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复习课教学
【作者】 杨丽周
【机构】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仁和中学
【正文】 【摘 要】 “问题解决” 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问题解决” 作为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表现内容之一, 也是目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实验) 研制组组长李艺教授明确提出: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技能, 开始学习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
【关键词】 信息技术;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进一步发展学生信息素养不容忽视的问题。但从近几年海珠区参加广州市初中信息技术结业考试的学生作品情况来看, 不少学生只掌握了应用软件一些零散的操作技巧, 缺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所做的作品很多只是对教材例子的简单模仿, 显得粗糙, 创造性、 技术应用与艺术观赏性皆不佳。
笔者认为,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问题解决过程的关注, 而信息技术复习课强调综合应用新授课所学知识解决 “真实” 问题, 显然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最理想的场所。
那么, 初中学生怎样才算是具有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呢?
一、教学策略的提出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 笔者认为基克等人的观点比较符合本研究的实际情况。 针对这一模式, 每个阶段教学任务都可设计相应的策略, 而将它们综合便可得到整个 “问题解决” 能力的培养策略。 因此初中信息技术 “问题解决” 培养策略应包括: 揭示问题策略、 归类分析策略、 引导组织策略、 效果检验策略等。
二、教学策略的分析—— 以初中信息技术复习课为例
1.揭示问题策略
复习之初首要任务是从深化知识应用的角度激发学习兴趣, 避免学生感觉是在 “炒冷饭”。 以对比为方法凸现知识差异, 能非常明了地揭示所要解决的问题, 并激发学习兴趣。
2.归类分析策略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师生互动、启迪思维,发现问题的实质,在信息技术学科可以将其表述为“归类”,即要解决的是哪一类问题, 可按怎样的途径找到解决办法, 为接下来的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随着 “三维”教学目标的提出与实施, 教师们业已认识到:知识、技能与过程、 方法是不可分的,即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方法, 以掌握的学习方法去吸收新知识。
为了让学生有效地进行问题归类, 稳定的知识呈现形式尤为重要。 心理学认为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越接近, 问题解决起来就越容易; 反之, 则较困难。 笔者认为: 初中学生正值建构知识体系的关键期, 学习教材的主要内容—— — 应用软件时, 复习课的操作指导应和新授课保持一致, 且从认知规律上看, 两者更应凭借软件的 “菜单栏” 展开教学。 “菜单法” 的教学既有利于对当前学习的知识归类, 也有利于今后学习其他应用软件的知识迁移。有的教师可能认为仅通过软件菜单教学应用软件会固化学生思维, 这种看法其实是片面的。 首先, 一种稳定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去伪存真, 快速掌握知识。 试想如果教师这次教学用的是 “菜单” 法, 下次用的是 “右键” 法, 再下次却用了 “工具栏”, 尚未形成系统知识结构的学生很容易被这 “丰富” 的教法弄得无所适从。 其次, “菜单法”具有 “右键法” 等不具备的优势: 内容固定、 复现率高 ( 解决某一问题时可连带了解相关问题 ) 、 提示充分 (灰字也是一种提示) 等优点, 更适合普通中学的学生, 便于他们逐渐领悟到知识的内在逻辑性, 有效地判别知识归属类别。当然在学生熟练掌握了一种操作方法之后, 可以进行操作方法上的适当拓展。
3.引导组织策略
?明确了解决问题所要选择的方法后,接下来的就是 “尝试解答”, 这是问题解决过程的核心过程。它要求教师精心组织复习, 合理安排学生实践, 有效调动学生思维, 灵活掌控学习进程, 最终使学生到达成功彼岸。 为此, 教师要特别注意问题设计,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电子表格的数据管理功能》 中的 “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 是教材中的一个难点, 在建立了 “自动筛选” 后, 怎样求出: 月人均用水在 8 至 9 立方米之间的记录?
三、教学策略的应用实践
为了检验发展 “问题解决” 能力教学策略的效用, 笔者和实验教师针对广州市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四章 《电子表格 Excel 》, 设计了 《爱我家园—— — “ Excel 数据整理” 的复习》 进行了实践。
明确任务。 学生通过反复观察、 对比资源图和效果图, 以及适时的交流、 讨论, 明确该题是要将 Excel 电子表格调整列宽, 以区域名的拼音顺序排序, 进行列求和、 自动套用格式并绘制柱形图等, 而相应的功能菜单是 “格式”、 “数据” 和 “插入”。课后, 我们对上课的 45 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他们的意见如下: 97.78% 认同这种任务式 “问题解决” 的教学方式; 91.11% 不认为新的学习方式会降低知识学习的质量;在多选题 “本课收获” 中—— —35人认为 “巩固了所学知识点”, 28 人认为 “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10 人认为“了解了相关知识可怎样运用于实际生活”,1人认为“增加了兴趣”,2 人认为“无收获”。总体上看, 以发展 “问题解决”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设计方式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肯定。
参考文献:
[1]顾建军,李艺,董玉琦.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54.
[2]杜威.我们怎样思维(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26.
【关键词】 信息技术;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进一步发展学生信息素养不容忽视的问题。但从近几年海珠区参加广州市初中信息技术结业考试的学生作品情况来看, 不少学生只掌握了应用软件一些零散的操作技巧, 缺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所做的作品很多只是对教材例子的简单模仿, 显得粗糙, 创造性、 技术应用与艺术观赏性皆不佳。
笔者认为,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问题解决过程的关注, 而信息技术复习课强调综合应用新授课所学知识解决 “真实” 问题, 显然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最理想的场所。
那么, 初中学生怎样才算是具有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呢?
一、教学策略的提出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 笔者认为基克等人的观点比较符合本研究的实际情况。 针对这一模式, 每个阶段教学任务都可设计相应的策略, 而将它们综合便可得到整个 “问题解决” 能力的培养策略。 因此初中信息技术 “问题解决” 培养策略应包括: 揭示问题策略、 归类分析策略、 引导组织策略、 效果检验策略等。
二、教学策略的分析—— 以初中信息技术复习课为例
1.揭示问题策略
复习之初首要任务是从深化知识应用的角度激发学习兴趣, 避免学生感觉是在 “炒冷饭”。 以对比为方法凸现知识差异, 能非常明了地揭示所要解决的问题, 并激发学习兴趣。
2.归类分析策略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师生互动、启迪思维,发现问题的实质,在信息技术学科可以将其表述为“归类”,即要解决的是哪一类问题, 可按怎样的途径找到解决办法, 为接下来的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随着 “三维”教学目标的提出与实施, 教师们业已认识到:知识、技能与过程、 方法是不可分的,即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方法, 以掌握的学习方法去吸收新知识。
为了让学生有效地进行问题归类, 稳定的知识呈现形式尤为重要。 心理学认为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越接近, 问题解决起来就越容易; 反之, 则较困难。 笔者认为: 初中学生正值建构知识体系的关键期, 学习教材的主要内容—— — 应用软件时, 复习课的操作指导应和新授课保持一致, 且从认知规律上看, 两者更应凭借软件的 “菜单栏” 展开教学。 “菜单法” 的教学既有利于对当前学习的知识归类, 也有利于今后学习其他应用软件的知识迁移。有的教师可能认为仅通过软件菜单教学应用软件会固化学生思维, 这种看法其实是片面的。 首先, 一种稳定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去伪存真, 快速掌握知识。 试想如果教师这次教学用的是 “菜单” 法, 下次用的是 “右键” 法, 再下次却用了 “工具栏”, 尚未形成系统知识结构的学生很容易被这 “丰富” 的教法弄得无所适从。 其次, “菜单法”具有 “右键法” 等不具备的优势: 内容固定、 复现率高 ( 解决某一问题时可连带了解相关问题 ) 、 提示充分 (灰字也是一种提示) 等优点, 更适合普通中学的学生, 便于他们逐渐领悟到知识的内在逻辑性, 有效地判别知识归属类别。当然在学生熟练掌握了一种操作方法之后, 可以进行操作方法上的适当拓展。
3.引导组织策略
?明确了解决问题所要选择的方法后,接下来的就是 “尝试解答”, 这是问题解决过程的核心过程。它要求教师精心组织复习, 合理安排学生实践, 有效调动学生思维, 灵活掌控学习进程, 最终使学生到达成功彼岸。 为此, 教师要特别注意问题设计,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电子表格的数据管理功能》 中的 “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 是教材中的一个难点, 在建立了 “自动筛选” 后, 怎样求出: 月人均用水在 8 至 9 立方米之间的记录?
三、教学策略的应用实践
为了检验发展 “问题解决” 能力教学策略的效用, 笔者和实验教师针对广州市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四章 《电子表格 Excel 》, 设计了 《爱我家园—— — “ Excel 数据整理” 的复习》 进行了实践。
明确任务。 学生通过反复观察、 对比资源图和效果图, 以及适时的交流、 讨论, 明确该题是要将 Excel 电子表格调整列宽, 以区域名的拼音顺序排序, 进行列求和、 自动套用格式并绘制柱形图等, 而相应的功能菜单是 “格式”、 “数据” 和 “插入”。课后, 我们对上课的 45 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他们的意见如下: 97.78% 认同这种任务式 “问题解决” 的教学方式; 91.11% 不认为新的学习方式会降低知识学习的质量;在多选题 “本课收获” 中—— —35人认为 “巩固了所学知识点”, 28 人认为 “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10 人认为“了解了相关知识可怎样运用于实际生活”,1人认为“增加了兴趣”,2 人认为“无收获”。总体上看, 以发展 “问题解决”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设计方式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肯定。
参考文献:
[1]顾建军,李艺,董玉琦.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54.
[2]杜威.我们怎样思维(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