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

【作者】 苏文琴

【机构】 贵州省盘州市胜境街道中学

【摘要】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认可,正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但实际教学中有不少课堂的合作学习只停留在形式上,实效性不高。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必须在深入钻研教材和充分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对合作学习的内容、目标和时间进行充分、科学、精心的预设。
【关键词】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实效
【正文】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认可,成为教育教学研究与探讨的热点。小组合作学习是基于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探索前提下的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合作探讨、研究、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方式。自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各种新的教学方式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令人目不暇接。而小组合作学习堪称是教学方式百花园中的一朵开的正旺的鲜花,下面仅就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做法。
  一、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教师指导不够
  现行的合作教学,不仅是生生之间的合作,也体现为师生之间的合作。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却常游离于学生之外,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有的教师则退至教室一侧耐心等待。有的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小组间游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围桌而坐教师不易发现学生是否开小差,有的学生分工不明确,导致各小组成员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2、交流的时间太短
  有些课看似热闹,实如一盘散沙,学生讨论了不到一分钟、两分钟,教师就叫停,学生其实根本来不及思考,对问题的理解还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的正当学生积极性正浓,劲头十足的时候,教师中断了学生的合作讨论。这样的合作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人云亦云,学生就会逐步形成从众心理。
  3、滥用合作学习
  我在听课的时候经常见到有的老师在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时,把它仅作为教学中的一个必要程序,不顾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即使是所有学生都会的问题也要交流一番,常出现教室里表面很热闹,其实学生什么也没有学到的层面上,没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以上现象只注重合作学习的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合作学习形式化。
  4、向学生暗示问题结论
  在合作学习中,发现有的教师担心学生不能解决问题,或不能在预定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就把问题的结论暗示学生,有的干脆告诉学生,得到的并非自己思考的成果。
  二、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学习小组最科学,何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呢?
  1、科学分组,合理搭配 
  合作小组一般以4人为宜,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内异质,便于组内互相交流与合作;组间同质,则有利于开展组间公平竞争。在某种程度上还应尊重学生意愿,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考虑,然后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此外,各小组成员应相对稳定,一般不随意变动。还可将班级行政小组和合作学习小组合二为一,使课内课外形成一体,让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优势互补,增强小组成员的集体观念与集体荣誉感。 
  2、编号分工,明确责任    
  为进一步激励学生小组合作的责任感,我们让小组成员互相编号,组员之间要有具体的分工。例如:可由一号同学担任小组讨论的组织者,二号同学做记录员,三号负责收集讨论所需的各种资料,不言而喻四号就成了小组的代表发言人等等。并且这种角色并非一成不变,今天的一号组织者,可能明天担任四号发言人。当然,角色与号的变更不是随心所欲的,必须与当天小组合作中的表现结合起来,获得小组成员的一致认可方能生效。只有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合作学习才能有序又有效地进行。
  3、给与及时、客观、具体的评价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相当关注的,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发言过后,教师的及时、积极的评价会给学生小组和个人以继续学习的动力,无论是肯定的或是否定的评价,都表明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公平,不能让学生觉得教师太假,也不能因为某小组内有优等生就对此小组特别“照顾”,明显的偏袒。教师在评价小组和个人时,要注意作出恰如其分的、具体的评价,不能模棱两可。
  4、抓住时机,适时合作 
  (1)在学生有不同见解时开展合作学习。
  (2)在学生解题出现错误时开展合作学习。
  (3)当学生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产生怀疑、困惑而提出问题时开展合作学习。
  (4)在理解的疑难处开展合作学习。
  (5)在理解的关键处开展合作。
  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教师首先应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活动的要求;在小组深入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为使小组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适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调控。 
  总之,我们教师如果在课前能够考虑得越全面,准备得越到位,预设得越充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就越有保障。当然,我们教师如果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能进一步关注课堂生成,灵活驾驭合作学习中生成的问题,那么,合作学习就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迎合课程改革需要而采取的扎实、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