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中考记叙文之“文题审读训练”教学设计

【作者】 吴隆基

【机构】 辽宁省盖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正文】  教学创意
  梳理题型,典例精析,实战演练
  教学过程
  一、微型讲座:题型梳理
  1、记叙文文题从内容上来看,常见出题角度有:
  (1)以人物为题:如《我最好的朋友》
  (2)以主要事件为题:如《我因——而自豪》
  (3)以文章线索为题:如《妈妈的手》
  (4)以事件发生的时间或地点为题:如《晨》
  2、从结构上来看,常见出题角度有:
  (1)主谓短语作标题:如《这就是幸福》
  (2)偏正短语作标题:如《——的一幕》
  (3)动词短语作标题:如《记住这一天》
  (4)单个词语作标题:如《路上》
  3、从设题方式来看,常见出题角度有:
  (1)命题作文:如《总有一把钥匙适合你》
  (2)材料作文:如: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今年年初,《咬文嚼字》杂志社邀请读者一起“咬嚼”名人博客。大家惊讶地发现,一些市场意识很强,人气很旺的名人,在撰写博客时,频频出现语言运用方面的“低级错误”,对语言文字缺乏敬畏之心。
  古今中外,一直不乏“推敲”文字的佳话。即便到了网络时代,我们阅读优秀作品时也总能感受到作者严肃恭敬的写作态度。
  请以“敬畏文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校名。
  (3)话题作文:如以“磨炼”为话题作文
  为你点津:熟悉了记叙文文题类型,不仅对自拟标题和补充标题大有帮助,而且让你在审读文题时更迅速、更准确。
  二、典例精析:方法学用
  审读文题,除了细读题目附加要求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准确全面地解读文题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主题、拟定重点、规划布局。
  怎样做到准确全面地解读文题的内涵?这里介绍几种常用方法。
  1、为有源头活水来——读清文题中的提示
  试题一:只要拥有,哪怕点滴,用心珍惜,人生常乐。一段难忘的经历,一份温馨的情谊,一种独特的体验,一方自由的空间,乃至一本好书,一缕阳光,一个好心情……真的,拥有不在乎多少,在乎感知,在乎呵护。让我们为拥有而快乐吧!
  请以《我拥有,我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
  点拨:中考作文文题在命制过程中为了减小审题难度,常常要加上一段提示性的文字,这段提示性的文字往往给考生或多或少地指出了写作的方向或内容。因此,在审题时,应注意对提示语的研究。一般来说,提示语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指出选材范围,暗示立意角度。试题一就用了“难忘的经历”“温馨的情谊”“一本好书”“一缕阳光”等词语提示了选材的范围。
  举一反三——请分析下列文题中提示语的作用。
  (1)约,是誓言;约,是承诺;约是一种心灵的期待……请以《我和——有个约》为题作文。
  简析:
  (2)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简析:
  2、心有灵犀一点通——读明文题中的关系
  试题二:《生活,因变化而精彩》
  点拨:有一类文题,题目中的词语之间构成了各种不同的关系,只有把关系明确了,写作重点才能确定下来。此题中的“变化”和“精彩”就构成了因果关系,“变化”是“因”,因此宜浓墨重彩写;“精彩”是“果”,只需用寥寥数笔画龙点睛即可。
  举一反三——请分析下列文题中词语之间的关系。
  (1)《我战胜了自己》
  简析:
  (2)《这就是幸福》
  简析:
  3、掀起你的盖头来——读懂文题中的比喻
  试题三:《带着微笑出发》
  点拨:“微笑”比喻“乐观的生活态度”,“出发”比喻“开始”,对于文题中的比喻,只有置换成它的比喻义,立意才能深刻切题。
  举一反三——请分析下列文题的比喻义。
  (1)《路上》
  简析:
  (2)《心中有盏红绿灯》
  简析:
  4、吹尽狂沙始到金——读透文题中的虚词
  试题四:《其实并不是这样》
  点拨:这里的“其实”指的是“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那么,文章应该先写“是这样”,再在此基础上转折写“不是这样”,来强调“不是这样”。
  举一反三——请分析下列文题中虚词的含义。
  (1)《平淡也是一种享受》中的“也”
  简析:
  (2)《我在努力》中的“在”
  简析:
  为你点津:当然,审题方法也远不止以上介绍的几种。而且在写作中,各种审题方法并不是孤立来使用的,而是综合运用上述各种方法来对文题作正确而全面的审读。
  三、实战演练:能力提升
  例文一:
  七点一到,我背上书包就出了家门。到学校一看,我竟然是第一个到校的。教室门是关着的,我试着推了推,竟然推开了。原来,门是开着的,原来门根本就没锁。
——《门其实开着》
  请你运用所学方法,分析上面微型例文的失分原因。
  点拨:“门”在这里不仅指生活中的门,还可以指“心灵的门”“文学的门”等,是所有暂时蒙蔽我们的东西。作者审读文题时未能透彻理解题意,没有把“门”的象征比喻义表现出来,立意流于肤浅,因而沦为一篇考场三类作文。
  例文二:
  把正迷恋的网络游戏放下,到郊外去感受春的烂漫;把那只伸向邻家果树的手放下,保持心灵天空的蔚蓝;把手头紧张的工作放下,为家人送去温馨;把过去的回忆放下,投身到新的生活……
  请你以《真应该放下》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点拨:此题的提示语既提供了选材的思路,又提示着文章的立意。为什么真应该放下?因为放下后可以感受春的烂漫,可以为家人送去关爱,可以更轻松地投入新的生活……由此联想开来,可写的素材很多。此外,文题中的虚词“真”蕴含着彻悟之后的劝诫意味,可以通过回忆往事的手法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点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