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绿色新童谣 美丽校园行——晋江市龙湖镇阳溪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作者】 邱丽贞
【机构】 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阳溪中心小学
【正文】 一、指导思想
在《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及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福建省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评估暂行标准》(试行)、晋江市校园文化建设等上级文件精神的指导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校园童谣文化价值内涵,发挥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阳溪中心小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体现晋江特色,推动“童谣”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引导阳溪学子在学习、传唱童谣的过程中,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自信。
二、总体目标
(一)促进课程体系完善
通过课题研究与特色建设,形成纵、横发展路径,提炼课程体系,初步形成品牌,促进童谣这门课程的传承与发展。
(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通过文化育人,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促进阳溪学子综合素养的提升;借助童谣对社区精神文化的影响,形成教师、学生与社区的共同、和谐发展。
(三)凸显校园文化建设
借助童谣促进校园文化发展繁荣,深入挖掘童谣资源,深化办学内涵,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呈现童谣特色,使学校特色进一步凸显,促进办学发展。
三、具体方略与运作
根据“总体目标”,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我们的整个活动将达到“立意——追求——致达”三种境界,这是多么令人鼓舞!
(一)纵向发展路径:
(1)童谣萌芽兴起
启动的契机——课程的确定——概念的形成——建立童谣课程雏形
以“福建新童谣征集”为契机,在零基础的情况下,发动全校师生编写童谣参与评选。在此基础上,引导全校认识童谣的特点,开启探索童谣编写指导的探索。在学习大量童谣作品、童谣论著的基础上,确定本校的校本课程为“新童谣”,即用书面语言编写健康绿色的童谣,以此,反映新时代幸福、健康、美好的学习与生活。
(2)童谣教材编写
课程的制定——内容的挖掘——教材的编撰——落实童谣课程内容
学校把童谣纳入课程,作为校本课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全部开启,每周每班一节课,由与童谣校本课程性质相近的语文老师承担上课任务。学校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挖掘学生的学习、生活、游戏、兴趣、交际、家庭、安全等方面内容,指导学生撰写。学校将精华作品收集起来,指导学生为精华童谣作品配画,交由出版社印制,做成了有一定规范性的校本教材。
(3)童谣活动展示
平时比赛——社区展演——承办市、镇级活动展示
学校结合工作计划,每年组织童谣传唱比赛,以班为单位进行表演比赛,评选出优秀节目,以此促进童谣传唱节目水平的提升。为了加强校园与社区的联系,充分利用童谣的特点,发挥童谣的作用,学校组织到社区进行童谣节目展演,使童谣节目走出校园,走向社区,走近民众,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伴侣。在童谣节目传唱表演日逐成熟的基础上,学校大胆承办市级活动,通过活动展示童谣的风采,使童谣得到进一步推广,使童谣的教学和指导成为可借鉴、可操作、可实施的项目。
(4)童谣办学特色
宣传推广——装扮校园——提炼特色——形成文化
在校本教材的基础上,学校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出版童谣专刊,出版童谣课题专辑,充实学校的发展记载,丰富学校的精神文化。同时,借助各种活动,把这些资料分发到各级兄弟学校中去,为学校做进一步的宣传。学校编排多张宣传展版,布置在学校的各个位置,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童谣,都能寻找到自己喜爱的童谣,让童谣浸润学生的心灵,陪伴学生的成长。学校把学生的童谣作品制作成环保牌,插在学校的相对应角落,提醒学生爱护环境,珍惜资源,让童谣成为有力的导行者。学校在最醒目的墙体上布置12个镏金大字“唱响绿色童谣 放飞烂漫童心”,并把这堵墙做成特色墙,彰显学校特色,形成学校文化。
(5)童谣课程品牌
学校特色——学校文化——成果奖——学校品牌
学校特色品牌是在课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校文化是在课程发展的过程中充实起来的。学校不断壮大发展,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是教育界的高级奖项。结合本校实际,总结提炼童谣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参与成果奖的评选,是对学校童谣教学实践经验的最高激励,也是对学校办学特色的肯定,也是对学校课程品牌的宣传和推广。
(二)横向发展路径:
(1)与课程的统整
与语文的统整:
童谣是文学中的一部分,文学是童谣的母亲。童谣是语文的一部分,是语文开出的一朵花。因此,学校让语文老师承担童谣教学,学校尝试用语文习作的方法来指导童谣的创编,如,如何给童谣起一个响亮的题目,如何做到押韵,如何提炼字词等,让童谣更富文学色彩。
与美术的统整:
童谣篇幅短小,是以诗歌形式编写的,最短的只有四行,最长的也才一、二十行。但内容丰富,覆盖各方各面,展现的风采独特,特别适合与美术课程统整。学校有美术专职教师,美术教师组队成团,开展专项培训,指导非专业教师和所有学生为童谣作品配上图画。童谣配画指导从色彩、边框、形象等方面来诠释童谣作品的含义,升华童谣作品的内涵,使作品形象化、易读化、美观化,使文字与图形紧密结合、展现、表达、交合。
与音乐的统整:
童谣就是歌谣,是用来唱的。它与音乐本为一家,就是无声的“乐”。学校教学童谣的歌唱有时采用旧式的吟咏,有时与新时代的音乐结合,有时自行谱曲,有时把童谣做成说唱作品,让童谣与音乐充分地融合在一起,让童谣在音乐的美妙变幻中滋养,在音乐的无形世界里徜徉。经过与音乐的融合,童谣就成了立体的文字,成了有声的歌,更易于学生记忆与传诵。
与舞蹈的统整:
“歌舞相随”。学校经常把童谣音乐作为舞蹈的主要音乐,伴随舞蹈,让童谣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成为舞动的身影。用来表现童谣的舞蹈与众不同,它跟随童谣文章内容演绎着故事,或正义,或诙谐,或有趣,或搞笑,激励着人们,涤荡着心灵,警戒着世人,指引着迷茫,成了特别有意思的表演。
(2)与活动的结合
童谣有琅琅上口、韵律强的特点,适合演唱、表演和各种活动。学校每学年举行一次童谣传唱比赛,采用主题形式,如运动专题、学习专题、游戏专题等,以年段为单位、评委现场打分进行比赛,全体学生观摩、学习所有节目,让童谣文化在学生心中成长。
学校组织成熟的童谣节目进社区展演。每次200多位演员全部上妆,着好舞台装,带着道具到社区演出。社区的领导致词,学生表演,观众感谢。表演得到了社区观众的肯定,也把童谣文化带到了社区,促进了社区精神文化的发展,使学校、童谣、社区得到了和谐的发散。
参加有关童谣的比赛。如晋江市“乡土之花校园红”、晋江市“第四届闽南童谣电视大赛”、晋江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演等,让童谣在活动中继续提升。
承办市、镇活动。学校把成熟的童谣教学经验借助市、镇级活动向外推广、辐射。如,借助晋江市全国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县“闽南文化周”活动、晋江市庆祝首届“世界儿歌日”活动等大规模展演活动,把校本课程童谣经验上升提炼为讲座、课堂教学、节目、展版、书籍、报刊等,让来参观的学校带走可试用的、可修改的、可创造的实践经验。
走出国门交流。与印度尼西亚华人学校交流童谣,让民族文化在国外继续得到继承和发展。
(3)与社区的接洽
①重阳聚爱 童谣传情——走进社区敬老爱幼
结合九九重阳节,少先队员为老人献上亲手制作的卡片,并写上一首首感人至深的童谣。
②暖暖集团风 悠悠童谣情——走进社区集团公司
带领学生走进三远集团,领略集团的风采、感受集团的温暖,引导学生用童谣来记录所见所闻,并在集团间传唱。以此传递员工的精神,丰富社区的精神文化。
③走近施琅 童谣颂情——走进社区伟人故居
施琅是收复台湾的英雄,带领学生走近施琅,让学生寻访古迹参观古物,编写童谣讴歌了施琅将军的爱国情怀。
④家园在清洁 童谣赞新貌——家园清洁活动进社区
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学生开心地扫地、用心地感受,编写有关家园清洁的童谣赞扬家乡面貌的变化。
⑤环保在行动 童谣颂新风——走进社区慈济分会
带领学生走进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龙湖分会,让学生动手进行垃圾分类,用童谣讴歌珍惜资源的行为,使社区精神文化水平得到提升。
(4)与文化的交汇
童谣文化是在学校文化中孕育起来的,并与学校其他方面的文化互为一体,如运动文化、长廊文化、楼道文化、墙体文化等,共同撑起了学校的文化天空。
(5)与时代的融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童谣内容也在跟着变化。如,习总书记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观”,学校即引导学生编写这方面的童谣,并谱写成音乐,编排成舞蹈,使童谣焕发时代之光。
四、文化底蕴的推动与提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它能凝聚全校师生的力量,为实现办学目标而努力,有道是:凡特色者必居上。
几年来,晋江阳溪中心小学荣获福建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审二等奖、福建省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高分通过福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泉州市教育局评估,是晋江市第一所包揽此三项荣誉的小学。
学校办学历史久远,至今已经有84年校龄。
学校规模大,有27个班级,近1400名学生,70多位教师。
学校办学特色显明。新童谣、心理、写话、少先队是学校的四大特色。
学校办学理念先进,办学目标清晰。学校提出“致美教育”办学主张,提出“让生命阳光般灿烂”的办学理念。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5名高级教师,有泉州名教师、泉州市学科带头人、泉州市骨干教师、晋江市教学能手等共14人次。
学校教研力量强大,近十年来,共进行20多个各学科的省、市及镇级课题研究,每学年在镇、市级教学比赛方面取得的成绩非常骄人。
在《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及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福建省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评估暂行标准》(试行)、晋江市校园文化建设等上级文件精神的指导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校园童谣文化价值内涵,发挥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阳溪中心小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体现晋江特色,推动“童谣”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引导阳溪学子在学习、传唱童谣的过程中,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自信。
二、总体目标
(一)促进课程体系完善
通过课题研究与特色建设,形成纵、横发展路径,提炼课程体系,初步形成品牌,促进童谣这门课程的传承与发展。
(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通过文化育人,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促进阳溪学子综合素养的提升;借助童谣对社区精神文化的影响,形成教师、学生与社区的共同、和谐发展。
(三)凸显校园文化建设
借助童谣促进校园文化发展繁荣,深入挖掘童谣资源,深化办学内涵,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呈现童谣特色,使学校特色进一步凸显,促进办学发展。
三、具体方略与运作
根据“总体目标”,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我们的整个活动将达到“立意——追求——致达”三种境界,这是多么令人鼓舞!
(一)纵向发展路径:
(1)童谣萌芽兴起
启动的契机——课程的确定——概念的形成——建立童谣课程雏形
以“福建新童谣征集”为契机,在零基础的情况下,发动全校师生编写童谣参与评选。在此基础上,引导全校认识童谣的特点,开启探索童谣编写指导的探索。在学习大量童谣作品、童谣论著的基础上,确定本校的校本课程为“新童谣”,即用书面语言编写健康绿色的童谣,以此,反映新时代幸福、健康、美好的学习与生活。
(2)童谣教材编写
课程的制定——内容的挖掘——教材的编撰——落实童谣课程内容
学校把童谣纳入课程,作为校本课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全部开启,每周每班一节课,由与童谣校本课程性质相近的语文老师承担上课任务。学校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挖掘学生的学习、生活、游戏、兴趣、交际、家庭、安全等方面内容,指导学生撰写。学校将精华作品收集起来,指导学生为精华童谣作品配画,交由出版社印制,做成了有一定规范性的校本教材。
(3)童谣活动展示
平时比赛——社区展演——承办市、镇级活动展示
学校结合工作计划,每年组织童谣传唱比赛,以班为单位进行表演比赛,评选出优秀节目,以此促进童谣传唱节目水平的提升。为了加强校园与社区的联系,充分利用童谣的特点,发挥童谣的作用,学校组织到社区进行童谣节目展演,使童谣节目走出校园,走向社区,走近民众,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伴侣。在童谣节目传唱表演日逐成熟的基础上,学校大胆承办市级活动,通过活动展示童谣的风采,使童谣得到进一步推广,使童谣的教学和指导成为可借鉴、可操作、可实施的项目。
(4)童谣办学特色
宣传推广——装扮校园——提炼特色——形成文化
在校本教材的基础上,学校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出版童谣专刊,出版童谣课题专辑,充实学校的发展记载,丰富学校的精神文化。同时,借助各种活动,把这些资料分发到各级兄弟学校中去,为学校做进一步的宣传。学校编排多张宣传展版,布置在学校的各个位置,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童谣,都能寻找到自己喜爱的童谣,让童谣浸润学生的心灵,陪伴学生的成长。学校把学生的童谣作品制作成环保牌,插在学校的相对应角落,提醒学生爱护环境,珍惜资源,让童谣成为有力的导行者。学校在最醒目的墙体上布置12个镏金大字“唱响绿色童谣 放飞烂漫童心”,并把这堵墙做成特色墙,彰显学校特色,形成学校文化。
(5)童谣课程品牌
学校特色——学校文化——成果奖——学校品牌
学校特色品牌是在课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校文化是在课程发展的过程中充实起来的。学校不断壮大发展,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是教育界的高级奖项。结合本校实际,总结提炼童谣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参与成果奖的评选,是对学校童谣教学实践经验的最高激励,也是对学校办学特色的肯定,也是对学校课程品牌的宣传和推广。
(二)横向发展路径:
(1)与课程的统整
与语文的统整:
童谣是文学中的一部分,文学是童谣的母亲。童谣是语文的一部分,是语文开出的一朵花。因此,学校让语文老师承担童谣教学,学校尝试用语文习作的方法来指导童谣的创编,如,如何给童谣起一个响亮的题目,如何做到押韵,如何提炼字词等,让童谣更富文学色彩。
与美术的统整:
童谣篇幅短小,是以诗歌形式编写的,最短的只有四行,最长的也才一、二十行。但内容丰富,覆盖各方各面,展现的风采独特,特别适合与美术课程统整。学校有美术专职教师,美术教师组队成团,开展专项培训,指导非专业教师和所有学生为童谣作品配上图画。童谣配画指导从色彩、边框、形象等方面来诠释童谣作品的含义,升华童谣作品的内涵,使作品形象化、易读化、美观化,使文字与图形紧密结合、展现、表达、交合。
与音乐的统整:
童谣就是歌谣,是用来唱的。它与音乐本为一家,就是无声的“乐”。学校教学童谣的歌唱有时采用旧式的吟咏,有时与新时代的音乐结合,有时自行谱曲,有时把童谣做成说唱作品,让童谣与音乐充分地融合在一起,让童谣在音乐的美妙变幻中滋养,在音乐的无形世界里徜徉。经过与音乐的融合,童谣就成了立体的文字,成了有声的歌,更易于学生记忆与传诵。
与舞蹈的统整:
“歌舞相随”。学校经常把童谣音乐作为舞蹈的主要音乐,伴随舞蹈,让童谣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成为舞动的身影。用来表现童谣的舞蹈与众不同,它跟随童谣文章内容演绎着故事,或正义,或诙谐,或有趣,或搞笑,激励着人们,涤荡着心灵,警戒着世人,指引着迷茫,成了特别有意思的表演。
(2)与活动的结合
童谣有琅琅上口、韵律强的特点,适合演唱、表演和各种活动。学校每学年举行一次童谣传唱比赛,采用主题形式,如运动专题、学习专题、游戏专题等,以年段为单位、评委现场打分进行比赛,全体学生观摩、学习所有节目,让童谣文化在学生心中成长。
学校组织成熟的童谣节目进社区展演。每次200多位演员全部上妆,着好舞台装,带着道具到社区演出。社区的领导致词,学生表演,观众感谢。表演得到了社区观众的肯定,也把童谣文化带到了社区,促进了社区精神文化的发展,使学校、童谣、社区得到了和谐的发散。
参加有关童谣的比赛。如晋江市“乡土之花校园红”、晋江市“第四届闽南童谣电视大赛”、晋江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演等,让童谣在活动中继续提升。
承办市、镇活动。学校把成熟的童谣教学经验借助市、镇级活动向外推广、辐射。如,借助晋江市全国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县“闽南文化周”活动、晋江市庆祝首届“世界儿歌日”活动等大规模展演活动,把校本课程童谣经验上升提炼为讲座、课堂教学、节目、展版、书籍、报刊等,让来参观的学校带走可试用的、可修改的、可创造的实践经验。
走出国门交流。与印度尼西亚华人学校交流童谣,让民族文化在国外继续得到继承和发展。
(3)与社区的接洽
①重阳聚爱 童谣传情——走进社区敬老爱幼
结合九九重阳节,少先队员为老人献上亲手制作的卡片,并写上一首首感人至深的童谣。
②暖暖集团风 悠悠童谣情——走进社区集团公司
带领学生走进三远集团,领略集团的风采、感受集团的温暖,引导学生用童谣来记录所见所闻,并在集团间传唱。以此传递员工的精神,丰富社区的精神文化。
③走近施琅 童谣颂情——走进社区伟人故居
施琅是收复台湾的英雄,带领学生走近施琅,让学生寻访古迹参观古物,编写童谣讴歌了施琅将军的爱国情怀。
④家园在清洁 童谣赞新貌——家园清洁活动进社区
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学生开心地扫地、用心地感受,编写有关家园清洁的童谣赞扬家乡面貌的变化。
⑤环保在行动 童谣颂新风——走进社区慈济分会
带领学生走进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龙湖分会,让学生动手进行垃圾分类,用童谣讴歌珍惜资源的行为,使社区精神文化水平得到提升。
(4)与文化的交汇
童谣文化是在学校文化中孕育起来的,并与学校其他方面的文化互为一体,如运动文化、长廊文化、楼道文化、墙体文化等,共同撑起了学校的文化天空。
(5)与时代的融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童谣内容也在跟着变化。如,习总书记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观”,学校即引导学生编写这方面的童谣,并谱写成音乐,编排成舞蹈,使童谣焕发时代之光。
四、文化底蕴的推动与提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它能凝聚全校师生的力量,为实现办学目标而努力,有道是:凡特色者必居上。
几年来,晋江阳溪中心小学荣获福建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审二等奖、福建省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高分通过福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泉州市教育局评估,是晋江市第一所包揽此三项荣誉的小学。
学校办学历史久远,至今已经有84年校龄。
学校规模大,有27个班级,近1400名学生,70多位教师。
学校办学特色显明。新童谣、心理、写话、少先队是学校的四大特色。
学校办学理念先进,办学目标清晰。学校提出“致美教育”办学主张,提出“让生命阳光般灿烂”的办学理念。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5名高级教师,有泉州名教师、泉州市学科带头人、泉州市骨干教师、晋江市教学能手等共14人次。
学校教研力量强大,近十年来,共进行20多个各学科的省、市及镇级课题研究,每学年在镇、市级教学比赛方面取得的成绩非常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