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胡玉梅

【机构】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城关中学



【正文】  【摘 要】 “情动于衷,而言于外”。情感情境的创设能改进整个教学过程的情感进程,能大大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中,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发掘课文中蕴藏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学习中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就成了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掘”出作品的情感内蕴,引导学生在语文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
  【关键词】 初中语文;师生和谐;真情实感;心领神会

  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于漪老师说:“情是教育的根,教师的语言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在学生心中弹奏,就要善于传情,善于注情。”语文教育是育人教育。激励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是情。语文是情感的载体,只有融入情感教育的语文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才能真正达到一种知情合一,文质兼美的艺术境界,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陶冶,提高审美情趣。
  一、师生和谐相处,课堂其乐融融
  教师职业是良心的职业,只有把“爱心”“耐心”“细心”献给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去肯定、鼓励和帮助学生找回自己期望的角色,激发学生的“信心”,才能赢得学生的“芳心”。这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成功的前提。
  高尔基说:“谁最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夏丐尊说:“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对于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来说,就是要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满腹才华倾注在学生身上,以才育人,以诚待人,以情感人。
  一个眼神,一抹微笑,一句真心的赞美,会使学生感到老师与他们是心心相通的。抓住学生微小的优点,让它闪光,学生会觉得信心倍增,觉得老师是伟大的伯乐,直至爱上语文学习。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应以轻松愉快的心境进行教学,努力创设一种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认真及时地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大力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大胆质疑。形成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恐惧心理,尽可能使学生对参与教学活动感到快乐和自豪。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因受到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而大胆发挥,智慧的火花才不断被点燃。?
  人为本,和为贵,谐为美。和谐社会呼唤和谐课堂,和谐课堂离不开爱心教育。在新课程理念下,只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搭建和谐的教学环境,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只有和谐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各种和谐发展的人才,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语文是一门很感性的学科,许多时候需要一种感应,一种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而这种交流特别需要一种其乐融融的心理环境。我们必须牢记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个性,营造一个自由、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人文环境是浸透着人性和人情的文化环境,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基础。这个环境的创设,不仅在于将教材中蕴含的人文教育因素与和谐、融洽的人文心理氛围合理、有机地整合,让学生“沉浸”在其中,更体现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上。因此,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去,做学生的朋友,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迸发出学习的潜能;教师不能再做学生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宰者,要改变无视学生人格,忽视学生个性差异的做法,允许学生自由活动,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学生指出教师的错误,打破教师的“权威”,把学生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站在学生健康发展的高度,努力搭建民主、平等的平台,让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中感受尊重,在和谐的人文课堂中获得素养。
  和谐产生美。老师要以无私的爱感染学生,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感情,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只有真正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才能融洽师生关系,为师生合作打下基础。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化为强大的教育力量,激励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教师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方法提供条件。
  二、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诉衷肠
  教育的功用是在持续的文化传承中更好地认识文明的价值,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服务。中华五千年,情字最悠长,至死不渝的爱情、感人至深的亲情、肝胆相照的友情、舍身为国的民族豪情……绵绵情丝,传承着中华美德,谱写着华夏文明的赞歌!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想想:“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的内涵,字里行间,无一不是中华文明的辉煌写照,透过古色古香的词句,民族文化的馨香扑鼻而来,可谓沁人心脾,如痴如醉,令人叫绝。
  梁启超先生说:“用情感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份量的磁,便吸引多大份量的铁,丝毫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东西,可以说是人类一切的原动力。”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语文课本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戏剧文学,无一不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无一不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
  语文是一条河,绵绵流淌的是上下五千年的智慧;语文是一座山,巍巍挺立的是纵横几万里的尊严;语文是一首诗,字里行间悸动的是独行的灵魂;语文是一幅画,色彩光影调和的是缤纷的世态;语文是一位纯洁的天使,她闪闪的光芒招引着我们与她同行。语文就在我们的身边,人间无处不动情。
  语文教材里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像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一件件如珍的精品,语言细腻而生动,情感丰富而真挚,人文深厚而独特,哲理博大而深邃……我们教师需要不断以一个优秀的导游员,一位出色的主持人的身份,有效引领自己的学生去欣赏、去解读、去品味、去揣摩、去感悟。
  咀嚼《论语》,我们懂得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之道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走进《史记》,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自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多年的成长画卷,我们更感受到了司马迁身残志坚终成巨著的顽强与不屈。
  吟咏李白,我们惊叹“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奇特想象,佩服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迈情怀。诵读杜甫,我们感动于他身处贫困却思索着“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
  泛舟赤壁,我们不仅领略到“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壮美景观,更感受到苏子身处逆境却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欣赏《送东阳马生序》,我们不仅了解了宋濂小时候求学过程的艰难,还联想到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阅读《三国》《水浒》,我们感受到战争的惨烈和忠义的价值。赏析《红楼》,我们在惊叹贾家的奢华糜烂的同时又流连于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和敏锐的洞察力。
  人们常说:“语文不是无情物,情到真是泪满襟。”难道不是这样吗?“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孤苦、无助、悲哀,怎不起人伤逝的情怀和怜悯的泪水;“老麻雀”为保卫亲人而不息与猎狗一战的勇敢精神,怎不让人肃然起敬;“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是那样的壮美;“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杜甫草堂的春景是那样的明丽;老舍先生笔下的猫,是那样的乖巧、淘气、古怪;郑振铎笔下的燕子是那样的活泼、轻盈、俊俏、机灵,真是赏心悦目等等。一篇篇情真意切的美文,来源于对学生真切的、真诚的、真实的爱;来源于教师丰厚的修养和教学艺术;来源于对教学生活的发现和深刻的认识!
  语文教学要想做到以情感人,就得利用教材,实现情景交融,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给学生带来启迪和共鸣。
  三、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作家蘸着情感的墨水写成的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美的物,向学生展现了一个真、善、美的缤纷世界。说不完的境,道不完的情。人间至爱是真情。亲情,友情,爱情;手足情,骨肉情,同学情,同志情,老乡情;相见之情,离别之情;喜悦之情,悲伤之情;悔恨之情,感动之情等等。情,情满天下;情,情满人间。我们要充分挖掘,充分体味,充分感受,充分描绘这人间真情。
  我们要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一个对话的课堂,一个开放的课堂,一个感悟的课堂。就要讲究策略,注重方法,善于:
  1、以“教”激情
  激情教学就是“立教材之基,举学生之力,激学生之情,求互动之效。”
  语文教师的情感要伴随教育内容或激烈,或平淡,或高亢,或沉郁。不同情感色彩的语言,有助于学生形成不同的情感。立场坚定,观点明确,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激情的语言,鼓舞学生奋发向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奉献精神,形成高尚的情感;诚恳的语言,表露着真情,展现着人格,不虚伪,不矫情,不做作,有助于学生形成真诚的情感;逻辑的语言,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有助于学生形成深刻的情感;科学的语言,有助于学生形成理智的情感。坚定的语言,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亲切的语言,能够拉近师生距离,产生亲切感。
  2、以“读”入情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科学,也是一门永远不会完美的艺术。“言为心声”,有声语言的传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而语言也是最利于表达情感的媒介。
  “文章不厌百回读”,就是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学会透过语言理解深意,借助形象理解深情,要有常读常新的感觉,要有越读越感动,越读越愉悦的情感体验。
  3、以“写”悟情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语文教学向来是“读写不分家”,教师要认真研究读与写的有效结合点,以读诱写、以写促读。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促进其文本解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共同提高,让学生爱上读、乐于写。
  4、以“谈”传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一千,道一万。语文教学只有将书本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才能做到言为心声,达到真情流露。
  初中生可塑性强,实施情感教育举足轻重,为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发展,我们要切实将学生的情感教育落实于教学工作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陶冶情操,愉悦性情,滋润心灵,健全人格。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充分发掘教材的价值,要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既找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又能获得情感的体验,最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都能得到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毛培辉.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学周刊,2015,(09);?
  [2]陈俊.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03);?
  [3]唐欢.试论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