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提高审美判断 完善美术核心素养——结合课堂教学浅议如何提高美术审美核心素养
【作者】 刘 萍
【机构】 山东省威海市高区一中
【正文】 中央美术学院郑勤砚博士在其专著《美术教育的核心素养》中提到,“新时期下,审美素养和创造力将成为少儿美术教育的核心概念,引领其发展和变革。青少年儿童在审美欣赏过程中真正学到了什么?实际上获得了何种知识?面对艺术原作,或是触摸真实的艺术作品,一种审美体验在亲密接触的氛围中变得神奇和具有穿越性,似乎激发了多重学习的“维度”。花大量的时间来观看和鉴赏,对作品的材料现实感发生兴趣并注意到独特的细节,这些都为复杂的学习打好了基础。”在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美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形成,以及艺术审美意识与创意表现、辨识判断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艺术教育。其中,具备科学正确的审美判断是贯穿始终非常重要的美术核心素养之一。
下面,结合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谈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美术审美核心素养。
首先,在欣赏与评述中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书中提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六大核心素养。其中,文化基础中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在人文底蕴中又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审美情趣在美术核心素养中比较重要,其重点包括“具有艺术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我认为审美情趣是学生重要的核心素养,只有学生心中有美的存在,学会审美,主动去发现美,去创造美,学生心灵才是美的。初三的学生在其身心发展过程中正处于心理断乳期,也称“危险期”、“反抗期”“躁动期”。这一时期是个充满矛盾困惑的时期,往往由于好奇心或偏见引发各种逆反。比如,对于男女两性既充满好奇又因羞怯故意排斥,这种矛盾的心理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比如,在八年级下册《各具特色的欧洲美术作品》一课中,因为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大卫》是一位裸体的少年,在课堂学习的时候,很多学生尤其是男生发出唏嘘的声音,并且还说出不文明的轻浮话语,导致课堂一度陷入尴尬的境地。这时候,我没有恼怒,而是词正言和地道出了雕塑大卫背后的故事:“大卫是圣经中的少年英雄,他用投石器杀死侵略犹太人的非利士巨人歌利亚,保卫了祖国的城市和人民。作者米开朗基罗生活在意大利社会动荡的年代,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对所生活的时代产生了怀疑。痛苦失望之余,他在艺术创作中倾注着自己的思想,同时也在寻找着自己的理想,并创造了一系列如巨人般体格雄伟、坚强勇猛的英雄形象。《大卫》就是这种思想最杰出的代表。”以雕塑主人公和作者的事迹为主线,弘扬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积极生活的正能量。雕像的勃勃雄姿成了当时佛罗伦萨市民心目中抵御外敌、保卫祖国的英雄形象的化身。在课堂出现短暂的沉寂之时,我结合图片,引导学生大大方方的进行作品赏析。在这件作品中,从大卫英俊的面容、坚毅的神态,到匀称的体格和全身发达的肌肉,让学生仔细体会外在的和内在的全部理想化的男性美,从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获得积极向上的审美体验。
其次,在知识与技能表现中展示正确的审美判断。
《尹少淳谈美术教育》一书中,对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这样描述的:“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所谓“审美判断”是指根据形式美的原理,感知、分析、比较、诠释美术作品中所隐含各种美的因素,分析和辨别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进而做出自己的看法与判断。培养科学的审美情趣的重点是“具有艺术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积累,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美术课堂的授课学习,慢慢积累,培养学生独特的艺术审美判断,提高美术审美素养。说到美术,尤其是涉及到艺术技能方面,大家都知道,有时候是需要具备一定的美术天赋。但是,我们的教育面对的是所有学生群体,肯定有很多学生部具备美术天赋,甚至是极度缺乏艺术细胞。这时就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弱化学科特征,或进行分层次教学,对部分学生适当降低教学,保护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形成基本的美术审美素养,从而具备正确的审美判断。
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指出,人只有在审美境界中,才能实现感性与理性、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观、受动与自由的统一,成为具有完善人格的人;感性的人只有通过审美状态才能进入道德状态,成为理性的人,只有在审美状态中的人才能摆脱任何限制,使失落的人性得以复归。这一点,在学习八年级下册《自己设计动漫形象》一课中深有体会。由于时下一些低级网站的误导,网络出现了一些充斥暴力的卡通动漫形象。这些自残、暴露、血腥、暴力等另类邪恶的动漫形象成为个别学生所谓标新立异的标志。于是在课堂作业设计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些低级趣味、充满暴力的卡通形象。学生不但不以为耻,还以此为荣,在班上起到很不好的影响。为此,我以学生耳熟能详的中国传统故事作为具体的设计要求,例如:从“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神笔马良、精卫填海”这些成语中选择一个设计贴切的卡通形象,扭转低级的“审美判断”。这是当下不少青少年对判断真善美丑的一种错误的判断,这种错误的审美判断不仅误导美术造型的表现,还会间接影响在学习之外的生活的审美素养。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欣赏课堂,引导学生从艺术作品的色彩、造型、构图、创作背景等方面加以分析,体会作品的深层意蕴,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价值观。
最后,在综合实践中提高审美素养。
审美素养指人所具备的审美经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等各种因素的总和。审美素养既体现为对美的接收和欣赏的能力,又转化为对审美文化的鉴别能力和审美文化的创造能力。所谓审美能力就是对艺术的一种“审美判立体断”,是指根据形式综合材料的美的原理,感知、分析、比较、诠释美术作品中所隐含各种美的因素,分析和辨别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进而做出自己的看法与判断。科学正确的审美素养需要前期学生对审美经验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与积累,然后才能够发展成为一种审美能力,并且逐步形成自己的审美理想,从而完善
这一点,在学习《亲切的使者》一课,有很深的感触。这一课的内容包括从吉祥物的平面形象创意设计和立体成品制作。学生不仅要通过创意设计方法展现吉祥物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意义,还要借助综合材料展示出吉祥物很强的幽默感和亲和力。这一系列的活动,需要的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与生活中积累的美术基本技能、文化底蕴以及审美能力。由此可见,通过美术学习能够增进人们敏锐地观察、领悟世界的意识与审美感,发展审美判断能力。因此,“审美判断”是基于当今人们对判断美与丑的事物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当今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素养。面对日新月异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这些审美价值观,将指导学生贯穿于整个美术学习过程中,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诠释和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艺术特点,学会尊重并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内涵与含义,不断完善美术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美术学科核心素养需要通过美术学习后才能逐渐形成,并最终成为人最有价值的一种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因此,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学科知识与技能,而是将美术学科或跨学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在青少年周围的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美与丑、真与伪的甄别。美术学习能够增进人们敏锐地观察、领悟世界的意识与审美感,并且发展审美判断能力。我们要帮助学生在欣赏与评述中加深其文化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在造型.表现中加强技能的掌握,展示正确的审美判断;在创意实践中锻炼心、脑、手的协调能力,提高综合的审美素养,从而不断提升美术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的 《尹少淳谈美术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3]郑勤砚的《美术教育的核心素养》(中国文化报美术周刊)
下面,结合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谈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美术审美核心素养。
首先,在欣赏与评述中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书中提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六大核心素养。其中,文化基础中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在人文底蕴中又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审美情趣在美术核心素养中比较重要,其重点包括“具有艺术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我认为审美情趣是学生重要的核心素养,只有学生心中有美的存在,学会审美,主动去发现美,去创造美,学生心灵才是美的。初三的学生在其身心发展过程中正处于心理断乳期,也称“危险期”、“反抗期”“躁动期”。这一时期是个充满矛盾困惑的时期,往往由于好奇心或偏见引发各种逆反。比如,对于男女两性既充满好奇又因羞怯故意排斥,这种矛盾的心理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比如,在八年级下册《各具特色的欧洲美术作品》一课中,因为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大卫》是一位裸体的少年,在课堂学习的时候,很多学生尤其是男生发出唏嘘的声音,并且还说出不文明的轻浮话语,导致课堂一度陷入尴尬的境地。这时候,我没有恼怒,而是词正言和地道出了雕塑大卫背后的故事:“大卫是圣经中的少年英雄,他用投石器杀死侵略犹太人的非利士巨人歌利亚,保卫了祖国的城市和人民。作者米开朗基罗生活在意大利社会动荡的年代,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对所生活的时代产生了怀疑。痛苦失望之余,他在艺术创作中倾注着自己的思想,同时也在寻找着自己的理想,并创造了一系列如巨人般体格雄伟、坚强勇猛的英雄形象。《大卫》就是这种思想最杰出的代表。”以雕塑主人公和作者的事迹为主线,弘扬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积极生活的正能量。雕像的勃勃雄姿成了当时佛罗伦萨市民心目中抵御外敌、保卫祖国的英雄形象的化身。在课堂出现短暂的沉寂之时,我结合图片,引导学生大大方方的进行作品赏析。在这件作品中,从大卫英俊的面容、坚毅的神态,到匀称的体格和全身发达的肌肉,让学生仔细体会外在的和内在的全部理想化的男性美,从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获得积极向上的审美体验。
其次,在知识与技能表现中展示正确的审美判断。
《尹少淳谈美术教育》一书中,对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这样描述的:“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所谓“审美判断”是指根据形式美的原理,感知、分析、比较、诠释美术作品中所隐含各种美的因素,分析和辨别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进而做出自己的看法与判断。培养科学的审美情趣的重点是“具有艺术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积累,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美术课堂的授课学习,慢慢积累,培养学生独特的艺术审美判断,提高美术审美素养。说到美术,尤其是涉及到艺术技能方面,大家都知道,有时候是需要具备一定的美术天赋。但是,我们的教育面对的是所有学生群体,肯定有很多学生部具备美术天赋,甚至是极度缺乏艺术细胞。这时就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弱化学科特征,或进行分层次教学,对部分学生适当降低教学,保护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形成基本的美术审美素养,从而具备正确的审美判断。
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指出,人只有在审美境界中,才能实现感性与理性、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观、受动与自由的统一,成为具有完善人格的人;感性的人只有通过审美状态才能进入道德状态,成为理性的人,只有在审美状态中的人才能摆脱任何限制,使失落的人性得以复归。这一点,在学习八年级下册《自己设计动漫形象》一课中深有体会。由于时下一些低级网站的误导,网络出现了一些充斥暴力的卡通动漫形象。这些自残、暴露、血腥、暴力等另类邪恶的动漫形象成为个别学生所谓标新立异的标志。于是在课堂作业设计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些低级趣味、充满暴力的卡通形象。学生不但不以为耻,还以此为荣,在班上起到很不好的影响。为此,我以学生耳熟能详的中国传统故事作为具体的设计要求,例如:从“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神笔马良、精卫填海”这些成语中选择一个设计贴切的卡通形象,扭转低级的“审美判断”。这是当下不少青少年对判断真善美丑的一种错误的判断,这种错误的审美判断不仅误导美术造型的表现,还会间接影响在学习之外的生活的审美素养。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欣赏课堂,引导学生从艺术作品的色彩、造型、构图、创作背景等方面加以分析,体会作品的深层意蕴,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价值观。
最后,在综合实践中提高审美素养。
审美素养指人所具备的审美经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等各种因素的总和。审美素养既体现为对美的接收和欣赏的能力,又转化为对审美文化的鉴别能力和审美文化的创造能力。所谓审美能力就是对艺术的一种“审美判立体断”,是指根据形式综合材料的美的原理,感知、分析、比较、诠释美术作品中所隐含各种美的因素,分析和辨别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进而做出自己的看法与判断。科学正确的审美素养需要前期学生对审美经验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与积累,然后才能够发展成为一种审美能力,并且逐步形成自己的审美理想,从而完善
这一点,在学习《亲切的使者》一课,有很深的感触。这一课的内容包括从吉祥物的平面形象创意设计和立体成品制作。学生不仅要通过创意设计方法展现吉祥物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意义,还要借助综合材料展示出吉祥物很强的幽默感和亲和力。这一系列的活动,需要的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与生活中积累的美术基本技能、文化底蕴以及审美能力。由此可见,通过美术学习能够增进人们敏锐地观察、领悟世界的意识与审美感,发展审美判断能力。因此,“审美判断”是基于当今人们对判断美与丑的事物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当今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素养。面对日新月异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这些审美价值观,将指导学生贯穿于整个美术学习过程中,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诠释和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艺术特点,学会尊重并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内涵与含义,不断完善美术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美术学科核心素养需要通过美术学习后才能逐渐形成,并最终成为人最有价值的一种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因此,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学科知识与技能,而是将美术学科或跨学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在青少年周围的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美与丑、真与伪的甄别。美术学习能够增进人们敏锐地观察、领悟世界的意识与审美感,并且发展审美判断能力。我们要帮助学生在欣赏与评述中加深其文化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在造型.表现中加强技能的掌握,展示正确的审美判断;在创意实践中锻炼心、脑、手的协调能力,提高综合的审美素养,从而不断提升美术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的 《尹少淳谈美术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3]郑勤砚的《美术教育的核心素养》(中国文化报美术周刊)