态马上为之一振。特别是说到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更是如此。本来学历史的目的就是以史为鉴,为现实服务。因此我们讲历史不能单纯地讲历史,一定要和现实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和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开设第二课堂
在素质教育之下,老师的授课时间少了。开辟第二课堂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提供了机会。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办手抄报,写一些历史论文,开展历史辩论会,演一些些历史剧,做一些历史调查,参观一些历史古迹和博物馆。
一、投学生所好,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探究的思考题
历史研究性学习的题目必须是学生感兴趣并且是有能力研究的,这就应考虑学生自身的爱好特长、心理特点、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等因素。如讲到辛亥革命失败时,我运用假设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假设孙中山不让位给袁世凯,辛亥革命会成功吗?班上马上乱开了锅,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激发出来,立即陷入了争论当中。讲到新中国的政治制度时,我曾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抢答题,学生也是积极回答。题目如下:某地有一知名人士叫胡大侃,因为善吹,人送外号“吹王”。因其爷爷是某民主党派一知名人士,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贡献卓越,这也便成了他对外人炫耀和吹嘘的资本。有一次他和朋友在一起喝酒,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其吹劲又上来了。于是对其朋友大吹特吹起来。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下他所说的下列话,哪些绝对是他吹的。
1.我爷爷在1949年作为人大代表,受周恩来总理的邀请,参加了第一届政协会议,并在这次会议上参与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爷爷有选举中国共产党总书记的权力。
3.我爷爷说过,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权力。
4.在所有的民主党派中,只有我爷爷所在的民主党派能成为中国的执政党,其它党派只能是在野党。
5.新中国成立后,在我爷爷的领导下,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省级民族区域自治政府。
6.我爷爷的权力很大,能够付于民族区域自治政府以高度的自治权,甚至是独立权。
二、成立历史学习小组,培养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同学解决不了的问题,一起合作将会有惊人的突破。如我在讲课后,经常把下一课所要讲的内容以探究思考题的形式分给各历史学习小组,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或课下讨论,或者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者到网上搜索信息。到上课的各小组讲解答案的时候,答案比我预想的要全面的多。也可成立历史小组队进行知识竞赛。我们可把所要讲授的知识和内容,编成若干不同类型的题目,每道题目都占一定的分值,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必答和抢答的竞赛,以得分多的小组胜出,获得表扬和适当的奖励。这种新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创设历史学习情景
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具体、更形象、更直观,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的兴趣。如讲到《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时,我们就可向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公元前500年雅典有一个村落,这天天刚蒙蒙亮,村里的公民们就早早地起床了,他们穿戴整齐,兴高采烈地急匆匆地往雅典赶去。从他们那刚健的步伐、喜形于色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今天他们是多么的激动和兴奋,因为在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份责任和一个神圣的使命。”新颖的情境,再加上教材中的解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去探究:你认为村民们准备去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这些村民们中可有妇女吗?这样一问,学生对雅典民主制的实现及其功能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如我在讲到“鸦片战争”一课中,就先展示“虎门销烟”和“圆明圆劫后遗址”两幅历史图片,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两幅历史图片展开联想、讨论。睹物思史,读史生情,有助于学生对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性质和后果的积极探究。
四、实行开放性的教学
1、教学方式上要开放。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应打破教师的“一言堂”,让学生走出教材,转变学生的角色,让学生当教师去讲课,让学生当演员去表演,让学生当演说家去演讲,让学生当科学家去模拟、去创造,给他们以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活动。这样定能大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2、教学地点要开放。突破狭小的教室空间,走向“开放”的课堂。可根据教学内容,经常延伸到运动场、博物馆、图书馆、实验室、集市贸易场所、名胜古迹、革命胜地、山河湖泊,甚至是农村的田间地头……在这种开放的课堂里,学生能够主动地用眼去观察,用手去操作、用心去感受、用脑去思考。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并且能够自主发现很多问题,并会运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联系现实,古为今用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讲历史课时,一旦与现实联系起来,学生精神状态马上为之一振。特别是说到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更是如此。本来学历史的目的就是以史为鉴,为现实服务。因此我们讲历史不能单纯地讲历史,一定要和现实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和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开设第二课堂
在素质教育之下,老师的授课时间少了。开辟第二课堂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提供了机会。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办手抄报,写一些历史论文,开展历史辩论会,演一些些历史剧,做一些历史调查,参观一些历史古迹和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