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识谱教学

【作者】 姜瑞琛

【机构】 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九襄镇小学



【正文】  【摘 要】 在近些年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把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及创造力,在感悟音乐中陶冶情操,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目标,感受、领悟音乐成为了音乐教学的核心活动。但同时我们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进行音乐的双基训练,即学生对音乐的认知与技能的掌握。
  【关键词】 识谱教学;内容和形式; 方法

  在近些年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把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及创造力,在感悟音乐中陶冶情操,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目标,感受、领悟音乐成为了音乐教学的核心活动。但同时我们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进行音乐的双基训练,即学生对音乐的认知与技能的掌握。有一个尤为突出又及其普遍的现象最能说明这个问题:在歌曲演唱中,学生演唱歌词的能力都比较强,而唱歌谱却有较大难度。这种现状的出现,其中必有诸多原因。我们的学生果真不识谱、不会唱歌谱吗?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识谱教学”方面的一点想法和做法。
  一、识谱教学的必要性
  在歌曲教学中,我们有些老师可能有这样的观点或做法:学生已经掌握了歌词的演唱,歌谱能唱就唱,会多少唱多少,唱准与唱不准没有一定的要求,或者干脆就不唱歌谱。诚然,我们不能说学生不会唱歌曲,因为学生对演唱歌词往往会有不错的表现。时间一长,老师教歌与学生学歌都形成了一种定式,演唱歌谱成了教学中可有可无的内容。面对这种现象,我觉得我们教师要更新观念,重视歌谱教学,认识到识谱唱谱的最佳期就在小学阶段,认识到培养学生识谱唱谱的能力,对于学生理解感受和表现歌曲有着帮助和促进的作用。我们教师应掌握规律,探索教法学法,扎实有效地进行识谱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唱谱的能力。会唱词不一定会唱谱,但会唱谱一定会唱词,所以我们在歌曲教学中要避免重词轻谱的片面性,让学生的词谱演唱能力得到均衡全面的发展。因此我认为,识谱教学具有它的必要性。
  二、识谱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在小学阶段我们一般以学习简谱版为主,视地区、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也有学习五线谱版的。不管是简谱还是线谱,歌谱都是由音乐的两大要素:节奏和旋律构成的。其中旋律的本质就是指不同音高的排列,所以节奏训练和音高训练是识谱教学的主要内容,两者训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歌谱演唱的准确性。
  识谱教学可以采用分步学习和集中学习的形式。分步识谱教学是教材组织编排的要求,它符合小学生的记忆规律和实际能力,但在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积累上缺乏一定的延续性和系统性。集中识谱教学需要我们教师能重组教材,使学习内容连贯、紧凑,增强学习的系统性,但相应的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分步识谱教学和集中识谱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合理安排,相辅相成,来提高识谱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识谱教学的一些方法
  识谱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视谱演唱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训练,不断提高和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1.训练节奏,为演唱曲谱打下扎实的基础。
  准确掌握节奏是视唱曲谱的前提和保证。节奏训练先行,解决难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我们应首先帮助学生分析歌谱中出现的不同节奏型,然后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逐一解决。小学阶段中常见的难点节奏型有:前、后十六分音符节奏;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弱起节奏;休止节奏。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节奏训练,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歌曲中的节奏难点。
  ① 节奏与生活相联系。
  从母鸡下蛋后 “咯咯嗒”的叫声中,来认识前十六分音符节奏,并出示后十六分音符节奏进行对比,学生把这两种节奏区分清楚,通过拍击练习就能很快掌握它们不同的特点;从“知.了”的叫声中,来理解附点节奏前长后短的特性;从体育教师“向右转”的口令声中,从汽车“嘀嘀.”的喇叭声中,来认识并很快地掌握这两种切分节奏形式。
  ② 直观形象的动作演示。
  弱起节奏的练习我们可以运用数拍法来解决。根据歌曲节拍和弱起拍的位置,出声数出前面的拍数,也可以用手、脚点击的方法表示,这样就能充分保证起始的统一和整齐;对于节奏中的休止,我们可以用直观的动作来解决:用握空心拳来表示休止,通过握拳幅度的大小(从上到下)区别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等时值的长短。同样也可以用点头、拍腿、点地等其他方法来表示休止符。
  ③ 变化练习的速度。
  歌曲中的难点乐句可以通过改变速度来练习,如一拍时值变为二拍时值,三连音变为三拍等,待练得准确稳定后,再按原来要求练习。这样先慢速再原速的方法,能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学生从易到难掌握节奏重难点。
  生活中充满着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节奏,把生活中形象鲜明的声音,变成生动有趣的节奏训练,让善于模仿的学生在愉快体验中轻松掌握本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2.听唱结合,提高学生把握音准的能力。
  音准是视唱曲谱的核心,没有准确的音高,音乐就会走样,帮助学生建立音高概念,是我们教师必须要做的工作。我们要明白,让学生具有一定的音准能力,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反复练习才能获得,所以我们要制定好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有效的方法来实施教学。
  ① 听辨和模唱唱名。 
  认识、熟悉唱名是听辨的基础。从音阶入手,让学生先仔细听,然后辨别音的高低,再进行模唱。通过多次、反复听唱的强化练习,并运用柯达伊手势加以辅助,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唱名音程感,这是学生能否顺利完成识谱演唱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从单音听唱练起,接着慢慢地过渡到音程,最后发展到简单的乐句。整个过程要注意到循序渐进,根据不同年级段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进行这样专门性的练习,它容易变成枯燥的、机械的技术操练,学生是不喜欢的。所以我们要采用游戏性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1) “摘果子”。
  将唱名制作成鲜艳可爱的水果卡片挂在“树上”,学生通过听琴音并从树上取下相应的唱名卡片的“摘果子”游戏来认识唱名。
  (2) “送回家”。
  将唱名与一些小动物的声音联系起来,如:小猫(mi)、小鸡(si)、小鸭(la)、公鸡(sol)等,学生通过听唱并把小动物“送到自己家”的游戏来唱对唱准唱名。
  (3)还可以通过“卡片连音”、“唱名填空”等游戏活动对唱名进行复习和巩固。
  ② 演唱歌曲歌谱。
  歌谱演唱必须建立在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唱名音程感和准确节奏感的基础上,才能比较顺利的进行。若学生在低年级段对唱名感与节奏感的把握还较差,就应继续在中年级或高年级段进行复习巩固,在唱歌谱的过程中坚持“多唱唱名”和各种节奏的练习。为提高学生演唱歌谱的能力,我们可以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达到教学的目的。
  (1) 词谱结合。
  歌曲教学中唱歌谱与唱歌词应结合进行。先唱会歌词,让学生对歌曲的旋律有较深刻的印象,再来唱歌谱,有利于学生把握旋律的音高位置。有的歌曲节奏、旋律较简单,可让学生先唱会歌谱,锻炼和提高视谱演唱的能力,树立能唱好歌谱的信心。先唱歌谱还是先唱歌词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应根据歌曲的难易、长短、学生的识谱能力等因素,灵活运用,相机变换,循序渐进。
  (2) 先分后合。
  歌曲中通常会有一些难点,学生不易迅速掌握。我们把这些地方单独抽出来,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就能收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歌谱演唱时,通过分句、分段的方法,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或不同点,然后进行视唱练习,这有利于提高学生视唱歌谱的质量。练习时指导学生借助划拍、击拍、手势等方式,更好更快地唱会唱好歌谱。
  (3) 器乐辅助。
  学习器乐演奏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谱及演唱能力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实践表明,凡学习器乐演奏的学生,他们的识谱和演唱能力远胜过于未学习器乐演奏的学生。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唱谱的过程,通过电子琴或竖笛或古筝或二胡等乐器的演奏,学生不断地进行着听音训练,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准确的音高概念,在掌握一定演奏技能的同时,又发展了识谱和演唱的能力,真可谓一举两得。所以把乐器引进课堂是提高识谱教学成效的最佳选择。同时,我们要注意器乐教学中乐器本身的音准性,训练有目的性,有计划性,有坚持性,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努力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另外,鼓励学生经常进行背唱旋律的练习,也能逐步提高识谱和音准的能力。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能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能获得教与学的双丰收。
  总之,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还是要强调学生的参与、表现,但我们也不要淡化了教学过程的质量和结果的有效性。扎扎实实的训练学生的音乐基本技能,不断提高学生音乐的认知水平,让学生获得一定的音乐素质和得到一定的音乐审美陶冶,从而走进音乐,感悟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