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基于留守儿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反思

【作者】 沈秉涛

【机构】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漫水滩学区新井小学



【正文】  【摘 要】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剧增,很多的青年人把心思放在打工挣钱上,从而忽视了对子女的关怀,一些家长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看护,导致儿童和父母聚少离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产生儿童道德修养不高,甚至缺乏法律意识,进而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就留守儿童道德和法治教育进行分析,希望家长能够重视儿童的成长,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
  【关键词】 留守儿童;道德;法治教育;反思

  留守儿童的数量在近年来逐渐增多,不但在生活节奏较快的城市地区,在农村地区也因为外出打工人员数量的增多导致留守儿童成为普遍现象。近年来,儿童犯罪时常因为道德缺失和违法犯罪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且由于自我保护意识不足,受侵害率也急剧上升,因此,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需要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希望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减少留守儿童犯罪和受侵害现象。
  一、造成“留守儿童”道德法制教育缺失的主要因素
  (一)家庭教育主体缺失
  “留守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得到家长的关爱,享受成长的快乐,但是通常由于家长原因和经济原因,导致儿童在陌生的环境中生长,儿童没有得到细心的照料,进而使留守儿童产生不愿交流、情绪低落的性格。留守儿童通常是由年纪较长的爷爷奶奶看护,并且受教育程度不高,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不能很好地为儿童发展提供帮助,虽然他们对孩子的关爱不逊于父母,但是也正是因为过渡的溺爱导致儿童缺乏约束力,导致儿童在无约束的环境中滋生不服管教、自私任性或自我封闭等性格,因此容易导致“留守儿童”被不法分子侵害或者走上犯罪道路[1]。
  (二)学校教育管理缺失
  当今在各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和家长普遍关注学生的成绩,学校也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因此容易忽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法治教育,虽然一些学生天资聪颖、成绩优秀,但是由于学校管理的疏忽,容易导致儿童与不良少年为伍,一些留守儿童受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开始厌学,甚至走向辍学的道路,甚至走向违法犯罪道路。
  (三)自我教育意识缺失
  一些留守儿童不能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甚至认为家长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觉得自己可有可无,进而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此外,部分留守儿童由于和父母距离较远,也没有经常保持电话沟通,认为自己没有存在感,从而不愿与他人打开心扉。
  二、针对“留守儿童”道德法制教育缺失提出的解决办法
  (一)加强家庭教育
  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帮助儿童树立良好的的思想品德,父母作为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可以让儿童懂得如何关心他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然而,“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教育不具备这样的环境,因此,儿童的监护人要在生活中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为儿童树立榜样,给予儿童正确的引导,比如在生活中穿戴整齐;不随地吐痰;不破坏公物;文明交流、懂得分享,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教导他们懂得基本的法律常识,让儿童抵制不良环境的影响,并且懂得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如何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此外,监护人要多与儿童进行思想交流,引导他们对事物和一些行为产生正确的看法[2]。
  (二)完善学校教育
  “留守儿童”在校时间较长,因此可以更加系统的接受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为了加强学生的整体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的校风,学校首先要定期开展道德法制讲堂,并且在知识的宣传中针对留守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引导留守儿形成守法、懂法的意识,并且会利用法律保护自己。其次,教师要对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帮助,在学校的生活中,教师除了需要进行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并且鼓励留守儿童和教师积极沟通,这样教师就可以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心中的困惑,此外,留守儿童的人格应得到教师充分的尊重,不可带有偏见,教师要走进他们的内心,帮助他们成长。留守儿童往往很少得到其他同学的肯定,所以会产生较强戒备的心理,对身边的同学和事情持有怀疑的态度,教师在发现这种心理问题时,要多走入留守儿童的内心,给他们送去“雪中送炭”式的温暖。
  (三)促进自我教育
  “留守儿童”虽然性格较为孤僻,但是他们仍然具备基本的道德素养,同时要需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比如不参与斗殴、不酗酒、不吸烟,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强化法律意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接受学生的帮助,乐于分享自己的感受。其次,努力学习法律知识,在小学和初中的思想品德学习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很多法律知识。意识到自己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最后,要积极参与学校的社会活动,让师生多了解自己,使自己融入到班级大家庭中[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需要作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学重点关注的问题,虽然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但是他们同样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关爱,共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迎接积极乐观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黄研. 对留守儿童道德与法制教育的反思[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3):281-282.
  [2]李洪中.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开展及问题反思[J]. 中国农村教育, 2018(3).
  [3]张乃勤.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反思[J]. 读与写:上,下旬, 2016, 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