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讨论 思考 收获

【作者】 席艳杰

【机构】 山东省临汾市第三中学校



【正文】  教学片段
  在学完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后,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我上了一节习题课。下面记录了一个教学片段如下:
  题目: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
  学生思考:
  学生:能继续熔化
  教师:能继续熔化,为什么?
  学生:因为温度达到了冰的熔点0℃,所以能熔化。
  教师:需要小组讨论吗?
  学生:需要
  教师:好讨论一下
  (2分钟后)
  学生:能熔化………
  教师:再讨论
  学生:能熔化…………………
  教师:那我们现在再分析一下题目,再看一下熔化的条件。现在你能得出结论了吗?
  学生:不能熔化
  教师:理由
  学生:虽然冰达到了它的熔点0℃,但是冰不能继续吸热。
  教师:为什么不能继续吸热?
  学生:因为冰的熔点和房间的温度相同,不满足继续吸热的条件
  课堂反思
  上述题目对与初二的学生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学生并不能很好的从题目当中得到需要的信息,比如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和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这时教师应该如何做呢?是不是让学生以小组讨论就能得到正确的结论呢?这样反而会起到一个相反的效果越讨论越不清楚,效果很不理想。经过这节课我意识到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通过讨论得到的,学生的讨论需要有一个思考的过程,思考是什么,思考为什么。所以应该在学生讨论问题前首先要让学生搞清楚题目问的是什么,如何通过审题从中得到有用的信息;然后要合理的引导学生,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让学生从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然后再讨论。让学生讨论后得到答案。教师再进行纠正与补充。这样学生更容易掌握所学过的知识,也会对知识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对知识有更好的迁移同时也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否则讨论是无意义的、是空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